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宗萨钦哲教言 >> 三摩地禅定的训练 Back

三摩地禅定的训练

宗萨钦哲教言 2024-01-28

二、三摩地禅定的训练

第二个训练是三摩地禅定。禅定是累积福德的另一种训练或另一种方法。禅定会带你接近实相,但不是所有类型的禅定都可以。我们讲的不是欣赏夕阳这种禅定。

近来很多人把欣赏落日余晖,或者聆听配上鸟儿啁啾的贝多芬交响曲当作禅定。但“夕阳禅定”不会带你接近实相,只有以智慧为基础的禅定才能带你接近实相。

在此我要小小颠覆你们一下。现在我常见很多人偷了佛教的点子:“不要回想过去,不要臆测未来,安住在当下。”但他们却没有把功劳归给佛陀或佛弟子们对“当下”的讨论。

各位知道吗?就算你善于不住过去、不住未来、安住当下,但假如你不了解空与显,“当下禅定”就如同“夕阳禅定”一样没有用,我是说真的。不过当然,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很有异国情调,很深奥。

“安住当下”,哇,听起来很棒!当然啰!可是如果你不了解空与显,它就完全没用!为什么要安住当下呢?事实上也根本没有当下这个东西,它完全是假的。

从究竟上来说,佛教徒不相信时间的存在,“当下”是时间,所以它也不存在。要我说,相比来讲还是“夕阳禅定”好,至少它给你一点忧伤的感觉,可能还能晒一身黑亮的皮肤。

所以禅定训练必须有一条好的、完整的道路。禅定训练要成为合格的创造福德的机器,必须与第一个训练——智慧的训练——不相冲突。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往往被禅修的种种仪式转移了注意力,以为那比了解智慧重要。我们喜欢那些规矩,比如身体坐直,至少这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

这里顺带提一些典型的佛教禅修。在众多禅定方法里,有两个是“止”和“观”,相信你们已经听说过上千万遍,所以我用几句话做个概要的解释。

基本上“止”是个诡计,而“观”是生意。为了要做生意,你需要耍些诡计,因此“止”和“观”都是必要的。寂天大师刚出现在我脑海里,所以我得提一下我想到了什么。

根据那些伟大的大乘导师的教导,佛陀好比是医生,而我们如同病人,患有烦恼的情绪疾病。当你生了一般的疾病时,比如头痛,就只有你受苦;可是当你有烦恼的情绪疾病时,不只你受苦,你同时也让别人受苦。

这其实是他们引用寂天的话。对于一般的疾病,我们有许多药物可用,光是治疗头痛的药就有很多,但治疗烦恼情绪的药却极为稀少,事实上只在佛陀那里才有。

也许这话说得有点太绝对,许多灵性修道,也在讨论能去除这个情绪之病的药方,还有像是“爱你的邻居”等方法。

但是,只有佛陀找到了烦恼情绪的因,也就是我执,因此也只有佛的教法能对治这种病,禅定的训练就是佛所开的药方。

严格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当今人们所谓的禅定,多数根本不算是三摩地。大部分人以为,身体打直,不要移动,缓慢呼吸,这就是禅定;但那不一定是禅定,只是身体坐直而已。

对于禅定,一个比较严谨的藏文用语是“酿夏”。“酿”的意思是平等,“夏”是不打扰、不碰触、顺其自然。

我对《道德经》十分推崇,它开头短短几句就说了许多关于顺其自然的道理。一切事物皆平等,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左、右,没有这些,所以顺其自然。

不管你是坐直、倒立、躺下、在吊床上摇摆,还是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啜饮龙舌兰酒,只要你可以做到“酿夏”——平等、顺其自然,你就是真正在修禅定。


公众号推荐

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