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听老师讲故事(01) | 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
Back

欢迎大家来到求学茶馆“听老师讲故事”,正如智者所说:“你们很多人都喜欢听故事,可能70%的人都是故事根机,我不是说你们根机不好,但是我每次讲故事时,你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而一讲到比较深的内容时,不少人就开始打瞌睡。”所以,我们开设了这一新的栏目,希望我们能愉快地阅读故事,听故事,静静地体会故事,在工作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也巧妙地用上这些故事——既修正自己的身心,也将一些有营养的道理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给身边的人。故事看上去简单,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打开方式,简单的故事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阅读故事时,我们既可以将故事当做镜子,对照检视自己的心念与言行;亦可对故事中高尚的行为心生向往,以此作为自己模仿的模子、行为的标尺、修习的参考;还可将故事当做宝藏与谜题,深挖埋藏在其中的窍诀与智慧。此外,故事总是生动形象,饱含情感,有时候我们记不住复杂的推理、高深的意义,但故事里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滴眼泪,却能带着温度、长存心间。故事就要开始了,来,搬上小板凳,咱们一起听......

东汉时有个人叫董遇,因生活贫穷,靠打柴为生。他特别好学,每次去打柴总带着书,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读。他哥哥常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天长日久,他的学问大长,写了两本好书,在当地引起轰动。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只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一百遍,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请教的人说:“您讲得有道理,但我们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的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是一年之余;夜晚,不便下地劳动,是一天之余;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为平日之余。”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像董遇,就是从那些“空余”里得到了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