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一) Back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一)

一意 求学足迹 2019-03-25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一)

课堂笔记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传讲时间:2019年3月25日

佛道品第八

上师开示:

今天开始讲《维摩诘经》,上次最后一堂课是12月11号,中间两个多月。当时我说了,可能三月底四月初讲,结果三宝的加持,还有继续的机会。大家要珍惜,生命是无常的,一切万法没有恒常。一切事情说变就变。


讲之前说一两件事。

一、非洲出现非常大的飓风,津巴布韦等,那一带是非常贫穷的国家,以前去过。本身没有任何灾难,吃住也是非常困难,七百多人死了,一万多人失踪了。但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多的关注,大家会关注新西兰的一些暴力事件……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媒体层面、爱心层面,关注得不是很乐观。昨天我看了图片,很伤心。

但也没办法,一方面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帮助他们,如果你们有途径,可以关注一下。众生真的很可怜,记者采访时,什么吃的都没有。本身我们去时,他们的房子是土建的,贫穷,加上风呀各种灾难,这些众生真的好可怜的,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业力,但哪怕一点点,确实对于他们是很需要的。

我们今天念一下观音心咒,希望观音菩萨加持……(上师带头念:嗡玛尼呗美吽……)


接下来,我们这边好象有一个,18年每天有一个藏文的教证,取名《360个钻石》,还有《大学演讲》(上师拿起两本书)。

特别感谢所有的道友。因为大学演讲,去的时候比较辛苦,然后,各个地方……不知道有利还是无利,当时以这种方式,想帮助当代的一些年轻人,东西方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年以来比较成熟 ,发心人员也比较辛苦,我们个别包括这里、其他地方的,也再看吧,怎么样都可以。


下面念今天所讲的传承。

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讲完,看情况。我们现在大半听完了,祈愿每个道友,应该继续把后面的部分,全部继续听。前面的部分,个别道友听得很认真。

做任何事情 ,遇到什么事都要坚持下去,要有耐心,要有坚定的心。不有因为有什么事而发生变化,最后不能成功,中间半途而废,这样并不是很好的。

(上师整理电脑 ,说,不要动哈)


因此,我们这部法,大家要有个善始善终的传承和圆满的听受。我自己觉得,作为一个听受大乘佛法的人,不要变来变去。我相信不是故意断传承的,因为工作、家里发生的事比较多,很多的不确定,使我们的学习不能确定。

我也在想,十二月暂时告一段落时,非常希望下次继续 讲下去,确实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但还是希望把这么殊胜的大乘经 典,机会难得。以后有没有听受的机缘,也非常难说。

每人要有难得之心,有欢喜 之心来听受吧。


有一部经典《大萨遮尼杆子所说经》如人夜执灯,去处皆明了。生死黑暗中,慧明能度彼。有了闻思修行的智慧的话,能够到达彼岸。

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需求的目标,也许接受佛法的智慧,能遣除黑暗和苦恼,能让我们获得果位。

我常在想,那些有名的人,如果没有佛教,他的人生不能解决痛苦。佛经中讲,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涅槃都是寂灭的。如果短短的经文能解决我们的大问题,希望大家思考 。

继续讲。

前面讲了众生品,主要讲到,文殊菩萨、天女等的对话,看众生的修行如何,烦恼转为道用的修法。今天讲到佛道。


我们经常讲,下化众生,上求佛道,下面就讲佛道的道理。


佛道其实就是正道。本品主讲佛道、佛的种性、佛的眷属三个问题。一主要讲佛的修行,二讲佛性……一一介绍。


佛道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我们,不管是众生,自己,想获得佛果的修道,如果我们具有智慧和方便,都是成佛的因。修行的正道,如果我们不具足方便,也许表面看是善道,可能变成恶道。


开端总结性地说,具足方便的话,都成为佛道,不具足方便的话,所有的都变成非道。


《经》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看有有没有善巧方便,否则 看着正在念佛行善,不一定是成佛之因

希望大家深入学习,哪怕一堂课,心思不要散乱。否则得不到传承的意义。心专注的时候,甚深的佛法都难以接受,散乱更不用说了。

所以要用所有的智慧、心思,来专心致志地非常认真地接受佛的甚深的道理。这里有特别好的教理,要学得深一点、踏实一点,真正实实在在地,让自己的心有所收获。才能实在地改变别人的相续,否则 学的时候马马虎虎的,修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浑浑噩噩的,利益众生就谈不上了。


这一品很重要,如果真能懂的,密宗中甚深的见解、行为、修为都能通达。在密宗中没有更多的了,除了大圆满中直指心性的方法,除此之外,的确是相同的。


以前学显宗的,对密法一知半解,有些一窍不通,有些大概了解一下。但佛说的所有的甘露妙法是一味的,我们只能以一个纬度观察 ,则不能完全通达 佛法的甚深妙义。


今天是第一课,我相信你们比较专注。来的人也多,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很多人比较感兴趣,第一课有新鲜感,最后一课有成功感。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文殊菩萨问:作为菩萨,怎么才能通达修行的道?以什么方式完全通达?

维摩诘回答与平常所说不同,我们按照声闻乘,四谛十二缘起为佛道。但在大乘中,尤其密宗中,有所不同。


世人认为,佛道是公认的规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家人在家人,按照声闻乘的见解行持,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佛教徒,如果 打破了规矩或者超越了框架,以为是不如法。

我们的非法,仅仅在于我们的了解,来衡量和判断 。佛教徒也是这样。

我们认为走路如理如法,刚刚剃头的,走路慢慢走,吃饭(上师表法),旁边 有人说话,他说:“不如法,别大声了!”有人睡懒觉,他说:“解脱难得,不要睡懒觉!”时间长了不一定。


这里讲到,非道是什么呢?世间中贪痴 嫉妒我慢,三毒或五毒。平时的观念 ,尤其是佛教徒。实际 不仅密宗,按显宗也是这样的的。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这三者是一切恶的根本。其中有无量佛道,依靠八万四千烦恼,也有获得解脱 。如果我们认识了它们的本体,其实也不是可怕 的。

在上师的道歌中,有一些非常可怕 的敌人,如果以密法的窍诀来摄持,不仅不可怕,而且成为解脱 最好的助伴。


这里讲到三毒,非道就是佛道。希望大家持持佛法时,要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原来认定的佛法,只是一种方式。还有另一种方式,以这种方式看待时,在你眼里如何,众生眼里如何 。不仅心中能接纳,而且明白其中意义时,以善巧方便可以指引众生。

因为众生对基本的佛法都不了解,更何况这么甚深的奥义呢?


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骄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


文殊菩萨继续 问:作为菩萨,怎么样行于非道?不是正确的道 ,作为菩萨如何行?

下面会讲到菩萨行道,实际 讲到了凡夫的道、圣者的道,生死的道,和涅槃的道。

首先讲到凡夫的道,以趣分和以生死分。

以趣分六道。菩萨造五无间罪,无有嗔恨,可能主要从人道讲,看起来造了五无间罪,其实从来没产生过一刹那 的嗔恨心。


以前《八大菩萨传》有一个故事。文殊菩萨有一次看到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母亲,特别痛苦。文殊菩萨化成一个人带着母亲在走。因为所去方向观点不同,争执。儿子把父母都杀了。

本来杀母亲的人心里很痛苦,最后看到时,同病相怜,一起走。文殊菩萨幻化的人伤心,找到佛陀,给他宣说空性法门证悟。另一个人想,他都杀了父母,我只杀了母亲,也许有希望,于是忏悔修行,最终获得证悟。


所以表面看杀父母造恶业,其实从未杀害,未造五无间罪。所以有时我们看到有人特别凶恶,但也可能是菩萨的化现,有这种情况。


这是人道。

有一些菩萨于地狱中,但无有垢染。表面看在十八大地狱中感受无量痛苦。有论典讲提婆达多,在地狱中,其实感受如三餐一样。

表面菩萨很痛苦,但实际 无有那样的真正自相的痛苦感受。


第三、在畜生道,无有无明等。虽然看着畜生笨,但他既无愚痴,也无傲慢。显现利益众生。吉祥四瑞的故事中有很多菩萨的化现。《四百论》中有一个国王特别喜欢自己的马车,被 狗咬了,于是找狗,但找不到,于是想找所有的狗要杀。

有菩萨化现的狗问,为什么要杀我们?国王答:它咬了我的皮带,所以要杀。

问:为什么全杀?

国王:反正是狗咬的。

问:那是不是一个人犯法,所有的人该杀?

国王想开了,因为这个原因,这些狗并没有被杀害。

包括大象、猴、鱼、马王(玛哈巴拉)等等,表面看愚痴,但没有愚痴傲慢的过失。


还有藏文和唐译中有阿修罗,显现傲慢,实无烦恼痛苦。

第六、饿鬼道,虽然显现于彼,但具有智慧和福德的功德。

《地藏本愿经》有鬼王……主命鬼王也是其他佛授记的菩萨。有些鬼王如同阎罗王,也以那样的形象利益众生。有些看着罗刹的形象看着不好,但以那样的形象利益众生。

所以 我们有时,佛在哪里,菩萨在哪里,也难以区分。表面看行凡夫道,但有那些功德。



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行色界有十七个天,四种无色界天,本来它们有特别安静的禅定,以禅定味的执著、傲慢。表面是如此,实际 也没有那样的执著、禅味的贪执。以这样的形象利益众生。

六道也好,度众生不说,自己行持佛法的能力都没有。不要小看,以为他们是造恶业的黑社会的人,以为他是坏人,我是好人,我是拿着课诵集的修行人,你们是外道的、低劣的。也许表面你拿着法本,但自相续自相的贪嗔痴 比较猛 利,人家看上去不如法,但实际 上其境界远远超也你,为什么观清净心,也是这个道理。


一般人的贪欲强烈,但实际 上菩萨远离一切染污。有些论师说,世间中有取舍,中间无相,最后无染心。染净同心,无有差别,直接行持。如同密宗贪心转为道用,认识贪心。


显宗中用的《大萨遮尼杆子所说经》也说菩萨   本身无有染心,在众生面前,现为染心。可能众生不是那么容易分别 ,我看过《增一阿含经》有一个注解一样的,印度佛教徒的故事。

有一次出家人了去化缘,有一个女性对他产生极大的贪心。《分别功德论》中讲的。她想,如果和我一起,我一定发菩提心。出家人了知其心态,越亲近越有机会,宣说佛法,讲了空性方面的。女子获得圣果。

这时阿难看到他们在一起,看不惯,就告到佛陀。佛陀没有制止赞叹,过一会儿他在空中示现神变,阿难问是谁,佛说是你说的破戒比丘。


如果有自相烦恼,以密宗的名义染心,是对因果侵毁,有很大过失。所以我们没有到达这种境界,自相的烦恼产生,最好不要混杂在一起。

自相续非常低劣, 在别人面前装着染净无二,如果 口头如此,但定解也无,非常可笑。

显密有相同之处,应该明白。


第二、示现嗔恨。虽然如此,但无有任何嗔恨。表面好象现忿怒相可怕 ,但实际不过以此形象来利益众生。就象前行中讲到,松赞干部看上去杀了很多人,实际 连众生一个汗毛也没有杀害 。

所以真正的菩萨确实有这种能力,但在其他野蛮众生前会示现嗔恨心。如果有这种境界,可以装着生嗔恨心。但如果没有这种境界,可能不是这样的。有的人脾气很不好,经常和人吵架。我们的管理方式,负责人有一点权力。如果他有嗔恨心,下面的人多多少少学会一些不是很好。

示现忿怒相不是那么容易 ,你现别人现得更厉害,你拿着刀他拿着枪,如何调伏?你要想好。


下面愚痴相,现为如此笨笨的,但大智若愚,非常有智慧有方便有能力,表面上经常炫耀的可能反而没有智慧。菩萨显现特别笨,但特别有智慧。有些刚开始没有智慧,后来有智慧。有些开始有智慧,但现得不明显 。


凡夫的贪嗔痴 ,应该放弃,有时不用,可以用来利益众生,自相续也不会被遮障。


前面用趣分,后面用道障来分。先讲六毒。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有些表面特别吝啬。有个人特别吝啬,死时点灯都不舍得,就是那种人。有的人也是,去餐厅从来不出钱,但你们不要说他,有可能是大菩萨。

特别吝啬,但能舍弃身体寿命,愿意布施。特别大方。看起来吝啬也不一定,要看一看


有些人看着破了别解脱戒、菩萨戒,但实际 安住戒律,甚至微小亦取舍。

后面唐译有知足少欲、行十二头陀行。

看起来这些人好象对戒律不好好守持,是这样的显现,实际 上他从来没有被 烦恼堕落,与一般人无法相比。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表面看没有安忍之心,经常与别人关系不好,性格 不好,经常吵架、打架。有些人爱打架,生来胆子大,前世当过阿修罗。就象我小时候特别爱打架,但现在不爱打架。以前不是显现,是自相烦恼。

这种人实际 常常以慈爱人爱众生,经常安住于安忍的境界中。

所以性格暴躁的,有可能是菩萨的化现。开除还是要让我知道一下,就象阿底峡开除了大圣者,经常做擦擦。但在管理时,不是那么容易 的事情,权力掌握在手上时,一方面修行很好,一方面缺点是,以世间法报仇、各种贪嗔痴 ,把佛法当作工具做各种事情 。

所以有的道友不合,令人同情。有的地方道友变成两派,背后说各种过失。我就在想,他们学了多少年?连象世间人一样和平共处都不行……佛教徒为什么有那么猛利的嗔恨心?可能是菩萨,否则 接受不了。但可能不是菩萨,因为不是一般的,菩萨是没有的。


菩萨表面看特别懒惰、懈怠,但实际 上勤修功德。龙猛菩萨是三相菩萨。有的人越懒惰,越可能是菩萨。

有的人这个人迟到,那个人听课时打呼噜,可能云游在其他世界度化众生。


表面不会禅定,心躁动,产生分别念。但实际 上经常安住在本来的禅定中,特别精进。所以看起来有的人特别烦恼,痛苦,也许安住于真正的禅定中。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骄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表面愚笨,但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智慧。这是六波罗蜜多。


下面表面是谄诳、诈现威仪,巧取豪夺,便利益众生。有些人傲慢,不管是名声财富,示现傲慢,但在众生中如同桥梁等人们践踏的,我们看不到。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表现烦恼,实际 清净心。《学集论》中说,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其实是度化好色者,《 法华经》中也说。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好象变成魔鬼损害众生,实际从来没有离开过佛的智慧,有时候佛、文殊菩萨也以其他形象利益众生,不随他转。

虽然现魔王相,并不是真的魔王。《入大乘论》中讲,世间很多魔王,大多是菩萨。

这以上是凡夫行。


下面是圣道。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平常以为我们是圣道,是大乘道,是密乘,其实声闻也是一样,听闻法义来利益众生。

有些弟子表面是声闻乘,实际 也是菩萨化现。显现声闻形象而己,就象罗睺罗。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不管是什么宗教,在不同的环境要学会不同的法。如果在声闻乘的环境中,可以以声闻乘来利益众生。如果在一个不承认声闻乘,比如印度文化,可以扮演他们的角色,适合他们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利益众生。要不罕扮演。

不要非要穿这个红色的衣服,有时候不一定。当然这是真正能利益众生的情况下。

就象有的人在学院学习佛法,到了汉地,要按照汉传的装束行为来,也是很好的,如果 到南传,也可以穿南传的样子。原来学汉传,到了藏传,也可以穿藏传的衣服,可藏传的衣服比较复杂,要好好注意一下。不然就能看出来刚穿的。


比如表面是辟支佛,好象缘觉不度众生,但他也证证人无我,以他的形象度众生。文殊菩萨在三百六十亿中,以缘觉形象利益众生。有人问为什么?他说当时的人们只承认缘觉。


所以我们去了一个地方,比如南传佛教,衣服简单,天气比较热,披单比较方便。我也试过,还可以,怕别人拍照片,试了一下,很好穿。以后我如果住在南传,就会这样 子。


菩萨可以如是示现,但凡夫非常犟,没有灵活性。众生千差万别, 没有办法利益。

如果没有真正断除二无我的大菩萨,但我们是菩萨的随从者,在不出风险底限的情况下,利益众生是很方便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





愿您品尝甘露,

能与他人共享。

  文字 | 一意  

  图片 | 阿源,网络  

求学足迹

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课堂笔记

  愿您法喜充满,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