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培养利他心
大学演讲
很多人希求名声、地位、财富,但是这些能否真正带来幸福呢?
佛教历史上有位了不起的成就者,叫无德禅师。一次三个年轻人来到他面前,他们说:“我们现在不快乐。”
禅师问:那么你们自己觉得怎样才能获得快乐?
一个人说:“有了名声就可以快乐。”
另一个人说:“有了爱情就可以快乐。”
最后一个人说:“有了钱财就可以快乐。”
禅师说:“也不一定吧。有名声的人中有很多也很痛苦,有爱情的人中也有很多不快乐,有了钱财的人也是同样。”
三个年轻人听了之后无言以对。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人对于没有的东西,拼命想得到,而一旦拥有也不一定快乐。比如,没有钱的时候,觉得有了钱肯定很快乐,但是真的成了富豪反而更加痛苦,很多麻烦接踵而至。名声和爱情也是如此。
后来三个年轻人问:“怎样做才会快乐呢?”
禅师说:“有了名声,就用名声服务于社会;有了爱情,就要学会奉献和忍让;有了钱财,就用它来布施众生。这样才能快乐。”
现在很多大学里面,富裕的同学有花不完的钱,但是没有帮助别人的习惯。而贫穷的同学生活非常困难,每天用两个馒头充饥,常常不敢跟其他人一起吃饭,内心也很痛苦。其实在学校中特别浪费的人,到了社会上不一定有出息。所以要学会布施,这样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益。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通过布施而获得快乐的。上个世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刚开始也很贫穷,34岁时他开始建立公司,创业过程中他除了赚钱以外很少与人接触。53岁时他拥有的钱财已经很丰裕了,但是身体健康也变得一塌糊涂。医生告诉他,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生命可能不会超过一年。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反思:我一辈子赚这么多钱到底为了什么?我一个人用得完吗?
这样思考之后,他就有了转变:一方面开始跟人接触——跟友人一起聊天、打球、喝茶、唱歌等等;另一方面,他拿出部分钱财作布施,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就是他一手创立的,后来他还创办了基金会来帮助文盲和贫穷人。 出乎意料的是,后来他的寿命延长了45年,享寿98岁。
虽然我们没有他那样的财富,但是也可以像他那样通过转变观念而改造命运。如何改变观念呢?就是把自私心转成利他心,多考虑别人。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人都很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如果这样,这个世界表面看似精彩,实际上也不一定美好。为什么自杀事件时有发生?都是自私心太重所致。如果能够有一点点利他心,自己也不会那么痛苦,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也有利。
而压力大多也是源于自私心,源于保护自我的心。如果有一颗利他心,自身会散发出善良和温暖的气息,压力自然会消除。如果人人都有利他心,整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 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培养一颗利他心,这很重要。
最后,再给同学们一个建议:要学会节约。不论穿衣吃饭,都不要浪费和奢侈。比如,一套衣服至少可以穿10到20年,不要几个月就换一套;如果非要换,那么你应当把旧衣服送给贫穷人,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吃饭也不要浪费,因为如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饥饿和贫穷的人,包括身边有些同学也有吃不起饭的,浪费粮食很不应该。而且如果生活奢侈,所学的知识也不会很踏实和深入。
哈佛大学令人钦佩的一点,就是学生在物质上从不攀比,比如他们的穿着都很简朴。而他们学习都非常勤奋,废寝忘食。作为学生,这种精神非常宝贵。
不管怎样,勤奋学习对于年轻或年长的人都不可缺少。只有学习,人生才有光明;只有学习,人生才有意义。
摘自大学生如何面对心理压力——四川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