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每日一颂】《中论》
七观三相品
庚二(观三相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三:一、遮破有为法;二、遮破无为法;三、遮止与圣教相违。
壬一(遮破有为法)分二:一、破生住灭三法相;二、以此能破事相有为法。
癸一(破生住灭三法相)分二:一、总破;二、别破。
壬三(遮止与圣教相违):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
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一切万法都不存在,本体如幻化、如梦境、如乾闼婆城一样虚假不实,所谓的生住灭,其本体也是如此。
为什么龙猛菩萨此处要讲“遮止与圣教相违”的问题呢?
因为,对方在本品开头引用了《大云经》的一个教证:“诸比丘,有为法有生、有灭,亦有自住法往他法之转变。”对方认为:既然释迦牟尼佛在《大云经》里已经说了万法有生住灭三相,你们中观宗的立论,岂不是在与佛陀唱反调吗?
中观宗驳曰:佛陀的这种说法并非了义,只是为一些尚不能直接趋入实相的众生暂时安立的。因为,有为法的生住灭三相虽然有显现,但它们却如幻化、如梦境、如乾闼婆城一般,只是众生的迷乱分别而已,本体并不存在。
◎为何以三喻说明
一般来讲,幻化、梦境、乾闼婆城这三个比喻各有侧重:
诸法的无生常用“幻化”来比喻。幻化是指咒师幻化出的象、马等各种幻化相,或银幕上显现的人物、景象等。虽然它们从未真实产生过,但却有幻化相,所以作无生的比喻。
无住常用“梦境”来比喻。虽然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梦中会享受色声香味等各种外境,也有快乐痛苦等各种感受,一切似乎真实存在(有安住),但梦中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从未真正存在(安住)过,所以可做无住的比喻。
无灭常用“乾闼婆城”来比喻。因为乾闼婆城本身就不存在,所以无有灭。佛教中也常用寻香城来比喻,寻香城是指中阴身或个别人依靠一些不同业力而显现一种饿鬼世界。
乾闼婆城是指在大沙漠或海洋上空显现的一种城市,有时人类也能见到,人们称之为海市蜃楼。科学家也觉得这种现象挺稀奇,他们将此解释为阳光与水蒸气的一种融合现象:当水蒸气上升,与反射的阳光交会时,中间便会显现各种相状。科学家们只能解释到这一步,但这种解释恐怕连他们自己也很难信服,因为这些显现非常复杂,也并非杂乱无章。以前有报道说:某一日,海洋上首先现起了灰色的云雾,之后云雾显现为城市,城市里有高楼、平房;平房上有烟囱,烟囱里冒出一缕缕的烟;下面有街道,街道上还行驶着轿车……这些现象的确很神奇,有时可能也是众生的一种迷乱显现。如果此景是佛教中所说的寻香城,那饿鬼世界有没有轿车也不好说,现在有轿车的人死了以后,业力现前时可能也会有吧。总之,灭相就如海市蜃楼、寻香城或空中楼阁一般了不可得。
通过以上三个比喻可以说明,一切有为法首先无生、中间无住、最后无灭,生住灭虽有显现,但并无真实的本体。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