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以善心供养三宝一朵花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无数广大三千界,
遍满珍宝作布施。
不如听闻极乐刹,
阿弥陀佛名号后,
以信合掌福德大,
是故敬礼无量光。
在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遍满珍宝,以此作上供下施的功德非常大,但这远远不如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极乐世界的功德之后,以信心作一次恭敬合掌的功德。因此,恭恭敬敬顶礼无量光如来。
我们知道,以一碗青稞作供施也会得到无量福德,甚至以善心供养三宝一朵花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世尊在因地曾转生为一个穷人,一次他将一把豌豆撒向德护如来作供养,其中四粒豌豆落入德护如来的钵盂中,以此善根,他后来成为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 此公案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均有记载。]。
微小的布施都能感召广大的果报,更何况在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中遍满七宝,以此上供三宝、下施众生,这样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但如果有人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极乐世界的功德后,内心产生诚信心,外表仅以单手作礼,由此产生的善根福德胜过前者百千万倍。如佛经云:“极微尘数刹,何者粉为尘,多于此刹中,满宝作布施,此福亦不及,闻阿弥陀佛,极乐刹胜德,欢喜合掌福,故闻当遣疑。”《大般涅槃经》中也说,一个人在一个月中以种种美食、妙衣向一切众生作布施,另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中一心念佛,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
当然,在无数世界遍满七宝来作供养,这种情况不一定真正有,这是以假设的方式来宣说的。世间人也有这样的说法,“您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即使以遍满大地的黄金供养您,也无法回报您对我的恩德。”说者确实有这样的感恩心,但实际上不要说有铺满大地的黄金,可能他连一个金戒指也没有。有时候我们想起上师的恩德,也会觉得即使以遍满世界的黄金作供养,也无法回报上师的恩德。所以,对于佛经中的比喻,大家要正确理解,不要像现在的有些学者那样,对佛法只是略知一点皮毛,却经常对佛经的语言吹毛求疵。其实,既然连世间的语言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更何况佛陀的金刚语呢?
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产生信心的功德不可思议,能听闻这样的道理需要很大的福报。佛经云:“若不积福德,不会闻此法,成就菩提者,彼将闻此语。”现在我们能听闻此法,说明前世积累过资粮,值遇过诸佛菩萨,道友们理应生起欢喜心。今后,大家应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产生信心,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尤其在临终时不要忘记祈祷发愿。
许多藏族人从小对净土法门有信心,生前也经常祈祷阿弥陀佛,以这样的串习力,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能祈祷阿弥陀佛。前一段时间,我家乡有一位老居士得了癌症,我去看他的第二天就去世了,当时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但仍然对阿弥陀佛单手作礼。最近,学院有一位叫尼忠的藏族堪姆(女众法师)圆寂了,虽然她被病魔折磨了很久,但圆寂时表现得非常好。临终前她常梦见阿弥陀佛,照顾她的人也常听到她喃喃地说:“阿弥陀佛来了。”她圆寂时我也在场,当我们为她助念时,她的嘴唇基本上不能动了,但偶尔动一两下也在念佛号,而且一直对阿弥陀佛单手作礼。
每个人都会离开世间,希望道友们躺在最后的床上、说最后的语言,即将孤身一人离开时,不要忘了祈祷阿弥陀佛。在临终时,虽然身体衰败了,但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努力念一句佛号、单手对佛作礼一次也很有意义。当然,临终的表现取决于生前的串习,如果只是懂一些佛法的道理,口头上讲起来天花乱坠,但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临终时就会跟一般的俗人一样,在迷乱和痛苦中死去,那就太可悲了。无论如何,真正的修行人在面对死亡时,一定要有不同于世间人的表现。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每日在线供佛
在网上供养如幻的佛,同时发愿、回向,也能产生如幻的福德。
- 索达吉堪布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在线供佛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修心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若长期坚持,自相续的烦恼就容易对治;若不长期坚持,想对治烦恼也很困难。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