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满愿如意宝——《入行论》161课 上 Back

满愿如意宝——《入行论》161课 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 获得无上佛果时,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不可能有利他的念头,这是否说明佛陀无法利益众生?请以比喻说明理由。

2. 佛陀是怎么样利益众生的?这与你以前的想法有何不同?明白此理后,对你有哪些帮助?

3. 佛陀曾在因地时发愿度众生,但获得佛果之后,什么分别念都没有了,这是否意味着众生就得不到饶益了?为什么?请从比喻、意义两方面进行剖析。

壬三(修道之果)分三:一、虽无发心然能成利;二、作者虽灭然有作用;三、虽无心然能生福。

癸一、虽无发心然能成利:


 原文 

摩尼如意树,无心能满愿,

因福与宿愿,诸佛亦现身。


对方问:“如果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时,远离能取所取、有实无实等一切执著分别,那佛陀就不能利益众生了。因为佛陀没有利他的想法,而利益众生一定要有分别念,比如‘这个众生很可怜,我应该帮助他,让他从轮回中解脱’,没有这方面想法的话,怎么可能利益众生呢?我要帮助别人的话,首先要有一个发心,否则无法成办利他之事,因此佛陀利益众生不成立,因为佛陀没有分别心之故。”

中观宗回答:佛陀虽然没有能取所取的执著分别,但仍能利益天边无际的可怜有情。这个道理可用比喻来说明,就像如意宝(也叫摩尼宝、如意珠)、如意树,它们虽没有利他的分别心,但有缘者在其面前祈祷时,愿望自然会得到满足。

“摩尼宝”,据大乘《般若经》中记载,能遣除杂热、风、冷等诸病,同时可以满足众生所愿,赐予衣食资具等一切所需。有关论典中还说,当佛法隐没时,佛陀舍利沉入大海,化为如意宝,它在龙王脑中,有福报的人才能得到。一旦得到就用之不尽,对龙类也好、人类也好,能带来无量无边的利益。在初劫或人类具有福报时,如意宝就会出现于世,人们把它安置在胜幢的顶上,在其前面祈祷,如意宝即会赐予物质、财富、健康等一切暂时的所求。

“如意树”,是天界中因天人福分所感现的妙树,在极乐世界也有,三十三天也有。有些论典中说,初劫时因众生福报现前,当时每个人一降生,就出现一棵如意树,人们把树果和树味作为食物,树叶作为衣服,这棵如意树享之不尽、用之不完,实际上就是众生的生存来源,而且也能满足众生所愿。


如意宝与如意树,虽无有分别心,不会认为“今天来了一个贫穷可怜的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他,满他的愿,否则我就名不符实了”,但众生福报等因缘积聚时,可以圆满祈求者的愿望。同样,圆满正等觉果位的佛陀,决不会有能取所取的任何分别念,但由于在因地时发了殊胜的愿,再加上众生的福报成熟,这两个因缘一聚合,就像阳光照耀世界时,莲花自然开启一样,无分别心的诸佛也能现身利益众生。如经云:“犹如阳光照,成熟莲花启,如是佛出世,成熟心得净。”佛陀出世遇到有缘众生,虽没有分别念“我今天帮助这个人,明天帮助那个人”,但因缘聚合的话,众生一定会得以清净的。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在佛陀面前祈祷,不管是佛在世也好、涅槃了也好,对每个众生都可以帮助,降下饶益之雨,这个过程是任运而无丝毫勤作的。不像有些医生,这边来个病人、那边来个病人,自己就手忙脚乱,“稍微你等一下、等一下,我马上就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阿弥陀佛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因为汉族人也祈祷他、藏族人也祈祷他,老年人也祈祷他、年轻人也祈祷他,这里往生一个、那里往生一个,他统统都要去管,是很辛苦的事情。

其实,佛陀利益众生,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虚空中有皎洁明月,只要地上有澄清的水器,月影就会在水器中映现。月亮没有掉下来,水器也没有到天上去,但因缘具足时,每个水器中都有一个完整无缺的月影。同理,佛陀的加持是周遍法界的,只要我们信心和善根具足,谁祈祷,谁就会获得佛陀的不断加被,佛陀用不着有什么分别心。《入中论》也说:“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佛陀尽管已远离能所二取,但就像如意宝和如意树一样,乃至轮回未空之际,都可以在众生面前显现而度化。当然,这只有远离戏论的圣者才能现见。比如说,得地菩萨没有戏论,可以见到佛陀的报身;而我们有戏论的众生,只能见到色身中的化身这一部分。

所以,佛陀不会有勤作,也不会有分别,但没有分别并不代表不能利益众生。《宝性论》云:“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如意宝没有分别念,但可无勤赐予一切所求,同样,大慈大悲的能仁佛陀没有勤作,但可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在其面前示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宝性论》中还以帝释天、天鼓、大地、虚空等九种比喻,说明了佛陀虽远离分别,但度生事业永不间断的事实。

因此,大家应该对此道理生起信心,明白佛陀虽安住法界中,但不管是阿弥陀佛还是释迦牟尼佛,都不像我们人一样,整天忙来忙去,由于因地时发了度化无量众生的愿,所以果地时可任运自成地利益众生。

当然,众生自己不祈祷、不靠近的话,佛陀也是无缘度化的。这里我用一个比喻,虽然不太好听,但意思比较贴切。比如说我们去机场,在卫生间中洗手时,手一靠近水龙头,水就自然流出来,如果没有靠近,一滴水也不会有。同样,我们对佛陀祈祷的话,加持便会融入自己的心,而倘若没有祈祷,甚至对佛生邪见,你的相续不可能得以成熟。

因此,我经常要求大家祈祷佛陀,佛陀与我们之间,是依靠传承上师来连接的。在所有的传承上师中,我自己认为应该多祈祷法王如意宝。法王的名称中就有“如意宝”,他老人家也说过:“谁叫我如意宝的话,我能对他起到如意宝的作用。”所以,若常祈祷法王如意宝,一定会获得智慧和悲心。

我经常这样想:“我自己的根基、智慧、信心等都非常非常普通,有时能给成百上千个人说法,利益一部分人,完全是上师的加持。”我们学院也有很多出名的法师,都是唯一依靠上师加持而来的,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我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

前年同学聚会时,我自己都能想起来,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多人在智慧上、能力上都远远超过我,现在我有一分力量,全部来源于上师的加持。这种加持不管入于任何一个人的心,都可以具备利益众生的能力,你可以写很多书,也可以做很多事,这就是上师的加持。

前不久有些人说,自己要祈祷这个上师、祈祷那个上师,其中包括法王如意宝的一些弟子——堪布、活佛。我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这些上师只得了法王的一个部分加持,你如果真的要祈祷,还是多念一念《上师瑜伽》,祈祷法王如意宝比较好。祈祷法王如意宝的话,他是完整的祈祷对境。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上师是假的,但你上师可能只得了法王如意宝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加持,今天才有能力摄受你。你祈祷他的话,不如祈祷一切悲心、智慧及功德的来源。”

有些人可能想:“我又不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为什么祈祷法王呢?”你用不着这样分别,因为如意宝不会有任何执著,但你自己有执著的话,会把自己搁置于外。比如如意宝放在这里,人、天人、阿修罗任何众生只要到它面前去祈祷,就会获得它所赐予的悉地。但如果你觉得如意宝是龙王的,我们人最好不要去,那你无疑给自己划清了界线。

有些格鲁派、觉囊派或者禅宗、净土宗的人认为:“我不是学密宗的,我不是学宁玛派的,听说那个法王如意宝是宁玛派的,我才不去祈祷他、学他的法。”这完全搞错了。我们学习佛教,应该有个虔诚的祈祷,只有这样,才能令上师和佛陀的智慧、加持融入心间,那个时候你修行也好,传法也好,作弘法利生的事业也好,都会很方便。但如果没有这种加持,就像世间的理论学家,只是懂一个教证,把这个牢牢记住心中,给别人讲也是从脑海里面出来的,这个没有多大用处。西方人有种说法:“知识有两种:一是从心里冒出来的,这个有价值;一是脑子强记下来的,即便你在人前讲得天花乱坠,利益也不是很大。”因此,只有用心来沟通,才能对众生有利益。

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法师,外面听《入行论》的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居士,你们以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祈祷非常重要。一旦通过祈祷,令上师的加持融入心,就算你是个业力深重的平凡人,也决定能在修行或弘法利生方面超越很多与你同等的人。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大家不要认为佛陀涅槃了,上师涅槃了,再怎么祈祷,上师诸佛也听不到、看不到。这是我们的一个邪见。要知道,你什么时候祈祷,佛菩萨、上师们什么时候就在你面前,只要以恭敬心来祈祷,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希求,都可以满愿的。(假如你特别难看,那也可以求:“上师如意宝,我这一辈子可能没办法了,但下一辈子,您一定要让我长得很好看。不然很多人看见我都不舒服,我自己照镜子也很难过——”)

未完待续......
-----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