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认知科学与宗教,谁更重要? Back

【大学演讲】认知科学与宗教,谁更重要?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9-08

研究认知科学的有些人,常将目标锁定在人脑上,或利用与脑科学相关的经验,把人脑功能再复制到电脑上。这些研究虽不像有些佛教徒认为的一无是处——密续中对大脑也有深入的研究,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就有了开颅手术——但我认为,应该认清大脑起的是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认知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人脑还是人心?

 

现在很多人认为,人脑能操控一切,一旦大脑区域受到损害,心识的功能就不正常了,会变成老年痴呆、失忆、植物人等。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人脑最重要,人心是人脑的产物。

但如果是这样,有些现象便无法解释了。比如,世界上有很多高智商、生活正常的人,却没有脑,此类案例在美英德法等国家都发现过。所谓的因果,应该符合“无则不生”的规律。那心和脑之间若是因果关系,无脑人的心是从哪里产生的?毕竟科学发现脑细胞只存在于大脑中,其他部位都没有,其他细胞也没有这个功能。既然如此,“无脑也能产生心识”的现象就很难解释。

 

所以,我们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人脑,但更重要的是“心”。如果心作为对象,就不需要回避很多问题。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心为主,大脑如何直接对它起作用呢?

 

大约在七世纪,与玄奘大师同时代的印度哲学家法称论师说过,心的因实际是心,身体只是它的缘。这就像麦子的因是麦种,阳光、水分、肥料是它的缘。身体对心识的知觉、感觉、情绪等有一种助缘的作用,一旦心脏、脑等比较要害的地方受到损害,心智就可能完全不清晰了,就像没有一点水分的种子会枯干一样。

 

我最近看到浙大的有些同学也在讲“安危同依”的道理。按照《瑜伽师地论》的观点,身体与心两个都非常重要,而且互相依赖,有种安危同依的关系,这是对的;但它们之间一定要分清主要和次要,这个非常关键。

 

心的根本因就是心,身体或者脑细胞只是心的一种缘。佛教讲四种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心一刹那一刹那地由前面的心产生,叫做因缘,这是主要的因;它的外缘,以眼识来讲:外面的色法叫做所缘缘;眼根,包括脑细胞中产生眼见知觉这部分,叫做增上缘,如果眼根受损,眼识也随之受损;眼识前一刹那灭,后一刹那生,叫做等无间缘。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