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一脉心香 >> 法王如意宝朝拜五台山的密意! Back

法王如意宝朝拜五台山的密意!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20-03-30

明智菩萨如是行,断贪趋向无贪执,

 

如离罗睺日昭住,失火焚烧草木林。

 

按前面所讲,入定时安住于五蕴皆空的境界;如是而行的明智菩萨,他对一切万法的贪执全部断除,越来越趋向无有贪执的最高、最微妙的境界,或者说因为没有贪执的缘故,将很快获得最究竟的解脱。其实,这种智慧或境界就像离开了罗睺的太阳一样。此时太阳发出的光极其强烈,它能驱除所有黑暗,或者引起草木林园失火而将之焚烧无余。同样的道理,以这样的智慧火就能将所有障碍、执著的密林全部焚烧。   

 

可见,在入于般若境界的菩萨前,世间不清净的执著和实有的相都没有。但为了随顺众生,在表面上他们也可能会贪吃、贪睡,或者说其行境跟凡夫人一样。无垢光尊者以前也说过:作为大成就者的上师跟世间人也会相同,为什么呢?因为要随顺大家;跟世间人也会不相同,为什么呢?已经超离了世间。确实,高僧大德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因为他们不但没有执著,而且还能任运自成。   

 

以前华智仁波切任何供养都不接受,后来文殊菩萨化现的蒋扬钦哲旺波给他写信说:不接受别人的信财不是办法,你为什么不把它接受下来做善事呢?应该做善事,这多好啊!从此之后,华智仁波切就开始接受别人的供养。他将所得来的财物分成两份,一份布施给可怜的乞丐、病人等,一份用来刻观音心咒。他所刻观音心咒的石墙特别长,以前我去过,在石渠。当时遇到一位石渠的领导,他说为了保护这个世界遗产,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围了一堵铁丝做成的围墙,以后还准备在保护方面下功夫。记得华智仁波切在几年中就把这个观音心咒的石堆全部刻完了,然后他请蒋扬钦哲旺波开光,当时尊者也答应了。(选择开光日子的时候,华智仁波切说上师离这里有十天路程,很有可能来不成,所以应让信众心里有所准备。)听到这个消息后,附近的人特别高兴,成千上万的人都集聚在那里。   

 

后来真正要开光时,空中开始降下倾盆大雨,把整个石堆全部以沐浴的方式来洗净,然后纷纷降下花雨、米粒,还出现彩虹等种种瑞相,非常吉祥!整个这一天的场面,让无数人对三宝和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当时华智仁波切非常清楚,虽然尊者没有亲自来参加,但他从很远的地方撒花、撒米等而作了开光;所以当时华智仁波切和所有信众,都向蒋扬钦哲旺波尊者所住的地方顶礼。据说,当时获得米粒和花雨的众生,有的能转生天界,有的在即生中能获得成就。以前上师如意宝住世时,也有这样的示现:虽然人并没有在要开光或作佛事的地方,但可通过他的禅定、智慧和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来作方便加持。对于圣者来讲,这非常有必要,也极为合理。   

 

这里也讲了,断除贪执的明智菩萨在到了一定境界时,能将世间的执著、烦恼全部毁坏;但这完全依靠般若智慧。而要获得这种智慧,首先必须闻思。对修行者来讲,闻思而得的智慧很重要,因为没有它,修行就非常困难。因此,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居士,为了佛法长期存留世间,大家先应接受它,然后还要通达它。所以我很希望,真正出现一些闻思修行的道场。所谓道场,就是修道的场所。有些地方光是念经、拜佛,虽然有很大的功德,但这只能叫功德场,并不是道场。为什么呢?因为“道”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来。也就是说五道当中,不管是资粮道、加行道,还是见道、修道、无学道,在相续中一定要生起来。如果五道生起的基本佛理都不懂,那怎么能生起来呢?而弘扬佛法每个人都有责任,所以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建立闻思修行的道场。什么样的道场都可以,居士的道场也可以,出家人的道场也可以;但没有闻思修行就不叫道场。也许这样的话有片面或过激之过,但我觉得道场确实需要对道有闻思,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发奋努力。如果大家都有想利益众生的这颗心,那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放射出光芒。   

 

以前我知道的一所藏文大学,因为有很多老师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所以大多数学生都私下发誓:宁可舍弃生命,也要保护、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当时整个学校的气氛或学风非常好,所以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誓愿。经过十几年的考验,这所学校出来的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我们经常都说:这所学校出来的人,对传统文化或佛教肯定会竭力支持,而且他们相续中一定具有悲心、善心,很多方面都很可靠。   

 

虽然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人集聚在一起,但也不可能长期呆在佛学院,因为迟早都要到不同的社会场合当中去。到那时,如果心里真有这样一种力量:不是为自己而生活,就是为了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那即使弘法利生的范围不广,也会不同程度地起到作用。如果我们都为了自己端饭碗,或为了自己获得解脱,或为了解除自己的烦恼痛苦,以这样一个目标来学习佛法的话,那出去后根本没有心思弘法利生。即使表面上也信誓旦旦地在做,但没有几天誓愿就会破灭。就像新土罐,遇到水自然就会毁坏。   

 

每当我想起伟大的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一生的丰功伟绩时,就会忍不住地流泪。昨前天有一位专门研究五台山历史的美国博士,为了写论文,他想了解当年法王如意宝去五台山的一些情况。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上师如意宝的甚深誓愿——当时去五台山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把佛法广泛弘扬到汉地为主的世界各个地方。当时我25岁,人还没有成熟,再加上《五台山志》中有很多现见文殊菩萨的史实,所以我跟法王去五台山的目的,只是强烈渴望见到文殊菩萨,并未想到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当时我依止上师已两年多,虽然上师每堂课都在提,但自己内心并未深深认可。现在依靠其他因缘,上师的一言一行或一举一动在脑海中浮现时,就觉得大菩萨的密意深不可测。也许过了几十年后才明白一点,“哦,原来老人家的密意是这样的!”当时上师说:“从明年开始,我们要摄受很多汉族四众弟子。”当时很多老修行人都觉得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但后来大家都看到了一些不共的缘起。   

 

总之,大家一定要认识般若的道理。在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要了知佛语真实不欺,然后还应不断学习、实践。《大明度经》云:“佛语不欺,当作是学,当作是求。”确实,在这个世间上,佛语是唯一正确无误的;所以大家皆应认认真真地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