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共同学习《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之008 Back

共同学习《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之008

 

希望更多的人对《金刚经》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你若从中得到一点真实的受益,哪怕只有一句,我也深感欣慰了!

——索达吉堪布

 

 

                  第四品   妙行无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向菩萨学布施

 

作为菩萨,无论他的见、修、行、果哪个方面,皆不应有所住,不应有任何执著,内心不能系于任何一个实有法上。

 

无所住行于布施

 

菩萨修持布施波罗蜜,安住法界本性修实相布施时,对外境五欲六尘不起任何执著,于所施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皆不分别。

凡夫人对物质有深重的实执,但在修布施度时,以理智观察抉择时,所谓的形色不过是因缘聚合的假立显现法,安住诸法本来大空性中无任何色相存在。

对于眼看到的色法不起执著;

对耳朵所听到的声响也不应执为实有,例如先听到乞丐求乞之声,心中作意:他要钱,我给不给他一点儿……如是种种由根识所生种种分别,以理观察也不存在。

鼻识所取外境不论好坏皆称为香,对于妙香或臭味的分别皆不应有;

舌头所尝到的味道,好不好亦不分别;

身体接触所生的种种凹与凸、轻与重、光滑与粗糙等分别亦不存在;

布施有无功德、功德大小、回报等法执,实相中也无有存在。

总而言之,凡是所布施之物,不应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方面的任何执著,若有实执则非实相布施。

 

六尘

 

【色】

凡夫对所施之对象有颜色、形状的执著,比如,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但菩萨却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

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冒出念头:「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

菩萨的鼻子不去执著是香还是臭。

【味】

菩萨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

菩萨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

法是意识的对境,菩萨没有执著法的分别念,不会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藏地寺院经常会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其中有句是:「不住一切法,无吝而行施。」《入中论》也说:「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施者、受者、所施物都是大空性,若能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行持布施,才是真正的、最究竟的布施波罗蜜多。

前面须菩提问了如何住、如何修、如何调伏自心,这里又一次给予回答:以三轮体空为住,以三轮体空来行持六为修,以遣除自己的实执为调伏自心。

此处只是从布施度来讲。实际上,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余五度,也都需要如此行持。

 

       这样布施,福德无法衡量

 

最究竟的布施是什么?

 

一个大菩萨所能作的最究竟布施为何?应该是不住于任何相的三轮体空布施。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三轮体空的境界,但可以观想安住忆念。假设有乞丐来乞食,自己要行布施,而无法观想、安住三轮体空的境界时,应该忆念:以前的高僧大德传承上师们以三轮体空方式布施,我现在也用这样的方式布施。依靠这种发心布施,亦可获得几乎同等的功德。

传承上师的许多教言亦如是说,菩萨不作任何执著而修持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议。

不住任何一相,其意义何在?菩萨依靠三轮体空方式作无相布施,功德不可思量。由于没有任何执著,故所获的福德无法衡量。若以这种布施来积累资粮,圆满无上佛果并非难事。《菩萨地藏经》中云:“若能行布施,菩提得不难。”一般世间人布施乞丐尚不求报,何况学佛求解脱的人呢?

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以下进一步用比喻说明:

菩萨安住于无相而行持布施,所得福德也像这十方虚空一样,无法用分别心来衡量。因此,菩萨唯应按上面所讲的教言去做。

菩萨无有实执三轮体空的布施即无相布施。如是布施功德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分辩思量。若真实了知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无论布施,持戒皆是如虚空。

没有学过中观的人,布施一点点东西,就特别执著,总认为自己以此能获得殊胜果报。然而,闻思过中观的人都知道,名言中确实有对乞丐的布施,但在胜义中,我不存在、乞丐不存在、布施的东西也不存在,对不存在的东西去执著,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若详细观虚空的体性,则一无可得,同时也了知其本性无法衡量,同样,若能行持无缘布施,则其自性无得,并于世俗中的功德也不可思量。

修持大乘佛法的人,布施时应尽量观想三轮体空。虽然这对凡夫而言无法真正做到,但若通达了名言中所作的布施如梦如幻,胜义中万法都是大空性,远离一切戏论,此定解也接近于三轮体空。

有些人虽然知道这些道理,但布施起来还是很不情愿。比如,自己在饭店里吃饭时,旁边来了一个乞丐,尽管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心里却很不愿意布施,碍于人前不好意思,只好勉勉强强给一点。这不叫三轮体空,也不叫真实的布施!

《宝鬘论》的观点,布施是福德资粮,观空性是智慧资粮,佛的智慧身分色身与法身,通过修积福德资粮生起如来的二种色身——报身与化身,以智慧资粮生起如来的法身。布施的福德将得到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法相。在胜义中,由布施所生起的相好色身是否存在,佛提出此问。

 

【上师教言】

 

渡河时离不开船筏,但到了对岸后,船筏就没有用处了。同样,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暂时可帮我们积资净障,获得解脱的果位,但究竟而言,对这些法定执着也要远离,更何况是外道的非法了?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