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 I 与李连杰对谈《心经》
尊敬的各位来宾和在线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我谨代表主办单位
“新加坡悉达多本愿会”和
“八万四千佛典传译”,
热烈地欢迎您前来参加今天的讲座。
今天我们非常地荣幸,
能够请到宗萨钦哲仁波切和李连杰先生
来跟我们谈论《心经》。
《心经》可说是佛教中最广为人知的
一部经典,虽然精炼简短,
内涵却极为深奥。
仁波切和李连杰先生
仁波切和李连杰先生
宗萨钦哲仁波切于1961年生于不丹,他自幼师从多位来自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上师,如顶果钦哲仁波切、萨迦崔津法王、敦珠法王、第十六世大宝法王等等。
他是宗萨寺与宗萨佛学院的精神领袖,并为分布于亚洲各地的六大寺院与佛学院的3000名僧众肩负起衣食住行与教育的职责,仁波切也于世界各地建立了“悉达多本愿会”,和许多当代佛法修学中心一起创立了如“钦哲基金会”、 “八万四千佛典传译”和“莲心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
此外他也在印度、不丹、美国等地建立了佛教学校,包括新加坡的“小蓝狮幼儿园”。仁波切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出版的著作,包括《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近乎佛教徒》、《不是为了快乐》和《上师也喝酒》等书籍。仁波切也对电影导演艺术有所涉猎,他所指导的几部影片,包括《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者与魔术师》和《寻找长着獠牙和髭须的她》。
李连杰先生于196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李连杰早年在武术领域中展现了不凡的成就,他曾蝉联五届中国全国武术冠军,并广泛被认为是当今世上的武术传奇。身为一名国际知名好莱坞影星,李连杰先生曾出演多部脍炙人口的影片,例如《少林寺》以及《黄飞鸿》等系列武侠片,风靡全亚洲,他也曾获邀至美国好莱坞拍摄《致命武器4》,开启了国际影坛的精彩历程。
他一生中经历过三次的生死之交:第一次是在马尔代夫遭遇南亚海啸,第二次在拍摄《霍元甲》时从高楼摔伤,第三次则在青海治愈严重的高山症。这种种的经历令他深深体会了人生无常,行善及时。
因此,李连杰决定投身入公益慈善事业,创办了“壹基金”,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与发展,与公益支持与创新三大领域。李连杰少年习武,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熏陶,能以道家的阴阳视角看待生命,了解世间事物的相对与平衡的概念。
而后李连杰在亲近佛法的学习中,了解到了究竟的法门,原来在抚平世间伤痛的相对智慧上,还有超越生死的究竟智慧。佛法的追寻、修持与推广是李连杰目前的热情所在。
近年来李连杰更潜心佛法的修行,不仅远赴青海、不丹、印度、尼泊尔等地请教上师及闭关修行,也尽量将佛法融入于生活中,希望在佛法中找到生命的真谛,一些可以和更多朋友分享佛法的智慧。
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大家注意以下事项:请将您的手机调至静音,洗手间位于大厅外右侧,如有需要,您可以向我们的义工寻求帮助。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仁波切和李连杰先生。
第一次遇见《心经》
01
《心经》
仁波切:在八十年代,我们的老师们非常的严格。他们不允许我们看任何的电影,被发现的话,会被惩罚得非常严重。但是当《少林寺》这部戏播出的时候,就连我们的训练主任他们都跑出去偷看。
我可能看了那部电影四、五次。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我大概理解它的故事。因为没有字幕,每个人讲的是华语,但那些小和尚们对这部电影的那种兴奋,我很同情、也很理解。
因为大家看佛教的时候总是觉得它是很沉闷的,就是坐在那里持诵什么,然后整天在讲无常。这边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年轻的和尚在屏幕上跳来跳去,对我们当时很多小和尚,甚至还有很多其他人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过了很多年,我个人开始翻译佛典的工作事业。尽管这样说可能会让我看起来好像很骄傲、很自大、很自夸,但我还是必须说我感到很高兴,我们的翻译能够去到一些最默默无闻的国家,还能够去到好像苏丹、沙特阿拉伯等地这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国家。
最不可思议的是,当年那个年轻的少林和尚,他不仅仅被“八万四千佛典传译”接触到,然后他还是我们其中一位最主要的护持者。我特别高兴你没有继续出家。请你继续保持这个样子,继续用这个方法去接触更多的人。
我们本来应该讲一些关于《心经》的事情,我发现在中国人华人的社会里面,佛经本身已经在融入了中华文化。五年前有人邀请我去云南,我去到一个非常大、非常豪华的酒店度假村,那边还有个茶园,我住在那边时间不多,就一个晚上,有很多健康的信息,很漂亮的一块地。
我到处走走,在那很多健康设施当中,无论是它的健身房等等,我居然去到一个房间,它里面有纸、有笔、有墨水,让我们来抄《心经》。当时我想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有很多人可能未必了解《心经》,但是他们单单开始抄写《心经》这个过程,对佛教而言是非常好的。
我想问李先生,你第一次遇见《心经》是什么时候呢?
李连杰:应该是拍《少林寺》的时候,那时候我17岁。当我小的时候,整天练武术,每天练8个小时,所以没有认识太多字。但是我们看到《心经》的时候,大家都会随便说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每个人都好像会背这四句。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反正大家都觉得很酷。甚至我妻子把我们的两个女儿送去美国的夏季学校summer school,有一年去中国的 夏季学校summer school,他们就全部要背《心经》,很快就背会了。
空性
空性
仁波切:当伟大的印度学者月称菩萨,他说有人问他的时候,空性或者般若波罗蜜多要教给谁呢?他说不是教那些聪明、读很多书、很理性、很有逻辑性、很科学性的那类人,而是要教那些一旦听到“空性”或者“般若波罗蜜多”这些字的时候。
他有一种感觉,他的眼睛泛起泪水、他全身起鸡皮疙瘩这样的人。所以你说虽然什么无眼哪、无耳什么的,没有什么道理,但是你听了以后你感觉很不错,看来你应该是跟般若智慧有很深远的一种连接。我要跟你谈功夫武术,首先我有没有机会?
李连杰:当然。因为每个年龄段,当人们说我能不能学武术或者功夫?我都会说有四个目标:第一个就是你做运动员,要拿冠军;第二个目标就是你学功夫是为了要当演员、上台表演;第三个是为了健康;
当然第四个就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在规则下,在擂台上互相打来打去,另外一种要不然就是当兵当军人打仗。所以目标不一样,练的方法不一样。仁波切想学的是健身的,还是打架的?
仁波切:我不觉得我需要学习怎么演戏,因为我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演员。(笑)我现在应该获得好几个奥斯卡奖项,我整天扮演神的角色,白日黑夜都这样,跟不同的人扮演这个角色还相当成功。我其实是蛮严肃地说的,就是说蛮认真地说的,有时候我想我真的应该学一学武术。
我有兴趣的原因是因为佛教对很多人而言就是非常严肃,就是坐着,在森林里整天在讲出离心的。但是这里我们讲到功夫和武术,从李连杰,仁波切认识到有很多中国的武术也有很多的传承,但是一个重点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承,是少林寺的武功,它跟菩提达摩是有关系的。
菩提达摩祖师他是禅宗的一位很伟大的大乘的法师,仁波切认为我们佛教徒应该尝试去持续,这个是很需要我们去持续推广保存的。
我好喜欢在我们佛教,我们有很多诸如观音菩萨、地藏菩萨这样子样貌非常平静祥和的菩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有菩提达摩的样子,他瞪着大眼睛,然后有很多的肌肉站在那里,其实这是一种方便法门。
请你简短地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学武术功夫的?你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你的老师有没有对你非常严格?
李连杰学武术
学习
李连杰:在七十年代,我家里其实很穷,从小父亲在我两岁就过世了,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家里太穷了,所以在我8岁的时候,他们就选了我去学武。我们如果能够学武学得好,政府就会给你吃的、衣服和住的,所以就是这样。
所以在我8岁的时候就练得很努力,因为家里穷,希望能够承担一些家里的负担。很快我就知道,也许上辈子、上上辈子就练过了,反正练练练练很快9岁成绩很好了,完了11岁就拿冠军了。小时候基本上就从9岁10岁开始,每天8个小时的训练。没有文化学习,每天就是8个小时,从最早到晚上都是训练。
因为太苦了,练到我30多岁的时候还经常做噩梦。教练还说:起来!练功,练功。但是我很感恩国家培养了我,完了以后有机会也代表中国,七十年代的时候,1974年到79年,我去过全世界40多个国家去表演武术。
但我觉得最开心的就是,从小因为练武术,你就开始觉得我要进攻、防守,所以对阴和阳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从小在我的观念里头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好,也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坏。因为阴和阳里头,白里有个黑,黑里头有个白,所以它们永远都在改变当中。
因为你想11岁的一个孩子,中国那个年代七十年代只有一个雪糕、就一个汽水,说这是最好的。但是你到了美国,有30多种汽水、30多种雪糕,你说这是不好的。我不能说,但是我心里想一想。
所以因为知道世界上不完全好和不完全坏,这个帮助我对认识生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想更进一步地,从太极去再往后找,找到无极,但是很难找到,很难找到。所以到我30多岁的时候,才从Buddha(佛)那里开始找。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我发现其实佛法是可以超越阴阳之后进入《心经》的境界。
说是这样的,其实《少林寺》这个电影对中国也影响很大。这么几十年了嘛,千万别告诉我你看过,你暴露了年龄啦!四十年了。真的,上百万的年轻人学过少林的功夫。
但是有一些遗憾,因为我经常会想,达摩祖师教的肯定不是只为了打架打人而教这个。他在那个洞当中,在打坐太久了以后,在洞当中对舒筋活血、对气脉明点一定有很多的帮助。在少林寺,我小的时候就听到说有两个很厉害的人,一个叫哼一个叫哈,两个,哼哈二将。
我找了半天,到底谁是哼?谁是哈?其实我觉得非常好的,在一个觉知的情况下,就是它断了你的不间断的思绪continual thoughts。
但是电影有时候好、有时也坏,电影里面有时候有好的影响,有时也有坏的影响。因为我看了越来越多的电影之后,大家就在电影里会听到“哼哈哼哈”。
他们可能认为很酷,但不代表很酷。所以有点点失去了真正少林拳在帮助认知相对的生命和自我的里边,这个东西丢失了很多。
05
坚韧的韧性
韧性点
仁波切:你经历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很有纪律性的训练,看起来这让你变得很有韧性、很坚韧。你接触过道家这种阴和阳、好和坏之间的这种矛盾与悖论,让你的生命更加得开阔。
你觉得像你那种坚韧的韧性,还有你的这种开阔的胸襟,你觉得在现代的世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新加坡等地,是否还有呢?因为现在有很多这种非黑即白,这是唯一的方法,其他的都不是真的,不正确。
李连杰:我相信有,但是不是很多,所以我才会很努力地希望跟朋友和年轻的朋友去分享。其实不管从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在相对的这方面寻找真相的时候,对生活非常有帮助。
其实因为我们的教育,大部分的人类,因为我也是从这儿长大,大部分人觉得生命就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我们的生命需要寻找觉得有个安全感的东西,叫名利权情。但是有了这四个东西,解决不了生老病死。
仁波切:你不一定要回答,但是我只是好奇。当时有海啸的时候,我正在一个机场里面。当时我从伦敦正要飞往印度去,然后那时候就发生海啸了,就到处都很混乱。
过了一两天,我听说你因为海啸的情况被困在好像是在泰国的某个地方,然后你救了你的孩子。可能我听的是错误的,但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06
回馈
回馈
李连杰:2004年12月26号,圣诞节的那个时候,我们家和朋友在(其实不是泰国)马尔代夫。早晨我就感觉到有地震,因为我一生中经历过很多地震。所以我就不觉得什么,所以我到10点的时候带两个孩子到海边去看海。
然后我们就看见海浪像涨潮一样,并不像电影那么夸张这样的,其实它就像这样就过来了。然后我们就还觉得很好玩,怎么不是晚上涨潮?怎么现在就涨了?所以当那个海浪上岸的时候一下子就到了我膝盖,第一个浪就到了我膝盖。
我就马上抱起我4岁的大女儿,阿姨就抱起了1岁的小女儿。第二个浪就到我腰了,所以当我转身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容易走了,因为就像有点飘了在水里头。第三个位置已经到这里了(胸口)。所以我就把4岁的女儿放在头上,放在肩膀上,我就松手放过来的时候,我那个阿姨和小女儿就被海浪给冲走了。
我就看的时候第三、第四个已经到了我嘴了,完全没有机会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我没有救我的女儿,根本没有机会,只是站在海里头,因为我已经要垫着脚了,就举着。我已经不知道第五个来了会怎么样。
在那个酒店里的工作人员,他们想跟我照相,所以他们就跟着我,所以他们就救了我的孩子。也不是我救了我的女儿,在大自然面前,你什么功夫、什么东西都是很小的,没有任何力量,完全无法抵抗。
但是在后来的时候大家都说,因为这样之后你改变了你对生命的看法。 其实我一直没有时间讲,当然不是了。因为如果你面对死亡以后,你可以说生命很短,我赶快吃喝玩乐。
其实我很感恩,之前的七年,我学习了基本的闻思修的佛法,还遇见了很多的上师和老师教我,通过佛法认识生命。所以这个生死,就有时候想说有点像你修行就要铺个光缆、铺个电线、装了个灯,这个有点像生命的死亡的刹那,你马上灯要点亮这样子的感觉。
所以无常,学了很多遍,看了很多的书,你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亲身的感受的转变。所以在那里,我们追求的名利权情金钱什么都无效的,因为面对死亡非常平等。
因为那样,所以我才当天晚上在meditate(做禅修)的时候,我觉得说我要付出,改变我的生命,重写我生命的剧本,来感恩这块土地,中华民族养育了我,我要回馈给社会,所以我就创立了“壹基金”是这样。
当然仁波切也教育我了,对吧?不要光去躲在山里做禅修meditate。所以一个大乘的佛教徒的话,我就努力地去发愿去创立“壹基金”,那么当然有很多人经过非常艰苦,就创造了一个叫“壹基金”一家人这样的一个concept(概念)。
所以在过去的十五年当中,我们真正地帮到了2,500万人次,在灾难的时候帮到他们。更重要的是,其实我觉得说,既然我们每个人都心里有一个佛性,而且我们有一个菩提心要被发展出来,那么每个人做一点点,持续地做,我觉得是对每个人都有帮助,不光是帮助别人,自己也在帮助自己。
对!之前有人就在骂我说:你把你的10万、100万美金、1000万美金捐了,你干嘛要我一块钱呢?你有毛病吧?很多人在骂我说:你既然这样的话,你把你自己的钱捐了不就完了吗?你干嘛要我一块钱?
但是因为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所以我希望每个人有自己的善业good karma,如果我捐了我的钱,下一辈子我可能还是不错的一个生命。然后我非常感谢政府——中国政府,还有所有的人参与了行动。
到现在来讲,15年下来有70亿次的人参与捐钱和做志愿服务volunteering,我觉得这个就是我渴望的大乘的心,就是每个人帮别人也帮自己。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参与,
以及悉达多本愿会组织这次活动。
大家可以观看脸书和ig
来获得更多相关的活动信息。
未完待续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
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有意参与答疑直播,请加义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