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浅析打游戏与追剧的科学真相和佛学真相 Back

浅析打游戏与追剧的科学真相和佛学真相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10-09

文|释圆蒋


当今时代,沉迷于虚幻的游戏和影视剧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不在少数。本文通过科学的证据和佛教中观的分析两方面,分别阐明了游戏和追剧本质上不存在的道理,论证了其虚妄性。


相对而言,从科学角度看,不管是令人沉迷的游戏还是影视剧,都不过是屏幕的刷新帧率的相续和像素的组合;究竟而言,从佛教中观的角度看,刷新帧率和像素也是子虚乌有、从未存在过,更不要说游戏和剧情了。所以,沉迷其中毫无意义,应以理智和毅力励力断除,把时间用来做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中观;根境识;相续;帧率;像素;电子游戏;追剧;假相


您喜欢打游戏吗?沉迷于令人亢奋的游戏,仿佛自己真的已经成为雄霸天下的枭雄,有着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曾发现的英勇神武、雄才大略、清新俊逸,心理的满足感瞬间爆棚。此时此刻,如果告诉您其实您那貌似炫酷的枪法根本就是菜到前无古人、从未击中过对手,您也从未赢得过任何一场战斗、只不过是在一片荒芜中跟空气搏斗,从头到尾完全是一场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您会怎么想?


或者,您喜欢追剧吗?废寝忘食地追着影视剧中高颜值的男女主角,先他们之忧而忧、后他们之乐而乐,不知不觉中享受着角色代入的满足感。此时如果告诉您,其实看电视跟看红绿灯没什么区别、追剧跟追老式电视的雪花屏完全一样,您还愿意继续看下去吗?


不管怎样,请您暂且放下对我的嗤之以鼻的念头,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二十一世纪人们无条件信任的科学是怎么用理性与科技求证这个问题的吧。


01

科学的真相

1

画面会动是假相

我们知道,电影的刷新帧率一般约为每秒24帧,电视每秒约30帧左右,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或赫兹(Hz)表示。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由一帧一帧静止的画面组成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连贯的动态画面呢?这跟人眼的功能有关: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也就是影像在视网膜上会停留0.1-0.4秒的时间,大约为1/24秒,所以只要两帧画面的切换时间快于24分之1秒,人眼就分辨不出来了,看起来它们就是连续的了。换句话说,当我们追剧时,每秒钟都有24-30张画面实实在在地在我们肉眼前一一闪过(游戏画面刷新的要更快些,通常80Hz打起来比较流畅),但我们的眼睛却只能将它们看成一幅连贯的动态画面。这跟快翻小人书或者漫画书看到人物会动是一个道理。实际上,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刹那、一个刹那画面的相续,构成了一部影视剧,游戏也一样。作为佛教中的时间单位,刹那是多少呢?《佛学大辞典》:“俱舍云: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仁王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显然刹那比这里的1/24秒要快,但所说明的道理是一样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佛教世俗谛的角度看,所谓影视剧和游戏都不过是无数个画面的刹那相续而已。推理到生活这个大电视剧,也不过是更多的刹那的相续而已,我们的一切外在行为、心理活动、时间、包括历史的长河都不过是无数个刹那的相续而已。从胜义谛的角度看,中观宗认为,只要是刹那的相续就是假立的,不是实有存在的。后面会详解。


回到主题,原来影视画面会动是假象,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有一种被眼睛和屏幕合伙给欺骗了的感觉呢?如果还没有,让我们再来看看更为残酷的事实。以下系列实验来自英国的 Gavin,他与搭档Dan组成了专业的科技摄影团队:The Slow Mo Guys。他们的爱好就是运用各种顶尖摄影机,记录下人类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世界。下面的图片均来自他们所发表的视频截图。


2

画面是假相

现在,他们用价值百万的专业高速摄影机对准我们眼中精彩纷呈的电视屏幕,将摄影机的帧率设为1600,拍摄电视屏幕1秒。相当于将24张图像闪现的过程拆解成了1600份,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将时间的速度减慢了1600倍。


给您一秒钟,猜猜您游戏里的英武形象或者令您欲罢不能的男女主角变成了什么样子?卡成幻灯片?不,事实完全超乎想象。

 

绚丽多彩的他们变成了一道不断下滑的像素横杠。

 

是的,这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屏幕的相对真相。什么难以攻克的堡垒、怪兽,什么倾城倾国、十里桃花,根本就不存在,就是一道像素横杠。

 

哦,您认为这难以接受?没关系,前方继续高能,让高科技再来给我们上一课吧!

 

将高速摄影机的拍摄帧率提至118830帧,拍摄时间为1毫秒,屏幕上出现了一道从左到右类似心电图的动态曲线,此处不得不用四幅截图来表达:


怎么样,看电视跟看心电图其实是一个道理,打游戏跟打空气没什么差别、您的确从未击中过对手,您相信了没有?

 

影视剧和游戏赖以依存的画面不在了。看到这里,如果您还愿意被屏幕这个骗子吃得死死的,就像流行剧里的流行台词那样沦陷到毫无底线:“虽然我知道你在骗我,但我还是很开心。”好吧,那就继续上装备,科学擅长用金钱换真相,昂贵的设备加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研究,总有一个结论令您不得不服气。


3

画面是假相的原因——颜色是假相

现在给摄影机换上了Canon MP-E 65mm镜头,价值近万,它能够聚焦到更加微小的物体。此时再将镜头贴近电视屏幕,您猜看到了什么?显像管?不不,这个您自己拆开显示器看吧,这里只负责揭露您双眼面对屏幕时所见的假相。


此时屏幕上满是井然有序的红绿蓝色块矩阵。我们的影视剧呢?游戏呢?绚丽的颜色呢?动感的画面呢?它们去哪里了?沉迷其中的您,请告诉我。

 

这些方形红绿蓝色块作为“亚像素”,构成了“像素”,进而组成了画面。我们从电视屏幕上所欣赏到的一切艳丽色彩,都是由这三色“亚像素”变色、调光融合而成,三色齐亮即白,反之则黑,如果绿色熄灭,则会呈现出紫色,等等。小时候上美术课,这三色组合我们都玩过,不是吗?此时不过换了个电子版的调色板而已。换言之,哪有什么精彩的画面,看电视就是在看这三色灯时亮时灭,跟看红绿灯没什么区别。下次等红绿灯时,请在脑海中自动生成电视屏幕的画面,再加点剧情,就可以零投入看自导自演的好莱坞大片了。打游戏也一样,在这三色灯的闪闪灭灭中,哪个是英武的您、哪个是您的对手、您又击中了谁呢?

 

真相就是如此任性而简单:所谓的画面,不过是亚像素和像素的集聚而已。用佛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多体的集聚组成了一幅画面。比如车,是轮胎、车身、方向盘等多体的集聚,再比如所谓的“”,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蕴的多体集聚,而这里的画面,就是亚像素和像素的集聚。中观宗认为,只要一个法是集聚形成的,它必定是假立的、不存在的。


4

小结

综上所述,不仅电视画面会动是假象、电视能显示出各种颜色是赤裸裸的谎言,而且在此基础上由像素的集聚组成的画面、由诸多画面刹那的相续构成的剧情,更是海市蜃楼般的存在了。这就是屏幕相对于眼睛的科学真相。它是如此地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YouTube在推送这则视频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正读这个(推送)的时候,你的眼睛看到了屏幕。但是,你真的看到它的真相了吗?”“真的”一词用了大写,所要表达的震撼不言而喻。


然而,这就是终极真相了吗?不,佛教比科学更擅长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究竟之处。以上科学的这些相对真实的分析,两千多年前的佛陀和佛陀的追随者们在世俗谛中已经阐述得很明白了。此外,更有辉煌的中观胜义法门,让我们有机会从这些令人窒息的游戏影视剧的束缚,乃至轮回的束缚中望见一线生机。


02

佛学的真相

爱因斯坦在他的意大利好友米凯莱·贝索去世后,给他的妹妹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米凯莱从这个奇怪的世界离开了,比我先走一步,但这没什么。像我们这样相信物理的人都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是持久而顽固的幻觉。”这是爱因斯坦先生说的,时间的前后相续是一种幻觉,与中观世俗谛的观点不谋而合——尽管近几年爱因斯坦先生的教言被佛教徒提起的概率稍微高了点,也引起了一些有道理没道理的所谓“义正言辞”的反驳,但实际上,佛教没必要也不会拉上伟大的爱因斯坦先生或其他科学界人士来庄严自己,要知道,在唐宋时代,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一级别的社会名流,“包括历代皇帝,没有一个和尚朋友,觉得自己很耻辱的,所以交了一个和尚朋友,等于现在的人有个大科学家跟你做朋友很光荣一样,历代都是如此”。然而,时代走到今天,“唯科学主义”的现代人需要这些科学巨匠的智慧和思考,借助他们的智慧,看问题也许会更客观、更睿智、更全面一些。佛法本身并不唯科学主义,也不是“科学的反革命”,暂时就世俗谛而言,她承许一切万法如梦如幻般地存在着,是我等凡夫面前的一种“持久而顽固的幻觉”;究竟而言,胜义中万法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境界。


1

我们是如何被骗的——世俗谛的真相

通过上面科学的分析——画面会动是假相、画面是假相、颜色是假相,我们被屏幕这个“持久而顽固的幻觉”给骗了。那么,我们是如何被骗的呢?这就涉及到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根、境、识三者了。


根,通常指五根。按照《佛学大辞典》的解释,“指眼、耳等五识所依之五种色根,叫五根。五根除能摄取外界之对象外,并能引起心内五识之认识作用,因具有此等殊胜之作用,故称为根。”所以看屏幕的是眼根。


境,对应五根,则有五境。《佛学大辞典》:“指为五根所取之五种客观对境,亦为五识所缘之五种境界。即:色境、声境、香境、味境、处境等五境。”眼根所见的对境是色境,具体到这里,屏幕或者像素、画面、连续剧是色境,包括正在打的游戏。


识,对应五根五境,就有五识。《佛学大辞典》:“五种心识之意。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眼识以眼根为所依,缘色境。”眼根看到对境,生成眼识,进而生起种种意识的判断。


通过定义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任何东西的认知,都离不开以上三者的相互作用。回到主题:这三个家伙是如何造成这种“持久而顽固的幻觉”呢?中观宗的始祖、有着第二佛陀美誉的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亲口说道:犹如眼错乱,能执旋火轮,如是依诸根,能取彼对境。在这里,龙树菩萨很慈悲地给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做了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旋火轮。就是夜晚的一个火把,我们拿着它抡起胳膊划圈,结果看到了一个个旋转的火轮。相信这个游戏大家都不陌生,也许您还亲自玩过,它说明了什么呢?其实火轮是根本没有的,有的只是我们手中的火把,但是由于眼睛的错乱,它不能分辨快速移动的东西,所以我们看不到火把一个刹那、一个刹那地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只能看到火把整体移动的轨迹——一个火圈,实际上它只是一圈刹那的相续。


这跟我们被屏幕欺骗是一模一样的。屏幕上会动的画面不过是无数个刹那的相续和无数个多体像素的集聚而已。我们的眼睛捕捉不到一个刹那、一个刹那一帧一帧的图片,我们只能看到它们快于1/24秒的刷新所形成的“动态”画面,然后被它深深吸引了,就像任何动物都会被移动的东西所吸引一样;同样,我们看不到组成画面的一个又一个极其微小的像素,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组成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有楼有路,有车有人;再同样,我们更看不到组成这些微小像素的更为细微的亚像素——红绿蓝三色,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它们组成的大片绚丽的色彩,那还得导演想要表达某种情怀才给我们看的,比如几里桃花,或者干脆是一个看起来像几里桃花的道具。


综上所述,一切外境不过是刹那的相续和多体的集聚,但是眼根却辨识不出来,它只能整体获取色境生成眼识,意识再根据眼识所示之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是的,我们就是这样被根、境、识合起伙来欺骗的,它们只给我们看了假相,我们却执以为实。天天被它们骗,有没有感觉到可悲?然而这只是佛法挖出的暂时真相、世俗谛的真相,它们是一种“持久而顽固的幻觉”,是如梦如幻般存在的。这个结论虽然跟前面用高科技揭发出来的真相差不多,却早了将近三千年,后面还有更深刻、更颠覆三观的真相即将揭示。


2

根、境、识是不存在的——以教证、理证证成

经过上面的分析,此时此刻,您是不是认为,尽管自己的确是被眼根、屏幕和眼识合伙儿给骗了——或许您还要加上一个,是被最初发现并利用了1/24秒的那个家伙给骗了,但眼根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境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至少屏幕的物质存在、亚像素也存在、发现和利用了1/24秒的发明家也存在过,甚至我们接受视觉信息的眼识以及分析它的意识乃至这个正在看电视的我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虽然您的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对根、境、识乃至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但是坦白说,您的观点跟两千多年前印度多数外道的观点差不多,都是执著实有和常有的观点。即便在佛陀的时代,一切万法的实有存在已经被驳斥得体无完肤了,而龙树菩萨洋洋洒洒的中观论著,更是开足了火力,将一切执著实有的观点消灭殆尽。什么,您头一次听说?是的,不知道这些也正常,既不是您孤陋寡闻,也不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而是世间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不知从何而来的认为佛教和佛教徒“愚昧”、“迷信”的成见上,从未想过要深入经藏、研究或者了解一下佛法。破实有的观点,是佛教基础的观点之一,是非常客观实在、可以证成的,没有一丝一毫愚昧迷信的东西在里面:概括而言它就是四法印之一的诸法无我,通俗一点就是您耳熟能详的“四大皆空”,用中观的标准方式表达就是:一切万法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通俗一点说,一切万法是无自性的,如同虚空一样。如果您还是不能理解,那么再通俗一点:一切万法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当然,最后的这个表述是不严谨的,但是有助于我们理解。万法都是不存在的,那么根、境、识自然也在其中,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总之一切“持久而顽固的幻觉”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让我们来看看龙树菩萨著名的、美誉响彻印藏汉三地的中观根本论著——《中观根本慧论》是怎样证明根、境、识是根本不存在的,相信您看了之后会有所收获。


1.根不存在

汉传八宗之祖龙树菩萨说:“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云何见余物?”祖师就是祖师,这个破斥极其干净利索:眼根都不能看见它自己,又怎么可能看到其它东西呢?压根儿就不能见,所以实有自性的眼根是不存在的。祖师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圣天论师也有同样的观点,他在《中观四百论》中说:“一切法本性,先应自能见,何故此眼根,不见于眼性?


2.识不存在

看到这里您可能有意见了:这也太强词夺理了吧?就算眼睛是无情物、不能看见,那么我肯定能看见呀,我来看!


其实您的想法早在龙树菩萨的预料之中,他老人家接下来就破斥“见者”——人我或者眼识的存在:离见不离见,见者不可得。以无见者故,何有见可见?意思是说,如果见者实有存在,那么请问这个“见者”与“见的行为”是相观待还是不相观待而存在呢?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见者”需要与“见的行为”相观待才能证明自己存在,那么“见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如果“见者”有自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么“见者”根本不需要观待“见的行为”去证明自己存在,就像太平洋已经存在,不需要观待大西洋去证成它一样。如果“见者”是没有自性的,是不成立的(恐怕您不会这么认为),那就更不需要与什么“见的行为”扯上关系了,就像兔子根本没有角,根本是子虚乌有一样。如是第一种情况已经说明“见者”不可能存在。再看第二种情况,“见者”不需要与“见的行为”相观待而存在,如此“见者”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如果没有“见的行为”,您又怎么能证明自己是“见者”呢?所以见者是不存在的,并没有一个实有的见者——人我或者眼识。也就是说,您本人还有您的眼识压根儿就不存在。


现在中场休息,采访几个尖锐的问题:请问您被中观的推理转晕了没?这会儿能不能说佛教是愚昧迷信了?认不认为佛教沾了爱因斯坦的光了?如果您还是坚持己见,那么下面继续。


3.境不存在

再进一步说,作为因的见者(人我或者眼识)都不存在,那么所见的色法(境)、能见的眼根,此等一切又怎么可能存在呢?能看电视的我都不存在,我看的电视又怎么可能存在呢?对境决不可能存在,没有它的因之故。


4.总破根境识

如果上面的破法并不能说服您,您仍然认为,至少对境影视剧画面连续播放的相续是存在的,屏幕上五颜六色的集聚也是存在的,您的眼识实实在在看到了这些,您的意识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剧情所带来的回味和冲击,这些都是很真实的呀,要说根境识不存在,那这些又怎么解释呢?


让我们回到刚才没有解释的龙树菩萨《中观宝鬘论》的颂词:犹如眼错乱,能执旋火轮,如是依诸根,能取彼对境。如果对方(坚持认为根境识实有存在的人)又说:现在的识缘取现在的对境,因此根、境、识三者真实存在。驳:这种观点不成立,因为,能推翻实执相续趋入的理由是这样的,比如,由于眼睛的错觉而将对境火烬前后诸多刹那误认为是一个,能将本不是这样圆形轮子的虚妄之相执著为一个轮状物,这虽然不是现在的本体,却于现在显现为一个,因为分开的每一个本体都不成立的缘故,现在的旋火轮不成立是一体。同样,一切根也并不是现在的本体,然而于现在显现,于是便能对本不成立的现在对境执著为成立,对刹那性的相续与多体集聚,生起一个有实法的心,这仅仅是颠倒迷乱所现,实际上境、根、识何者也不成立一体与多体。


佛法原汁原味的推理智慧,看懂了没有?如果还没有,下面具体展开分析。


3

佛法的究竟真相——胜义实相

具体来说,所谓的一个相续,是观待多个刹那假立的。为什么呢?因为前前后后的各个刹那都是不同的个体,一帧一帧的画面都是不同的个体,对吧?在每一个刹那上面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一相续的存在,也就是,在每一帧画面上,并没有一个连续剧的存在,也没有一关一关的游戏存在。所以,一相续的一,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一体不存在,那么多体也不存在,如同一粒沙子不存在,那么沙漠也不可能存在。换言之,因为画面不存在,所以连续剧不存在;因为画面不存在,所以整体的游戏也不存在,我们所执著的影视剧和游戏完全子虚乌有。


画面为什么不存在?一个画面的聚合也是由亚像素、像素多个支分假立而组成的。实际上,并没有在像素之外有一个独立的画面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像素上,并没有一个画面的存在。所有的像素合起来,也没有一个画面的存在。因为人们认为像素是实有存在的,画面也是实有存在的,如果实有的像素合起来有实有的画面的存在,由于总体和支分都是实有的,那就应该有同时有两个画面存在了,然而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总而言之,拆开和聚合都没有实有画面的存在,因此画面是观待假立的,也是不存在的。


同理,像素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像素由亚像素组成;亚像素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它由更为细微的微尘组成;微尘再分下去,是无分微尘,刹那再分下去,是无分刹那,而无情法的无分微尘和识的无分刹那也不是实有的,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法,这通过六尘绕中尘等分析可以证成,此处不赘述。其实不必等到分无可分才明白万法无实,任何一个法,只要它可以拆分,它当下就不存在了。


正如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云:“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积集假法中,邪执言实有。”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意识,一直是观待多个刹那安立了前后的相续;一切外境色法或者无情法,一直是观待多个支分安立了集聚。即便在名言中,所谓的相续与集聚都是得不到的,更不用说在胜义中了。相续和集聚尚且得不到实体,那么依此而安立的自我、根境识、影视剧和游戏,又哪里有独立的自性呢?全都无自性,是无实的、根本不存在的。

因此,由画面的刹那相续和像素的集聚所组成的影视剧和游戏,暂时而言,是如梦如幻般存在的,是一种“持久而顽固的幻觉”;究竟而言,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根本就不存在的。


03

总结

我们为什么要反对追剧和打游戏、乃至不惜以论文来长篇大论地说明?一句话,因为沉迷于这些毫无意义。为什么毫无意义?因为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篇幅所限,无法一一举出历代祖师大德的观点和证成逻辑,本来佛法中对此的分析浩如烟海,如上所举不过是九牛一毛。无论如何,下次面对吸掉您大量时间和生命的影视剧或者游戏时,也许您会刹那间想起它们是不存在的、是欺骗性的,至少是一种“持久而顽固的幻觉”。如果您更能进而放下它们,去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相信诸佛菩萨和爱因斯坦先生都会为您喝彩和加油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