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维摩诘经》 不二法门品 (二) Back

《维摩诘经》 不二法门品 (二)

索达吉堪布 求学足迹 2019-04-23








《维摩诘经》

不二法门品

(二)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传讲时间:2019年4月23日

 仁波切开示


仁波切念藏文传承

现在正在讲不二法门,今天不一定讲得很好,有点不舒服。所以讲得不好的话,不是心不想讲,是身体不允许。所以不要怪我哦~

今天讲三十一个菩萨,每个菩萨讲不二法门的道理,昨天讲了九位菩萨。



仁波切宣讲妙法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今天停电,在雨中奔行,找到一处有电的地室外,信号不稳定,笔记可能稍有不全,请您见谅。

一意(合十)


第十位菩萨叫师子意菩萨。


他说:“有漏和无漏在凡夫人中有两种法。有漏是有烦恼的法,无漏的法是无有烦恼,观察 的话,得到的诸法是不起漏与不漏的相。在本质上寻找,有漏的本体得不到,无漏的本体也得不到,如果得不到,则执著它的行相也不存在。无相也是一种相,所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的法,这样一来,入于不二法门。应该是有漏与无漏都不存在。当然名言中经常比如说,法是“有漏的”。

包括我们在听课时,也 有一些,听到记不住,也是有漏的比喻。

在《经光明经》中智者大师说的,闻思修行时有三种过患 的心。

一是散心,相当于覆器,如何倒也无用,这样没有闻慧。

二是妄心,上师讲的内容,马上忘掉,犹如漏器,有漏的法器,如果碗是漏的,倒多少也不会存留,没有思慧。

三是倒心,如同秽器,如果有的话,没有修慧。

所以藏传佛教中常讲到,三种过患,讲前行时讲如果闻法时不好好听有这三种过患 。这里差不多,不过对应闻思修。听不到对应闻慧,听完忘记,如果不忘记就有思慧。如果不杂烦恼就是有修慧。所以说,不管听闻什么佛法,甚至世间的知识,有时参加一些演讲培训,或者世间中的会议,这表示 一个人的素质,要么不参与,参与的话要认认真真的。如果记性不好,要在文字上记录下来。以后包括各地的发心人,一般来讲,最好有文字上的记录。包括电脑 这些比较方便,有些电脑 记录,有些是笔记本。

佛学院也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去一个佛学院,我也让他们准备笔纸,藏地象印度一样,没有这样的记录习惯。

法显,当时整个印度的佛教,全被伊斯兰教毁坏,英国的一个人依靠玄奘和法显的记录,恢复了,包括鹿野苑等全部恢复了。所以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本来讲无二法门,现在成了有二法门了。有点让你们观修一个有相的东西,对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一位菩萨叫净解菩萨,清净的见解,有些叫行解菩萨。他的演讲和直指是什么呢?


他说:“有为和无为为二法。有生住灭的叫有为法,无有生住灭的是无为法。在生活中二法是存在的,瓶子柱了是有为法……其他译本中,有为无为为快乐和不快乐。

不管是快乐也好,不快乐也好,快乐是无为法,不快乐是有为法,不快乐的原因是有为法破灭  ,原来的梦想变成破碎的瓦罐,特别伤心。

有些人说是离一切心心所,藏文 中说是一切数目,千百万……全部是没有的,就如心入于虚空一样,无有障碍。

藏文中是,快乐不快乐有二法,如果以智慧分析,离一切算数 ,心如虚空,最后无所碍,无有任何阻碍。以清净慧放在前面,可能更好懂一点。

当然鸠摩罗什的译本也是很好的,好理解 ,这就是不二法门。

以智慧观察 有为无为都是不二的,这就是实相,是波罗蜜多的精华,希望每一个学习本经的人,不仅文字,而且内心中对此法有所感悟。不然在生活中,遇到邪师讲各种法力时,也许会随着他们走了,这样也许修行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如果没有遇到不二法门,真正的解脱 是很难的。虽然 修一些人天法是很好的,但如果没有不二法门很难解脱。甚至没有定解的话,恶知识会让你误入歧途。

以前《宝积经》中有六位恶行比丘,虽然名字叫善欢喜等用的“善”字,但因为没有证悟空性,因此被邪 法染污着,在弘扬中,经常说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长法有短法,而且他们的思想传播至各个群体和家庭中,再去各个眷属中,所以影响力特别大。后来“谁说无有相无众生相?这就是邪 法。因为明明看到有感受者,有说者……”讲了很多相似的道理。有一次一个阿罗汉去印证时,将之打得很厉害。又要诽谤佛法,又打阿罗汉……因邪见故,全堕入阿鼻地狱中,跟着的粉丝也入于地狱。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以善知识的名义弘法,你自己要学会观察 ,不能一开始就是“视师如佛”,应该一开始要“视师如凡夫”观察善知识时,当作凡夫,如果当作佛,就不要观察 了。

我对释迦牟尼佛如何观察 ?所以不能一开始视师如佛。

然后依止,在依止过程中,要以清净心依止。


所以有时我们确实要观察 ,不然实力大的话不一定……那六个比丘,在半个月内发展了每一人五百家眷属。

这样的影响,如果弘扬佛法,越大越好,没有嫉妒心,缺少人才。

如果有自己的目的,一窍不通,有各种各样的藏着世间八法,那时原形毕露,可能自他已经毁坏,来不及了,危害很大的。


我们一般说,股票不损的话,亏了多少……仅是今生的金钱亏损而已,如果法身慧命,则是生生世世的亏损。千万在一开始要有警觉心和观察 的智慧,很重要。


讲无二法门,作为善知识也好,作为佛教待也很重要,佛经的重要思想就是般若,般若的精华就是不二法门。

不能长时间连一点佛教的基本教义都没有沾上,很可怜的。尤其学了很多年,完全背道而弛,是有不同的感受的,大家是很清楚的。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二位菩萨叫那罗延菩萨,大力士,也是勇坚三摩定,勇敢 坚强的三摩定。


他说:“世间和出世间为二。世间的所有现相,出世间是超离了轮回的法。有这两种法。

如果以智慧观察 ,世间的本性是空性,这就是出世间。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本体,世间的本体就是出世间。比如心的贪嗔等是世间,如果证悟了,通达 了本性,就是出世间。

在这样的世间中,如果懂得了世间与出世间无二,则不入不出。因为世间的本体是空性的原因,也没有必要趋入。如果二者无别,从世间出来入出世间也没有必要。

藏文中是不入不出,不来不去。

也有不溢不散,因为不增,所以不溢。因为不舍,所以不散。因此入不二法门。

世间和出世间在实相是平等的。


有一经叫《护国陀罗尼经》

世及出世法,此二亦平等

---护国陀罗尼经

世间和出世间是平等的。

如果懂得这个,则世间没有二法。或者刚讲的,有为和无为也可以这么讲,世间出世间也可以这么说。因到达最高,世间也是出世间。

麦仁波切也说,也叫无二慧。


生住灭而来,但这是没有的。有为法没有,则观待的无为法也是没有的。世间没有,则观待的出世间也没有,二者没有本体。

生住灭不成 故无有有为

有为法无故 何得有无为

         ——《中论》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三位菩萨叫善意菩萨,

是心善良的意思 ,天天心是非常慈悲,看到谁都是笑的。


他说:“生死和涅槃为二法。生死是扭转轮回,涅槃也是。它是其中一个无为法。

如果我们真见到无为的本体,轮回的本体,则无有生死,无缚无解,则不生不灭。如果通达这个道理,则叫入不二法者。


《入中论》和《定解宝灯论》中也引用过。


有一些可以说虚妄的诳说者面前,生死涅槃还是一体存在的。生死是凡夫的境界,究竟 的意义是不二的。

生死及涅槃 二皆不可得

虚诳妄说者 生死涅槃异

         ——《华严经》

大家应该清楚,生死轮回涅槃,真的通达 无二的话,修行也是容易 的。因为心的本体也可以称为涅槃。

真正的涅槃不是异体的,实为一体。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四位菩萨叫现见菩萨。


他说:“尽和不尽为二法,如烦恼染污。僧肇说,无常的缘故为尽,常有的缘故为不尽。如水用尽了,无为法不会用尽。在我们面前有二法。

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观察 的话,法是究竟没有了。因为常有的缘故,无为法的缘故,无尽相即是空。


名言中烦恼尽,其实也没有什么,石女的儿子怎么尽呢?实二者为无尽相,这个无尽相在有的版本中叫刹那 心,刹那心无有尽不尽,都是空性的意思 。

刹那就没有了吧?无尽相就是空性,不是单空的,而是大空的。


空没有尽不尽相。名言中有,真正的实相中是一体的。真正如是趋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有人说钱用完了,你可以说,用完不用完都是空性的刹那性的。

有的人去餐厅总不拿钱,他的钱已经尽了。有的人一直拿钱,其实二者是一样的,在实相中。


大乘法说不好理解,也好理解 ,与我们的分别 念是相同的,很有道理,无法推翻,但其中有甚深的意义。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五位菩萨叫普守菩萨,因为善于实相守护菩提心的缘故,叫普守。


他说:“我玘无我为二法。当没有证悟时有我,开心时好开心,不开心时我胃痛心脏痛……我很多,无我比较少。而菩萨无我的境界多一点。

我和无我有,但真正观察,我尚不可得,比如禅修,我真正在哪里?我了不可得。我尚无有,则非我何可得?那么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法,不会起我和无我的二法,这种人为入于不二法门。


有一个中观的《宝性王正论》中讲到,

我无我二义 如实捡不得

是故如来遮 我无我二边

         

《宝性王正论》应该是南北朝翻译的论典,对了一下,我发现是《中观宝鬘论》我对了第一品和最后一品,完全是一样的。可能有些名词比较古旧。比如增上生和决定胜是快乐的因……

我翻译《中观宝鬘论》时一直找不到,如果方便时,希望大家对一下。因为最早没有翻译之前,小经堂讲过一次。翻译之后让堪布堪姆讲,他们说有些地方不是很好懂。

其实这个很好懂,注释也很好,不管怎么样,你们看一下。

汉文的作者没有,藏地据说是龙猛菩萨造的。我对了半天,应该是《中观宝鬘论》,真谛翻译是很厉害的,公元六百年来中国,梁武帝请的吧,功德很大,翻译得不是特别好懂。

要学会翻译研究一些资料,有些西方人对自己的专业翻译时看很多书,把相关的书找很多很多。我们很多道友不喜欢很多书,有些居士,马上处理,把书扔掉。作为修行人和爱智慧的人,书应该是最好的东西吧,有时间多看书,今天比如学中观时,有关的书多抉择一下,这样很有意义。


我听有些讲考班道友,提前看了一些,有必要。学习不是为谁宣讲,但自己的理解和修行,要有认真的对待。年轻时比如法王讲中观时,我们很努力 地借书。现在网络那么方便,我常想,现在看书的精力没有了,如果有的话,可以看很多书。

希望大家不要看无聊的东西,要经常看大德的教言,自己的积蓄会越来越多。因为很多人是空的架子,出世间的道理不是很多。如果经常积累,要有耐心。连世间的知识要学多少年?要清楚。


这是一个好消息。

找到了一个以前的译本。这是很重要的。你看法显回来时,对法本那么重视。要对法比对钱还要重视。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六位菩萨叫电天菩萨,电天是一个三摩定的名称,他已经有了这种三摩定。


他说:“明和无明为二。明是智慧,无明的十二缘起的开端是烦恼,如果明白无明就是明,无明不可得,明也不可取。则一到十二的数目也没有,最后入于平等不二的法门中。


十二缘起的实相,在大藏经有一个《有德女请问经》中讲得清楚。

有德女问佛陀,你初转法轮时讲了什么?

佛:我讲了十二缘起。

问:第一个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里里外外都存在?

佛:无明不存在。

问:无明不存在,那么心也不存在,则十二缘起也不存在,那么前世来到今世也不存在。那么如同没有树根一样,痛苦也不应该存在。

佛:如果真通达 实相,无明不存在,十二缘起也不存在,但凡夫没有通达 本性,则在世间中,所有的十二缘起也是存在的。所以佛陀要随顺世间,根据他们的根基来宣说十二缘起。

所以明与无明是无二的,本体是一样的。

有德女非常开心。


当时补特伽罗很有缘,我懂了,我懂了,我以后也要象您一样弘扬十二缘起本空的道理。


可见佛是因为所化众生根基不同而宣说的,其实在真正的实相中,十二缘起不存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七位菩萨叫喜见菩萨,我想是不是很多众生非常想见到他?后来看古大德的注释确实 如此。

菩萨的个人发愿不同吧?有的上师有人不想见,有的人见了不喜欢,远远地躲着。


他可能长得比较好看,对色有研究。经常在这方面比较懂,是吧?

他说:“色和色空有两种法。“我们看到的色法,色法已经空了,没有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能 不能搞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间人是认为色不是空,空不是色。


这种非色灭空,不是把色灭完了是空。就象把碗打碎了,是空。不是这样的。

色不是灭完为空,它的本体色性自空;它的本体就是空的。灭完是空,是现在不空,以后空。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所有的六境面前,受想行识都是一样的,最后的识和识空为二种法,但实际 上,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不是灭完了才空。

如果通达 这个道理,则为入不二法门。


《杂阿含经》中常讲五蕴空,再讲色法,中间这部分不讲。

可能印度有这种模式吧,可以依此类推。把色抉择为自空,识抉择为自空,中间的三个法也一样。


我们平时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确实有很深的道理。

凡夫以为空不能变成色,色不能变成空。


《楞伽经》

色与空无异 无生亦复然

不应执为异 成诸见过失

        

无生和生是一样的,如果执著为一体,则是很大的过失。可是我们现在天天犯过失。经常认为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应该是非常大的错误吧。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十八位菩萨叫明相菩萨,通达 一切相。


他说:“四种地水火风不是空,实际 上地水火风就是空的。前际是入虚空的本性。其前际指的是以前的地水火风,后际是未来的后际,也是和虚空一个本性。中际的地水火风也是空的。


智者大师说,前面是两种法,两种法,后面就是多的法,现在是四种法。都是不二法门。


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如果能知道所有的包括地水空的本体,虚空的本体,则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今天讲的最后一个菩萨叫妙意菩萨,经常入于美妙 的禅定中。我们经常入于后悔中……他不是这样的。


他说:“眼色为二。”有的人以为眼是什么,色是什么,是分开的,有二法的执著。如果知道眼根的本性,就是空性的。不管是有色的还是无色的,本来眼耳鼻舌身识,是色根。有有色根和无色根是吧?浮尘根和净色根……《俱舍论》中讲过的,现在忘记了,我的《俱舍论》入于不二法门中了,也挺好的(上师笑),辛苦地学,辛苦地背,全部忘记了,不要伤心,要想着入于维摩诘的不二法门了。就象我一样。(笑)


如果知道其本性,则对色不会贪心不会嗔心。根没有分别 念,根识没有分别 念,到了意识才有分别 念。如果通达 了本性,则根识不会积累习气,产生执著。

一般根不会执著,它取了传给意识,然后意识因为好产生贪心,不好生嗔心,无所谓生痴 心。


如此贪嗔痴 不会因此产生。同样,耳声、鼻闻香、舌尝味、身体的接触感受的法、意根取外面的法是有二法的,若知意性,没有中间三个,最后意性,不会于法不贪不恚不痴,叫做寂灭,如果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杂阿含经》 中有很多相似的,此处是抉择不二法门,有的地方抉择的是无我,有所不同,此处主要法无我的抉择比较多。






文字   |  一意

图片  |  网络,阿源




明天(4月24日)19:30

佛陀慈悲的教言《善生经》

咱们不见不散哦~

为您提供及时的课堂笔记,愿您法喜充满!

若有错误,请您修改,向您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