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显密佛网 >>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 04 l 音频 提纲 Back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 04 l 音频 提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实修引导
第四讲提纲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传授
阿琼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下载提示:音频及文本免费下载,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戊二、中士上士灭因之道 分二:一、中士有余之道;二、上士无余之道
■ 己一、中士有余之道 分二:一、四谛有余之相;二、成就解脱之理
■ 庚一、四谛有余之相

再者,《胜鬘经》说到四谛有余及无余二种情况。首先,中士虽然遍知轮回一切皆苦,但没有了达细品缘起之苦,不知二乘地中尚有非染污无明,俱生、遍计二品中尚有俱生无明,及有意生身、无漏业、不思议死等,于苦当知尚有余。集当断方面,已断惑业,未断所知障,因此也属有余。了达人无我,以消除一合相法我执著证得一分法空,还未了达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宗义,道也属有余。虽已证得杀敌阿罗汉圣位,但仍需佛光照触出灭尽定,从头起修无上佛位,所以灭属于有余。

《大宝积经·胜鬘夫人会》云:“尔时胜鬘夫人复白佛言:世尊,若复知有余苦,断有余集,证有余灭,修有余道,是名少分灭度,证少分涅槃向涅槃界。若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彼于无常败坏世间,得证常寂清凉涅槃。”

“有余”:未完成,还有要做的事。

“无余”:已完成,没有要做的事。

(一) 苦当知有余

“首先……于苦当知尚有余”

已完成:知有漏皆苦;



(二) 集当断有余

“集当断方面……因此也属有余”

已完成:断有漏业,断烦恼障;

未完成:未断所知障。

(三) 道当修有余

“了达人无我……道也属有余”

已完成:了达人无我,及一合相空法无我;

未完成:未了达三大见地。

(四) 灭当证有余

“虽已证得……灭属于有余”

已完成:证得阿罗汉果;

未完成:未证佛果。

■ 庚二、成就解脱之理

中士了知轮回六道皆苦,欲求自身解脱,由此欲乐发起道心,之后着手修解脱道。能生轮回苦者是集的业与烦恼二者,烦恼的根源为执我,因此其对治为通达无我慧。相续中最初不可能有依止智慧,因此需要以出离心为等起,入于别解脱门内,以守持净戒约束身心,在此之上修习四禅、四无色定,在此之上生起智慧。因此要观察,所谓的“补特伽罗我”存在在哪里呢?依照我与五蕴是一或是异作观察的话,即蕴我与离蕴我都不可得。依此修轨修习,现见无我,即是预流,相当于见道;得一来、不来二果为修道;烦恼为业之根,我执为烦恼根,如杀灭了幻术师,则其戏法迷幻之轮的势力随之而消退,由彻证无我故,执我所发生的业与烦恼消退后,获得有余无余涅槃二种阿罗汉果,即是无学道。

(一) 苦谛知

“中士了知……修解脱道”

了知轮回皆苦→欲脱轮回苦、得解脱乐


(二) 集谛明

“能生轮回苦者……执我”


(三) 道谛成
“因此其对治……都不可得”
1.圣道根本
轮回根本是我执故,其对治为通达无我慧。
2.三学之道

出离心→别解脱→四禅四无色→无我


(四) 灭谛证

“依此修轨修习……即是无学道”

■ 己二、上士无余之道 分二:一、四谛无余之相;二、成就佛果之理
■ 庚一、四谛无余之相

再提高一层,看上士的灭因之道。上士对于轮回边及二乘寂灭边退除心意,这以外没有其他应知之苦,苦当知已尽无余。集当断上,包含了业、烦恼、所知及习气四种障,没有更多的所断之集,因此集当断已尽无余。道谛上,已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胜义谛二无我的自性,道当修已尽无余。果上已得佛之法身,此外无有所得,灭已尽无余。

(一) 苦当知无余

“上士对于……苦当知已尽无余。”

知有漏皆苦(轮回边),知微细缘起苦相(寂灭边)。


(二) 集当断无余
“集当断上……集当断已尽无余。”

断尽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


(三) 道当修无余
“道谛上……道当修已尽无余。”

通达二无我。


(四) 灭当证无余
“果上……灭已尽无余。”
证得佛法身。

■ 庚二、成就佛果之理

上士于有寂二方退除其心,随后发起大出离心。依远道法相乘等显密二乘律仪防护身心,再修习四禅、四无色定及密咒生圆次第,此为禅定,其上通达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见地,即是智慧。自声闻独觉乃至阿努瑜伽以下,皆是由分别调伏分别,阿底瑜伽护持离戏本来清净唯一见地本面,由此,一切高下的分别悉解脱于大本智界中。依此,无余摧坏业、烦恼、所知及习气四障,证佛法身,从中流现无休止色身——受用身与变化身,广作有情义利。

(一) 等起

“上士……大出离心”

了知有寂皆苦→欲超出有寂=大出离心


(二) 修行
“依远道法相乘等……大本智界中”
大乘三学:

显密律仪→四禅四无色定、生圆次第→三大见地智慧


(三) 证果
“依此……广作有情义利”


■ 乙三、结成
如此安置四谛行相,乃是遵照导师、正等觉、薄伽梵、无等释迦王释迦狮子的至理名言,而作讲说。以上所宣说的是圣教法海的总纲。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如来说彼灭。”


DOWNLOA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