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大脑容易超负荷 Back

大脑容易超负荷








[编者按】



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大脑存在短期记忆——人脑每次只能记住7项事物,而且只能维持30秒左右。

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人们很难记住彼此毫无关联的信息,而内容相互关联的信息却容易被记住。


简单的说,人脑存在着两个显著的特点:


记不住太多信息。太多信息,大脑容易负荷。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规律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我们可能遇到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脑子中一团乱麻,涌现出大量的信息,但你却无法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大脑会宕机罢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你也可能遇到过一些人,他们讲解的内容,每个字词你都听得懂,一段内容听下来,就完全听不懂他在表达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


但有一种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或者表达的是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结构,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理组合,以减轻大脑的负担,更容易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结构化思维。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观察心的来处。比如说,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所看到的这朵鲜花的来源,就要去查找它本来是长在哪里的。同样,当心里冒出一个念头的时候,我们就要去观察它究竟是从我们身体的哪一个部分、哪一个角落产生的。


有些人认为它是从大脑的某一个部分产生的,有些人又认为它是从心脏产生的,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会认为,它是从身体的其他部分产生的,但不管怎样,它应当有一个确切的来源,而且这个来源不应在其他地方,而只会在我们的身体内外。


然后我们就开始观察,如果这个念头产生于大脑,那大脑本身又是什么呢?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把大脑的每一个部分切开,分成一块块碎片;之后又将每一个碎片分解、分解、再分解,最后连微尘都要打破,直至消失无踪。依此类推,既然大脑的一个切片可以这样分解至空性,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一个切片都不可能例外,大脑便由此而消失于空性之中了。

















大家要认真地看一看:大脑究竟存不存在?如果大脑存在,会怎么样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就能找到它呢?

    当我们这样仔细搜寻以后,就会发现大脑的确是不存在。既然大脑不存在,念头又怎么可能从中产生呢?决不可能!


接下来,有人又可能会认为:有些书上说,心本身就是无形的东西,我们想在身体当中确认一个固定的位置是不可能的,如果它有一个位置,则一定与心脏有关系。


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心脏,以及我们认为有可能产生念头的其他地方——皮肤、肌肉、骨骼、骨髓……当我们用中观的理论将身体的里里外外找遍了以后,就会深深地体会到: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心的来处。


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不要毫无根据地认为:“书上已经说过,心的来处是不存在的,我只能往找不到的方向走,而不能往能找到的方向去,否则就是错误。”并事先设计好一套希望自己找不到的程序,然后故意按照这个预定程序去走一走过场:哦!大脑的每一个部分在一再分细之后,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不能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不能强迫自己去走预先知道的路,不能抱着无我、空性的成见,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心去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找,要带着疑问去找:“如果能找到,还是要尽量去找”,“如果有一个来处,我就要确认它在哪里;假使没有的话,我也要自己去确认,而不能人云亦云”“从无始以来,我一直认为它是存在的,究竟它是否存在呢?”


虽然修法说起来也就是这些,但如果真正去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口头上的语言和实际的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我这样讲是把中观的一些复杂内容取消了,而只剩下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如果你们依照这个方法去找,应当会有感受的。


这种“感受”正如以前所说过的:就像脚底下的地板被抽掉了,原来坐在较高楼层的地板上的我们就悬浮在空中,周围什么都抓不到,什么都不能依靠,就是“这种感觉”。


















有些人有了这种感觉以后,就开始害怕了,但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是正常的现象。只是因为凡夫喜欢执着,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执着的东西才能够放心,听到诸如“如果行善的话,就会投生天堂;如果造恶业的话,就会下地狱”等等之类的说法,就觉得很不错,因为其中有可以执着的东西——不但我是存在的,包括我所去的天堂、地狱等地方,也无时无刻而不存在——这就比较适合于普通凡夫的心态。如果现在将一切彻底打破,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依存的地方,心里就容易有恐惧感。


人的根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在此时此刻会高兴得发笑,有的人会激动得流泪,而有的人却会感到惊惶失措……不管怎样都没有问题,我们需要的就是“无我的感觉”。





彻底断除烦恼我执




-   E N D   -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