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110 | 依止静处功德大,但也应观察自己的发心
传讲时间:2016. 4 .25
《旅途脚印》:……大梅禅师在马祖处见性开悟后,到浙江四明山隐居。多年以后,师兄盐官齐安得知下落,欣然派人迎请。禅师就写了两首偈子以示推辞,"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哪得苦追寻。"以无用之枯木自喻,以婉言谢绝。又写道"一池荷叶衣无尽,树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去处,又移茅舍入深居。"表明其出世意念已坚,任你春花秋月,再不为之开花绽叶,洗尽尘世之七情六欲,甘以荷叶为衣,松花为食,超三界,离五蕴,世事对之无可奈何的气魄,真乃大修行人之所为。实在令我深感惭愧……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三摩地王经》中云:“若有人数劫中于数劫之一切佛前供养鲜花、薰香、涂香、神馐、一切舒适资具,有人以极大厌离心向静处仅迈七步,则此福德胜过前者无量倍。观察身命而舍弃,当修寂灭胜空性,依极勇猛精进心,如野兽般居静处。”
《大宝积经》:“迦叶。若有菩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花香末香。于百千岁。昼夜六时供养如来。若有菩萨。舍于愦闹深畏三界。为利众生发心趣向阿兰若处举足七步。胜前功德无量无边。”
颂词背诵打卡
薰香药等飘芬芳,寂静悦意禅自增,
欢喜四季如莲海,春夏秋冬之四季,
依照次第变化故,增上无常厌离心。
目睹尸林散骨景,自身亦知如是性,
悉皆散落之有法,不贪无实轮回法,
恒灭争论诸烦恼,自心堪能得安乐。
诸佛称赞寂静林,厌恶世间往静处,
仅迈七步之福德,何者恒河劫佛前,
数劫供养诸福德,不及前福百千分,
是故行者皆应当,依止寂静森林处。
【知识类】
1、在寂静处修行容易生起哪些功德?如何生起这些功德?
2、依止寂静处有哪些功德?请根据不同的经典说明,应以何种发心摄持前往寂静处?请从世间和出时间的角度分析,具足这种发心的必要性。
【修行类】
1、什么时候可以前往寂静处修行?请结合公案和教证说明,如何把握闻思和修行的关系?
2、对于去寂静处修行,在家修行者应如何把握?
【生活类】
1、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好事与坏事?
2、为什么说坚持听法很有意义?你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