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学员分享】《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学习笔记 Back

【学员分享】《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学习笔记

17届网络组-圆善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7-21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愿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概要与重点】

一、初学者要先视师为“人”

二、“视师如佛”是渐渐形成的境界

三、不是所有上师都是佛

四、依师以后就不要退转

 

前言部分

【教言】

     依止了上师以后,一定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如果违背了上师教言,就会直堕金刚地狱。


一、初学者要先视师为“人”

【教言】 

    可见,上师是佛的化现;既然是佛的化现,也就是佛的代言人。 那对这位代言人,我们要不要观察呢?要观察。

    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 那在最初依止上师时,就不要急着视师如“佛”,最好先把上师看作是一个“人”。在你视师为“人”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就可以观察他了。

    上师刚开始也是有正知正见的,但弟子们太愚痴了,“上师您就是菩萨、您就是佛”,当面也说、背后也说, 三门供养、恭敬承事......这样一来,说得多了以后,最后他也真的认为自己是佛了。

    作为初学者,你一上来可以先视师为“人”, 进而观察上师。佛教里专门讲“观察上师”是有原因的,因 为这个“观察”非常重要。

    一个上师来了,你供养他可以,他是出家身份,供养了 有功德;你跟他说说话也可以,彼此了解了解;但要在佛法 上结缘、成为师徒,那就像世间的两个人合作签合同一样, 就像两个人要成家办结婚证一样,做这么大的事情之前,为 什么不多观察观察?

 

二、“视师如佛”是渐渐形成的境界

【教言】

    把上师视为佛,不是一般经典都讲的,而是在无上瑜伽里才有。那里在修上师瑜伽——观想自己与上师的密 意无二无别时,才要求把上师观作佛。但在你那样修持的时 候,不仅要把上师观为佛,就是世间的一切众生,也都要观为佛。

在你还不了解上师、信心未到量之前,一上来就视师如 “佛”,到最后说不定就视师如“魔”了。

在我们祈祷时,你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这 是对的。但在你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一个初 学者来讲,最好先把上师当作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当你依止上师十年八年,被他的言行举止 深刻影响,从而越依止越有信心,乃至最终得受了密宗灌顶, 并对上师的所有教授深信不疑。

    初学者在选择上师时,一定谨慎观察。否则,遇上了别有用心的人。你想离开他也不行,不离开又学不到东西,最终把自己的精力、财力全都耗尽了,这不是很失败吗?

 

三、不是所有上师都是佛

【教言】

     佛教中所谓的上师,也相当于世间的老师,只不过,这位老师所传授的法非常珍贵,一方面源自佛陀,一方 面的确是世出世间的真理,正因为如此,你可以说上师跟佛 是一样的。      

    不要说上师,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佛。从这个层面而 言,上师是佛、你也是佛,讲起来就成了佛依止佛,那说视 师如佛,有什么不合理的?

    我们依止上师求的不是世间法,不是世间的某种功德,而 是要求出世间的功德。而在出世间功德中,我们最希求的, 也是上师的大悲和智慧。

    任何一位上师,他自己一定要有佛 教所讲的一些证悟,如果一点都没有,那要摄受弟子,就成 了以盲导盲。

    第二个是悲心,悲心就体现在利益众生上面。这次我去乔治城大学,他们说:“你们藏传佛教很多上师的传播能力 非常强。”其实他们指的就是悲心。

    我相信,在汉地也有很多这样的上师,他们不一定都精通显密教法,但 不管是以什么样的途径,只要是真心引导众生,都值得我们赞叹。

    ‘视师如佛’是在观察、观察后依止、依止后, 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高级、超越的信心。当你有了这样的信 心,上师在你面前确实就是佛了,那时候不论他说什么,你 都要依教奉行。而在此之前,你只要按照佛经的教言,把具有一定功德并且正在利益他众、利益你的上师,当作真正的善知识就可以了。


四、依师以后就不要退转

【教言】 

    上师法王如意宝:“我的金刚上师跟佛陀无二无别,我在依止他的过程中,没有产 生过任何邪见,最后上师的智慧也完全融入了我的心田。”

    我们一定要重视闻思修。当你闻思修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明白佛教中依止上师的方法,以及最终获得上师 密意的界限。明白了以后,只修上师瑜伽也的确是可以成就 的,但那是一种最高的修行和境界,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上师方面,我希望上师们最好是以佛法饶益众生,不要把佛法当作发财的工具。如果谁这样做的话,就是 对佛法不负责任。这是我经常讲的,也不得不说的。不仅是 对他人,对我自己也是一样,该说的就说出来,这样对佛法是有利的。

    作为依止上师的弟子们,你自己也要擦亮眼睛,要系 统地了解一些佛教的道理,否则,抓住只言片语就用,甚至 不分场合、不分析具体情况过度地去使用,那对个人也好, 对某些群体也好,很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想象的后果。

    能找到佛法这么一条路,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只要继续走下去的话,前程也确实是光明的。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汉: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汉: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汉: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汉:愿度有海诸有情


17届网络组-圆善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