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德育 >> 新老师手记:少年的你,未来由我们守护 Back

新老师手记:少年的你,未来由我们守护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在办公室里自然要多听、多看、多学习。最近几天,我在办公室里听到老师们议论最多的就是一部有关校园暴力的电影。作为新老师,我为了尽快熟悉工作自然没时间去电影院,具体电影讲了什么我也不清楚。不过,怎样保护我的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成了最近几天我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


我教孩子们数学,还担任一个班的副班主任,作为一个新人,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锻炼,但是也带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考教师资格证的知识我有,但是说起实践经验,我却很欠缺。班级里的孩子们家庭情况迥异,脾气秉性也有所不同,好好地引导他们是我的责任。怎么让孩子们和睦相处,怎么增加班级凝聚力,让我绞尽脑汁。


最近学校组织了研学,本来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我却隐隐感觉在孩子们中间形成了几个小团体,有的孩子们之间就可以聊的热火朝天,有的孩子们则被冷落在一旁孤孤单单。


尤其团队合作自由组合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孩子(以下称为A同学)被落在了一边,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团队,很是揪心。


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上前去,轻轻推了推一直低着头默不作声的A同学,把他带到数学课代表在的那一组,告诉数学课代表:“你们这一组需要一个写字工整的同学做记录,A同学的字很漂亮,就由他来写吧。”



讲完这些其实我也有点忐忑,因为我很怕孩子们直接拒绝我的提议,从而使A同学继续受到更深的伤害。幸运的是,我的数学课代表很干脆地回答:“好的,老师。”这才让我松了一口气。


之后,我走到一边观察了一会,虽然A同学还是很安静地待在团队的角落里,但是至少有人和他说话了,遇到需要记录的地方,他也很认真地低着头记录。我想这或许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今天开班会,顺便公布同学们研学报告的成绩。公布成绩之前,我照例环视班级一圈。我的目光扫到了坐在倒数第二排角落里的A同学:他依旧低着头。我不由得想到了那天的情形,我按照之前的设想,说了下面的话:“同学们,这次研学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好。首先是纪律好,没有随便打闹;其次是很团结,大家都相互配合,每一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与其他同学合作,才写出了这些研学报告。尤其是A同学那一组,我给大家看一下啊,他们的报告书不仅内容很充实,而且书写非常工整,他们是全班唯一一个书面分拿了满分的组。”


讲完这些以后,我屏息静待同学们的反应,果不其然,他们都不自觉地回头看了看A同学,眼中开始有了赞叹。一个,两个……同学们竟然开始鼓起了掌来。第一次见到这阵势的A同学,我能看出来,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更多的是开心,甚至是有点“受宠若惊”。



课间的时候,我又在教室后门的玻璃那里看了看,开始有同学自发地和A说话了。看到目的达到了,我的内心有点“得意”。


通过这次小小的“实验”我发现,其实学生很会观察老师的态度,老师对谁怎么样,就好像一个“风向标”,老师对谁重视,对谁关心,孩子们也都能感觉到。孩子们接收了这些“信号”,也会自发地模仿老师的行为。所以,改善一个孩子在班里的人际状况,老师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读书的时候。初中之前,我一直没有很多朋友。直到初中的时候,才多了很多朋友,这改变了我的生活,也让我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快乐的童年”。我一直以为这是偶然。


很久以后,我才把一直埋藏在心底的疑问说出来,我问了问我初中的好朋友们:“你们当时为什么要和我玩啊?”因为大家已经非常熟悉要好了,她们才说:“哎呀,其实一开始是语文老师让我们和你玩,多关心关心你的呀!”我这才知道,原来我的朋友们,不是突然出现的“随机幸运大礼包”,而是包含了老师的关怀啊!现在回想起来零零总总,总是美好,总是关爱。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如果我初中的老师们知道我现在也成了老师,也在笨拙而缓慢地学习着她们,想要当一个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不知道她们会不会会心一笑呢?这可能也是一种师承吧!



仔细想想,从老师们身上,我学到了作为老师应该做的六种事:


首先,要教孩子们坏事不能做。


第二,要教孩子们好事要做,以及怎么有智慧地去做。


第三,要教孩子们对人对事心中常怀善念,不要恶意地伤害他人。


第四,要教孩子们新知识,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好乐心。


第五,要教孩子们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对于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理解,灵活运用。


第六,要教孩子们最长远最有用的一切。


写到这里,我正巧看到朋友圈,我的初中好友也在发:“孩子们的研学旅行”,“孩子们你们现在要好好努力学习呀”,因此我不由得笑了出声。我的这个好朋友也成了老师,每天也在为她的“孩子们”废寝忘食地操着心。虽然我的朋友和我都只是老师们中最最普通的一员,但是我们也愿意给出我们的承诺:少年的你们啊,别害怕,这一路,未来由老师们守护!


文字:林老师
编辑:圆愿
审校:审核小组/济晟/云曦月
来源:智悲德育投稿


推荐阅读

解忧帖:家校问答

新鲜出炉的“父母说”,你也想说吗?

做一个真心“放手”的妈妈,你行吗?

警惕!你的“放养”很有可能正在废掉下一代

头疼老人隔代溺爱?不如换个眼光来看看


征稿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 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 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文字、图片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