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宗萨钦哲仁波切 |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三】 Back

宗萨钦哲仁波切 |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三】


01

···


02


···

但是在此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这一点,而且我也应该告诉各位这一点:要探讨佛教哲理,可以通过分析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在情感上、

经由虔敬心而接受的方式。记得吗?昨天讲过有三种不同的探讨方式,在这里我们不会谈论密乘的方式,而是主要讨论利用推理的方式来建立见地。


在佛教学习中,推理和逻辑是非常重要的研习内容。但推理和逻辑只是一种工具,而且几乎总是主观的。在认知事物的时候,你不是直接

感知事物(现量),就是使用逻辑推论(比量)。「我看见有人在这里」——这是直接的认知,不过这只是人类世俗层面的直接认知。「我后面一定有人,因为我能听见声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推论。


但是逻辑推论非常不可靠,因为也可能我今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喝了很多大麻饮料——这是一种很特别的饮品,就不需要说明了——所以我才听到声音、听到人的动静,于是我认为他们一定是人。你们也听到了吗?你们能听到我身后的声音吗?能听到,好,这就是共识,所以那里一定有人,因为你们也同意了。但是你们也可能全都喝了大麻饮料,一百个傻子的同一个决定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真实,因此共识其实并非真正评判实相的最佳方法。


我现在是在讲中观,并且我只是给各位一些可以用来稍微探讨这部论典的工具。主要的逐字逐句解释,请和堪布讨论。而且各位应该进行

逐字逐句的研读,因为尽管我说过这部教文是公元 150 年的著作,内容却极为先进,其中没有任何一个论点是过时的。是否如此,各位总是可以分析看看。我已经给大家讲了一些关于推理的想法。推理始终是一种逻辑推论,而推论通常是主观的。


实相的定义


现在回来讲「真实」或「实相」的定义。龙树说过:「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根据龙树所说的含义或定义,实相必须是不造作且独立的。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实相必须是恒常的。


如果实相不是恒常的,它就不可靠了!「噢,他是一个非常慈悲的人,他真的很慈悲。」然而第二天你去他那里的时候,他却脾气很不好。我们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脾气不好,但是过了一天,他又满脸微笑。因此,任何依赖外缘、有所造作的事物都不可能是真实的。这就是为什么龙树不断阐述事物并非真实的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04


05

0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