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圣大解脱经34 | 为何佛陀有这十种不同的名号? Back

圣大解脱经34 | 为何佛陀有这十种不同的名号?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7-22





【小编提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正式传讲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  下



下面我们讲《大解脱经》。

前面讲到善见王子等三千人来赞叹佛陀,还讲了八种报佛恩。善见王子等赞叹佛陀时作了一个偈颂,这个偈颂藏文当中没有,后面善见王子等三千人讲到了佛陀的功德,现在正在讲佛陀的功德。

今天我们讲《圣大解脱经》,明天讲《宝性论》,后天看怎么样我想一想再说。《圣大解脱经》大概还有四五节课就讲完,《宝性论》还有十几堂课。

前面讲到,佛陀对一切万法了如指掌,而且悲悯众生,以方便转法 Lun,今天讲:


今天开始讲如来的十种名号。佛陀有十种不同的名号,其实如来还有很多很多名号,因为佛陀的功德无量,如《大智度论》中云:佛功德无量,名号亦无量。佛陀的功德前面介绍过一些,不管是从法身离戏的功德方面或是色身异熟的功德方面都有很多功德。因为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原因,他的名号也有非常多,当然归纳起来是我们经常说的佛的十种名号。


佛的这十种名号,祈祷佛的时候如果能念最好全部念,当然,如果不能全部念,南无什么如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以前宗喀巴大师的传记里面说,开始他念《三十五佛忏悔文》的时候如来的十号没有全部念,只看到半身的佛像,后来文殊菩萨告诉他说要念全名,他就不断地念全名,后来三十五佛的全身全部见到了。

 
藏传佛教的个别教派念《三十五佛忏悔文》时,每一个如来前面都加十个名号,也有很多教派直接念,比如南无月光如来,南无什么如来。当然,不同的大师们、不同的祖师们都有他们不同的密意和必要,有这样的意趣。

其他经论当中经常讲如来的名号,有些人不太会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佛的不同名号?不能理解。这次这一堂课把如来的十种名号都解释得非常清楚,作为佛教徒连如来的十个名号都不会解释,可能不能算是真实的佛教徒。佛陀有十个名号,每一个名号的必要、特点如果你不太会解释,那可能作为一个佛教徒不一定是合理的。

所以,这节课如果其他没有学到,那就把如来的名号最好是不看书,自己就能解释,比如藏文当中“炯丹迪德银夏巴扎炯巴扬达巴作波桑吉……”这十种名号平时会念,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大家也不一定知道,为什么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其实不一样,今天十种名号的差别大家应该搞清楚。
 
佛陀的十种名号

诸圣所从来 佛示如是来 实相及所去 佛亦尔无异 诸圣如实语 佛亦如实说 以是故名佛 多陀阿伽度

1、如来:多陀阿伽度,实际上是如来的意思。《金刚经》当中也说过:如来者,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故名如来。所谓的如来,其实没有什么来的,也没有什么去的,这个叫如来。“如是而来”,“如是”就是实相,实相怎么样?佛陀也是这样来的,所以叫如来。如来应该会解释。

 
什么叫如来呢?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或者阿罗汉以上的圣者,所有的圣者他们怎么来,佛也是这样来的。所谓的来是什么样呢?实相及所去藏文当中说“实相无来”,实相和他的所去其实也没有什么。实相当中并不是佛从哪个地方出发,然后到了这里,如来不是这样的,在实相当中“无来去”。就像《中观根本慧论》里面无来去品所讲的一样,其实是无来无去的。实相的所去没有的话,佛也是无异,实相当中佛也是没有什么可来的,这一点是诸圣者的真实语所宣说的。三世诸佛以金刚语和不虚的语言已经宣说,诸法实相当中无来无去。诸圣者这样说的话,那么佛也这样说的,他不仅是自己无来无去,而且无来无去的道理,佛陀对所有的众生也是这样讲的,所以佛名叫做多陀阿伽度如来的意思。

《大般涅槃经》当中所谓的“如来”,如同过去所有的如来说十二部经、六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十一种空性,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说三乘佛法一样,每一位佛也会这样。“如来”的名字,是因为过去佛给有缘的众生转Fa Lun度化他们,每一位佛也会这样来的。

《大般涅槃经》和《圣大解脱经》的解释方法稍微有点差别,《大般涅槃经》里面,如来就是过去的佛怎么做,现在的佛都是这样来的,那过去的佛主要通过佛法度化众生,每一位佛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如来。这里是按实相而来、按实相而说叫做如来,这是第一个名号。希望我们对每一个名号都能解释,如果别人问:什么叫如来?你答不出来不是很好。如来的十种名号你写论文也好,研究也好,可以在这方面想,这是第一个。


 
忍铠心坚固 精进弓力强 智慧箭到利 破骄慢诸贼 应受天世人 一切诸供养 以是故名佛 以为阿罗汉

2、阿罗汉或者阿罗呵:刚才前面的“如来”在藏文当中叫“德银夏巴”,阿罗汉在藏文当中是“扎炯巴”。这是什么意思呢?有安忍的铠甲,所以心非常坚固;有精进的弓,力量特别强大;智慧的箭特别锋利,依靠这样的比喻来破除我慢。藏文当中翻译为懈怠,这里是我慢,破除我慢的贼,成为接受人间和天界一切的供养处,这样的原因叫做阿罗呵。

阿罗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杀贼——杀掉烦恼贼;第二层意思:应供。不同的版本里面都说是“阿罗呵”,藏文当中“阿罗汉”也可以,但是“阿罗呵”可能比较好一点。为什么杀贼呢?用如来的智慧宝剑来杀傲慢或者懈怠,或者烦恼的贼,而且这样的如来变成整个人世间和天界所有众生的供养处,也可以叫应供处,或者也可以叫杀贼者,这是如来的第二种名号。我们要知道是为什么叫阿罗汉或者阿罗呵,就是杀贼的意思,杀烦恼——用精进、安忍、智慧来摧毁,还有摧毁四魔的贼,也有这样的解释。这是第二种名号。


正知苦实相 亦实知苦因 知苦尽实相 亦知苦尽道 真正解四谛 定实不可变 是故十方中 号三藐三佛

3、三藐三菩提:扬达巴作波桑吉。三藐三菩提即是正等正觉,或者正遍正觉也可以说。为什么佛叫三藐三菩提或者正等正觉、正遍正觉呢?对应四谛来讲。

首先第一个正知苦实相佛陀的智慧真正圆满地了知轮回痛苦的实相——苦谛;也真实了知这些痛苦的因是业和烦恼——集谛;同时也知苦尽实相,痛苦依靠修行,最后可以全部灭尽——灭谛;亦知苦尽道要灭尽痛苦的途径是什么呢?通过修道,这个方法也完全知道——了知道谛。

真正解四谛 定实不可变佛陀真正了解苦集灭道四谛,而且四谛是实相,不可改变,并不是因为来了什么人就不是四谛的实相,不是这样的。一切诸法的实相,不管如来出世不出世,万法法尔无可变化,如来完全知道,这是永不改变的一种真理,就像火的热性和水的湿性一样。我们只要想得到解脱,通过四谛的修行,最后一定能得到解脱。这一点唯一的佛陀了知,而其他的世间科学家,他们只知道痛苦的部分的实相,但真正的苦因、灭除苦的方法无法了知。

所以,在整个十方世界当中,佛可以号“三藐三”。三藐——正,三——遍,觉是佛陀的意思,圆满正等正觉,正等觉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佛陀确实是这么一位觉悟者,圆满证悟。正觉什么呢?主要是四谛,佛教徒如果完全明白佛教当中核心的四谛,并且自己实修,最后也能得到正觉的果位。这是第三种佛号——正等正觉,或者圆满正等觉的意思,就是佛陀了知四谛的实相。而且四谛并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其实这在世间当中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但是这个真理能了知的人除了佛陀以外,连阿罗汉和菩萨也不能了知最究竟、最深的部分。这是第三个佛号。

 
前两天出去好几个地方讲课,昨天回来现在好像还在坐飞机一样的感觉,到底讲了什么前一刹那讲完了,后一刹那忘完了,这样的状态。人有时候比较累了,好像连自己说话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好像在梦里,在幻化当中,还没有醒过来。如果睡着了,你们叫我一下。(众笑)
 
得微妙三明 清净行亦具 是故号世尊 鞞阇遮罗那

4、出有坏或者明行足:鞞阇遮罗那,即经常讲的“出有坏”或者“明行足”。佛陀通过三个阿僧祇劫的修学,最后得到非常微妙的三明——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获得三明以后,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法全部明白,用智慧来了知。

佛陀通达了一般世间人没办法通达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万事万物的真相,而且佛陀的行为也非常清净,身口意的行为不像世间人一样,十八不共法当中有行为所摄的六种法,如同里面所讲的一样,佛陀行为非常清净,因为这个原因,世尊的名号可以叫“出有坏”,或者叫“炯丹迪”。有些人念的不是藏文也不是汉文,但自己特别充满信心,然后转经轮都是这样的……自己念诵的时候最好稍微看一下自己、听一下自己,不然自己特别自信,但是旁边很多人都在指指点点地笑。

“炯丹迪”什么意思呢?出有坏,出——出三有的意思;有——具足佛陀的功德;坏——毁坏四魔、毁坏烦恼。明行足,明——具足三明;行足——就像四神足一样。出有坏和明行足一起讲的,具有智慧的三明、行为清净,这样的原因叫炯丹迪,或者鞞阇遮罗那——出有坏,这个意思。这是第四个名号。
 
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法 或时方便说 悯念一切故 灭除老病死 令到安稳处 以是故名佛 以为修伽陀

5、善逝:修伽陀——善逝。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法有些版本当中说“去”,有些版本里面说“法”,包括《大正藏》,有些版本有点不同。意思就是说,佛陀依靠他的智慧了知万事万物的一切法,自己得到“去妙道”,诸佛菩萨以前所去过的道他能随意去。“去”可能好一点,自己能完全得到自在,去妙道。

或时方便说 悯念一切故因为佛陀怜悯一切众生,给他们宣说方便法门,依靠这种方便法门灭除生老病死的痛苦,最后让这些众生可以安住到非常安稳的、快乐的地方,所以叫做修伽陀,翻译出来是“善逝”。《大智度论》里面,“修”是好的意思;“迦陀”,去或者说。前面也讲了,因为佛陀了知一切万法,他能达到、去这样的路。就像一个老师他要前往老师的道,他不仅自己去了,还要以怜悯心给众生宣说脱离生老死病的痛苦,最后得到解脱的安稳之道,所以“善逝”是善妙地去,佛陀自己去,让众生也去这样的地方。“善逝”是佛陀的第五个名号。

这里“修伽”,有时候念jia,有时候念qie,虽然这是一个多音字,但根据印度的梵语,音译出来读jia好一点。很多人读楞qie经,实际上应该是楞jia经,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善叫leng  ga ,为什么叫《楞jia经》呢?因为这部经是佛陀在leng  ga 山讲的,所以是“楞伽”。藏文里面是“嘎”,藏文当中很多“嘎”在梵文当中是“jia”,比如Yoga,瑜伽。南无布达雅,南无僧嘎雅,南无达玛雅,僧嘎雅也是“僧加雅”,我觉得读“嘎”好一点,我看印度的巴利文中全是“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他们经常念“嘎”。没有说南无僧qie雅,没有这样念。汉地经常说楞qie、瑜qie、僧qie,应该直接念jia,因为藏文当中全是“嘎”。现在印度梵语念的时候“僧嘎雅”,可能qie不一定对,也许他们有其他理由。

善逝的名号,佛陀确实特别悲悯这些可怜的众生,佛陀的智慧是处处都是想到众生。有时候想到,众生不管在轮回的哪一处,也是很可怜的。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现在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的苦因在相续当中,这叫做行苦,因为后刹那可以成熟苦果,这叫做行苦。

无论你的身上能发现也好,不能发现也好,实际上众生还是很痛苦的,佛陀以他的智慧随时观照着,如果我们真正能祈祷,那佛陀的智慧一定会降临的。就像我们祈祷护法神的时候,呼唤的话能前来,劝请的话就降临。念护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这里也需要一种缘起。
 
灾难频发,多多祈祷

今天我发了微博,希望大家多祈祷度母。如果我们以真诚的心祈祷度母、祈祷观音菩萨、祈祷莲花生大士,所愿都能成办;如果没有虔诚祈祷,虽然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和能力,但也许不一定能迅速降临,所以我们随时都需要祈祷。尤其是最近,大家祈祷诸佛菩萨非常重要。

现在一看到国内外的新闻,很多事情都特别不乐观。有些专家说这与全球气候暖化有密切关系。确实,近期出现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非常罕见的灾害。像河南郑州的暴雨,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几千几百万人受灾,已经成了历史性的灾难。不仅是这些地方,像西德也出现了特别大的水灾,好像房子全部在泥水里淹着,所有通讯全部中断,很多人失联、失踪,特别可怜。最近在南非,非洲的南非也在暴乱。因为他们有些地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平时心里隐藏着很多抱怨,这次疫情也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导致最后大家出来打、砸、抢,包括古巴。前一段时间,俄罗斯也遭遇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性高温,温度高达47℃到50℃;加拿大本来比较湿润,现在变得特别干燥,引发严重森林大火;前几天,印度光打雷就劈死了几十个人……这么一看,都不知道全球变成了什么样子,而且每一个自然灾害危害性都非常大,很多方面没办法控制。包括在座的各位,虽然没有遭遇大的洪水灾难,但应该随时能看到山体滑坡,这方面的应急也要值得注意,有时候下大雨的时候……我这几年在想,以前这个山从来不会有任何滑坡,但现在,像前一段时间,整个色达,来来去去的地方,我来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发现过色达的河涨成这样。有一次我回来时,车在河里差点没办法出来。

我们的生命有时候确实是非常脆微,今天你是好好活着的一个人,明天不知道可能发生车祸、遭遇自然灾害……像这种自然灾害,可能出乎意料、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会出现的。

在这个时候,我想一方面,我们要多多祈祷度母、观音菩萨,还有地藏王菩萨,来救护这些可怜的众生。大家应该知道,郑州那边的水灾确实让人很痛心,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

好,大家一起念一下度母心咒、莲师心咒、观音心咒,“嗡 达列 度达列 度列 梭哈……”“嗡啊吽 班则儿格热巴玛色德吽……”“嗡嘛呢巴美吽……”

大家好好作意回向。最近大家也是经常多念、多祈祷诸佛菩萨。

大家应该清楚,确实这个世界,娑婆世界现在更是灾难重重。最近缅甸也特别糟糕,出现种种情况;疫情也很难控制,好多国家都这样。可能是因为众生肆无忌惮地摧毁其他众生的生命,同时欲望非常大,每个人不仅仅是得到享用的物质就可以,还要更多地占领、破坏。包括现在一次性的这些材料,破坏性非常严重,前所未有。因为众生的欲望越来越大,我们的行为越来越粗暴,也许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反击、对我们的一种报复。

所以,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观人类自己的恶心、恶行。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自己尽量不破坏大自然,尽量减少欲望,拥有必需的吃的、穿的、用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以自私心过多地霸占、浪费。否则,众生最后确实会自食其果,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这就是我的一种想法,应该经常祈祷如来善逝。


下面讲第六个佛号,世间解,藏文是杰登钦巴,知世所从来亦知世尽道佛陀知道世界是怎么来的、世界的本体是怎么样的,也知道最后世界的后际。它的边际是什么样的,唯一佛陀知道这个道。世间当中所谓的天文学家、科学家,他们可能知道当时部分的状况,但实际上真正完全了知整个世间前际、后际,胜义、世俗两方面的真相,唯一是佛陀。以是故名佛为路迦鞞陀知道世间的真相,以此故名为佛,叫路迦鞞陀路迦是世间的意思,《佛子行》有个顶礼句“那莫路迦夏阿雅”,就是顶礼世间自在观世音菩萨的意思;鞞陀,就是解、了解的意思。即佛陀能了解世间的前际、后际以及所有的真相。佛陀也知道哪些是众生、哪些是非众生,哪些是世间、哪些是出世间,哪些是苦、空、无我……所以也可以叫世间解。

其实,佛陀的十个名号,《大智度论》里都有解释。《大智度论》里词的用法完全跟《大解脱经》比较吻合,所以我进一步想,《大解脱经》可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因为这里十个名号,如果是不同译者翻译的,很有可能很多用法——包括里面的梵语、有些文字的用法是不相同的;但如果是一个译者翻译,他知道如来的十种名号以什么样风格来翻译。而且,《大智度论》中也有注明:梵语当中是什么样、秦语是什么样。这应该是很早的鸠摩罗什翻译的,你们也看一下。


第七个叫阿耨多罗,无上士,藏文拉纳美巴。戒定慧等眼无及况出上以是故名佛为阿耨多罗,佛的戒定慧的眼无及,在世间当中没有一个能跟佛陀相比,智慧没办法比、戒律没办法比、禅定也没办法比,更何况说超过他。如果跟佛相提并论的都没有,超过佛陀的戒定慧在这个世间是没有的,所以叫阿耨多罗,无上士,再没有超胜的,佛陀以上再没有的。

第八个叫做富楼沙昙藐,调御丈夫。大悲度众生软善教调御以是故名佛富楼沙昙藐,因为佛陀以大悲心想度众生,有时候用软语来教化,有时候用善语来教化,有时候用哭泣的语言来教化,有时候用杂语来教化,有时候是粗暴语来教化……以各种语调教,所以佛陀叫做富楼沙昙藐富楼沙是丈夫的意思,昙藐是调化、调御,调御士。

《大智度论》里讲,为什么说调御丈夫,而不是女士。因为一般来讲,大丈夫在家里能管女士。如果只说是大丈夫,其实女性也可以包括在里面,以非常善巧的语言,不管男士、女士,都能度化。佛陀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说不同的语言。我们好像不行,本来这个人很喜欢柔软的语言,最后说得不对,用粗暴的语言;本来这个人应该用粗暴的语言调伏,结果以温和的语言,对方反而越来越凶。一般人没有调御的能力,但佛陀不同,会应机施教,因此叫做吉沃得瓦、卡洛杰瓦,藏文里有两个,两个都合在一起,调伏和驾驭的大丈夫,所以叫佛陀。


第九个名号,天人师。智慧无烦恼,说最上解脱以是故名佛提婆魔努舍,佛陀具有智慧、无有烦恼,宣说最上的解脱,不是暂时的解脱。如果是暂时的解脱,父母也行,仙人也行,包括医生说疾病的暂时的解脱都可以。但是佛自己没有烦恼,而且具有智慧,因此在众生面前可以说无上的解脱。因为这个原因,叫提婆魔努舍提婆魔努舍那。有些版本里是舍那。当时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是五个字。提婆,是天的意思,魔努舍那是人的意思,“那”省略了。所以,翻译的时候,有些字多的话,稍微减掉也可以。我们做翻译的人有时候也很苦恼,因为字数里面实在是装不下,好像随意去掉也不行,不去掉也不行。不过,你看鸠摩罗什就去掉了一些。

天人师,还有鬼啊、神啊、龙啊,为什么只说天和人呢?《大智度论》里说,天和人占大多数;还有天上的用天来代表,地上的以人来代表,其他的鬼神、紧那罗都包括在里面,可以这样说。

佛陀是天人的大师,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烦恼,而且能说最上的解脱,所以说天人师。我们没有说最上的解脱,所以我们不能叫天人师。

 
最后一个名号“佛”,佛陀就叫做桑杰。三世动不动尽及不尽法道树下悉知是故名为佛,佛陀在整个现在、过去、未来三世间当中,动和不动——动是有情世界,不动是器世界;还有尽和不尽,包括灭的法、不灭的法,常有的法、无常的法,显现的法、不明显的法,有为法、无为法……所有万事万物,三世的法,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的时候,全部像庵摩罗果放在手中一样,没有不知的,全悉通达,通彻无碍,大彻大悟。佛是觉悟,自觉觉他,大觉悟者。

这是当时佛陀的十个名号。

以后考试时要把佛的十个名号也加在里面,每个道友凭自己的理解,解释大概的意思也可以。
 
尔时。十方诸佛入神通三昧。而自举身。处于空中。异口同音。唱如是言。是善见大士及以三千人。汝等罪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心实故善力实。心解故罪性解。空慧故罪性空。信力故福力多。若能如是忏悔者。则为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忏悔灭罪。以常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如是忏悔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顺此大乘经。得入菩提门

刚才善见王子和三千人赞叹佛陀的时候,十方的佛入于神通三摩定,而且自己的身体举住在空中,异口同声赞叹:善见大士——藏文当中说是王子,有些说大王,有些说大士,王子可能好一点。善见王子和三千个人,你们的罪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所以,当时十方诸佛对他们做罪性本体不存在的直指:不管你贪嗔痴所造的杀盗淫妄,其本性不在外面、不在里面、不在中间,证悟了这一点,心的力量很强大的缘故,善的力量也很强大;心已经得到解脱,没有执著,罪性也会解脱;空慧故你证悟了一切都是空性的智慧的缘故,罪性也是空性的;信力故信心的力量很强大的时候,福德的力量自然而然开始增多。

若能如是忏悔者。则为见我。十方诸佛说,如果你们这样来忏悔,认识了心的本性,那你们已经见到了十方诸佛,也见到了过去的多宝如来和分身,在他们面前忏悔和灭罪;而且以常常见我的原因,像今日教化这些大菩萨一样,如是忏悔的人,能令我们十方诸佛和我们的分身,以及已灭度的多宝如来,一切皆欢喜多宝如来,《妙法莲华经》当中有,是东方的一位佛。哪一个佛陀弘扬《妙法莲华经》时,已灭度的多宝如来便从地中出现而证实、作证。

如果真正安住在本性当中来忏悔,确实诸佛菩萨也是欢喜的。就像汉地经常念诵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依靠心而起,如果以心来忏悔心可以灭,心如果灭,罪也可以灭亡。

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顺此大乘经。得入菩提门如果以这种方式来忏悔,诸佛菩萨欢喜,十方现在、过去、未来的佛也能得到欢喜,得到了最上的供养、最大的欢喜。依靠这样的大乘经典,可以得入菩提的大门。通过《圣大解脱经》这样非常殊胜的方便方法来进行忏悔,这个人肯定会入于菩提的大门,入于资粮道,入于大乘的道。这种方式非常非常地殊胜。

今天在这里讲了一个比较高的一种忏悔方法:罪性不可得,于外不可得、内不可得、中间不可得。每个人没有证悟空性之前,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是有点难的,但至少理论上可以思考:本性不可得,罪性不可得,带来的痛苦也是不可得的——这种方式是最无上的忏悔方式。按照今天这样的境界来经常思考,这就是最好的供养如来、最好的供养上师、最好的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这也是很好的。就像《金光明经》当中讲的一样,于心的本体当中安住,也是一种很好的忏悔方法。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插图原创:家和



本课经文





往期链接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课堂笔录合集

《吉祥经》笔记+音频

《圣大解脱经》笔记(1)

《圣大解脱经》笔记(2)

《圣大解脱经》笔记(3)

《圣大解脱经》笔记(4)

《圣大解脱经》笔记(5)

《圣大解脱经》笔记(6)

《圣大解脱经》笔记(7)

《圣大解脱经》笔记(8)

《圣大解脱经》笔记(9)

《圣大解脱经》笔记(10)

《圣大解脱经》笔记(11)

《圣大解脱经》笔记(12)

《圣大解脱经》笔记(13)

《圣大解脱经》笔记(14)

《圣大解脱经》笔记(15)

《圣大解脱经》笔记(16)

《圣大解脱经》笔记(17)

《圣大解脱经》笔记(18)

《圣大解脱经》笔记(19)

《圣大解脱经》笔记(20)

《圣大解脱经》笔记(21)

《圣大解脱经》笔记(22)

《圣大解脱经》笔记(23)

《圣大解脱经》笔记(24)

《圣大解脱经》笔记(25)

《圣大解脱经》笔记(26)

《圣大解脱经》笔记(27)

《圣大解脱经》笔记(28)

《圣大解脱经》笔记(29)

圣大解脱经》笔记(30)

《圣大解脱经》笔记(31)

《圣大解脱经》笔记(32)

《圣大解脱经》笔记(33)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