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观察自己发心的动机
前面也讲了,善心很重要,但要令善心变得广大,那就必须以方便摄持,也就是说一定要具备加行发心殊胜。《宝蕴经》云:“心乃一切诸法之前行。”
故心广大,善根就广大;
发心渺小,善根就渺小。
比如两个人都向寺院捐了一百块钱,但一个人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捐钱的,那这个善根就非常广大,可以说永无止境;而另一个人捐钱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或事业圆满,虽然以三宝的加持,他的愿望很有可能实现,但由于他的发心渺小,所以所得的善根也仅此而已。正如《入行论》所说的那样:“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意思就是说,他的善根终将耗尽,果报成熟后就再也没有了,因为没有以菩提心摄持之故。
《功德藏》亦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意思是说,
任何法只能以动机的善和恶,才能确定它是有功德还是有过失,根本不能以善恶的形象来判断功过的大小。
表面上看,一个人造的恶业非常可怕,但他却是为了利益众生,也就是说内心全是善念,那表面上的恶业也不一定有过失,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一样。如果内心特别恶劣,虽然表面上作造佛塔、建寺院等形象上的大善根,那也没有如是的功德。
善法和恶法皆乃心之所造。如果我们能以菩提心摄持,那表面上再小的善法,也是异常广大的善根。对此大家一定要产生定解,否则虽然表面上做了很多善法,那也不一定有很大功德。有些佛教徒表面上也在修行、发心,甚至还干了很多年,但结果并未显现应有的功德,其实这就是自私自利心束缚的原因所致。
有些人从早上四点钟开始,一直声嘶力竭地念阿弥陀佛,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才休息,但都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或者女儿身体健康、女婿生意成功……那这样的念诵也没有多大的功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了自己和家人暂时与究竟利益的发心,来闻思修行净土法门,以及行持一切善法。
如果能以为了一切众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进而获得佛果的菩提心来摄持闻法修法,那功德就非常广大。
《入行论》亦云:“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意思是,菩提心的妙树能恒时出生果实,它不但不会耗尽,反而功德会越来越增上,就像汇入大海的水滴,在海水未尽之时它就不会穷尽一样。因此,在闻法修法乃至做任何善事时,大家都要调整自己的心,也即一定要以菩提心来摄持。
在讲《入行论》时,我也反复强调过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已清楚发心的重要性。当然,我更希望修学净土法门的广大信众都能发起菩提心。念佛人中,有些人是以自私自利心来念佛,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获得安乐;可能有的还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后,能成为阿弥陀佛手下非常了不起的眷属,那时再来人间报仇,好将敌人统统消灭……而且,很多念佛团体内部还勾心斗角,竞争也极为激烈。所以,只要大家能真正反省,那就会坚信:在修学的旅途中,菩提心绝对不能缺少。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利他的菩提心,这样念佛也能成功,参禅也能成功。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每日箴言
一个人的品行就像是一棵树,这棵树依靠树根而成长,稳重与智慧就是它的树根。有了这两个根,世规的妙树才会高高耸立,并有机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否则,没有根的树不可能生存,出世间的功德果实更是无从谈起。
-- 索达吉堪布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日(周一)晚19点30分
悉尼,墨尔本 - 22点30分
阿德莱德 - 22点
布里斯班 - 21点30分
堪布将传讲《维摩诘经》第42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长按二维码可进闻法】
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