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 |《金刚经》与心灵科学
1
1
1
《金刚经》概述
今天我们讲一下《金刚经》。
《金刚经》准备传两天,今天《金刚经》与心灵科学,明天《金刚经》与修行方面。
那么这两节课,一方面与《金刚经》有关的道理想讲一下,另一方面,因为《金刚经》也需要一个很好的传承吧。
虽然一八年的元旦给大家传过一遍,但越多越多,今年也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要求。
一个是以前没有得过传承的人,还有一些以前也得过传承,很想要再次得到。
大家都认为《金刚经》有很大的加持力,是佛陀亲自宣说的般若法门的总集,尤其在流传中特别兴盛。
汉传佛教最重视的几部经典:《维摩诘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药师本愿经,也很重视,但最重视的是《金刚经》。
有些很想每年听一遍,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有一段时间说,如果有时间,每年要传一遍《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好几年都传。好多法需要这样不断听闻学习,才能在相续中教法的教义根深蒂固,否则 偶尔听一课,起不到什么作用。
有时候听第一课时,模模糊糊,不是那么熟悉,听第二堂和第三堂,才真正了达其中的甚深密意。所以讲经的人要讲很多次,听闻的人要听很多次,是有密意的。
不象世间的知识,听一遍就够了,第二遍不需要学习了,没有什么了。
这次因为很多人的要求吧,本来我想传一个其他的法,前一段时间了解时,很多人说能不能这两天传一个《金刚经》,可能内地很多人放假,比较方便听。
而且《金刚经》加持力特别大。
我以前讲过吧,离现在十八年前讲过。
那时引用过汉地的读诵《金刚经》的感应故事,其实是讲不完的。
从东晋开始到现在,有七八本书吧,感应录特别多,唐朝明朝清朝都有,近代有没有不清楚。近代修行人比较出名的,感应也应该很多,立成文字的不算很多。可能是物质科技特别丰富发达的原因,人们忙着什么……
这个《金刚经》,我翻译过一个《金刚功德经》,在兴源宝藏吧,翻译的书里有。
现在的话,对经典的注释,研究,这些方面不知道,好象与其他的朝代比较起来,近代可能,包括我们讲《楞严经》的人也不太多,讲《金刚经》的人也不太多,而且学习之后,感应录,立成文字的不是特别多,有是有一部分。所以我想,其实后代应该是有的,尤其现在信息那么发达方便,如果我们真的依靠《金刚经》开悟的,获得不同觉受,包括断除世间的违缘,遣除疾病,一切健康财富得圆满的,等等,应该特别多。
今天一方面念《金刚经》,藏地一般家里专门念《金刚经》,每年讲出家人念一遍,对个人家庭村落,得到健康财富顺利,大家心愿比较相同,一切获得平安快乐,每年做《金刚经》的佛事,是很重要的。
前辈的大德,他们的做法,我们如果能坚持,一开始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以后会发现,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世间的疾病灾难,光依靠物力和其他方式对抗,不一定有用。
一方面对个人得到平安和祝福,另一方面得到传承是有必要的。
《金刚经》要讲的目的和原因是这样的。
还有,一方面《金刚经》是讲空性法门的经典,似懂非懂,似相非相,不是特别好懂的。但不管有没有信仰,都应该值 得接受。
原因是什么?
《金刚经》不是非常有宗教色彩。
为什么这样讲,任何教主都会讲自己的理念,但《金刚经》不是一味地讲佛教的正理。
我们知道,佛教会讲前世今生、业因果、如来、佛像,还有教法也好,或者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金刚经》中没有讲,不仅没有讲,而且遮破一切相。凡是有相的东西,全部破掉。
而且佛陀自己若以音声求我,以色求我,不能见如来,入于邪道,。
佛陀是无相的,无性的,无有任何声音的,远离色声香味的一切法,这到底是什么样呢?现在科技非常发达的时代,量子力学和物理学,寻找万法的实相时,会发现,原来一切万法的实相不一定是有相的东西,否则 不一定是真实的。
如按科学来解释,现在发现的物质、能量,意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正因为不是真实存在的原因,所以一切万法是空的。
《般若心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们所见所听,不一定是真相,所谓的客观 ,不一定是客观,有情绪,历史等不同的元素组成,所以外在的形象有变化 。
所以你们以为是佛教的《金刚经》,虽然是佛陀说的,但它的思想,可以破除一切相。
包括造物主等一切形象、偶像。为什么破坏?因为实相上找不到实有的东西。只有学习了《金刚经》才会明白。
有信仰可以,没有信仰也可以,因为《金刚经》中找不到信仰的东西。我们最信仰的是佛陀,但这里也破完了。
为什么学习《金刚经》呢?
还有一个原因,它有很大的加持力和力量,从人类历史上,有不同的译本,光汉文中,最早是鸠摩罗什,包括菩提流支,有很多,真正历史上,有大概八种译本,真正流存的有六种。
韩国语是比较早的,1357年那时已经翻译成了。
还有包括现在的英文,也翻译得非常多。其他的语言,有很多不同的译本。
有历史上说,最早的文献手写的《金刚经》,当时最开始是发现了,大概公元868年,用书本文字保留的最古老的最有价值的,就象《金刚经》。
所以《金刚经》有许许多多传奇的历史 ,不管是什么语言文字,不管是有没有信仰,都特别重视。
有的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但有信心,因为读了之后,有很多感应,依靠其加持力,摧破了我们的烦恼。
按唐玄奘 的译本,是《能断般罗波罗蜜经》,对有思想的人特别有兴趣。当然初学者,学得简单浅薄的人,确实很难懂的。
但即使不懂,经常受持供养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这是稍微讲一下,为什么传《金刚经》。
下面边念传承,边以提醒的方式讲一下。
今天一半的传承,边讲完。明天一半的传承,再讲一下修行方面的,这就算这两天《金刚经》已经圆满。
译本有六:
1、姚秦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北魏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3、南朝陈真谛相继翻译,名字都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4、隋代达磨笈多翻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5、唐代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隋译名字略近,是第五次翻译。
6、唐代义净第六次翻译此经,称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或《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经》边念传承边开示
【要有研究的精神 】
《金刚经》前面有一个佛陀到城里化缘,应供之后,洗脚 ,看到有一个敦煌的壁画,叫《金刚经变》,大概是八世纪,已经开显的。
对现在来讲,是世界是非常著名的画像,从这个画像中,可以看出,如来的生活起居。
有的人象这些画像、唐卡,也看出当时的生活情景,还有我们要知道什么呢?
《金刚经》是如何弘扬的。
有的是从梵文、藏文,汉文翻译出去的,也有不同语言翻译的。
所以学习《金刚经》和般若空性时,最好对照一下其他不同的版本。这样对经的名字会明白。
当然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同的说法,我最近在看《摩登伽女经》要对照不同的版本才能翻译。
我们缺少这种研究的精神 ,有的非佛教徒作为一生的研究,不一定有信仰,但有智慧。象《金刚经》如果没有信仰,通过智慧研究,可以了达万法的真相,很有必要的。
《金刚经》的开端、内容
这里刚开始的时候,讲到什么呢?
当时须菩提问,有时叫善现。如何调伏心相续?
这是很关键的。
我们现在的世间中,大家知道,调心很难的。
《金刚经》最主要讲的是如何调心。世间很多痛苦和快乐,其实来源于自己的心。
但这个很多人没办法知道。我记得麦彭仁波切:愚者认为诸苦乐,皆从他缘而产生,恒时散于取舍境,贪嗔浪涛杂念中。
忙于取舍外境,今天开心痛苦,在贪心的浪潮中不得安宁。但智者不同,知道内心而产生。
这就是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差别。
在世间也可以看出,大多数 人不能调伏自己的心,好多不如意的现象经常有。
《瑜伽师地论》:善调伏其心,心调引安乐。
如果自己的心很好地调伏,会带来生活上工作上的快乐,一切快乐不遥远,可以说垂手可得。
我的修行境界好一点, 我的调心方法好一点,在很快的时间中得到这种快乐。
世间人不都在追求 快乐吗?得到的就是它的真相。它的真相是什么样呢?《金刚经》中讲得是最好的了。
《金刚经》的讲法与其他的讲法不相同。
一些了义的经典中可能会讲,比如:
《入楞伽经》:三界上下法,我说皆是心,离于诸心法,更无有可得。
这就是首楞严经的精神 。
到底在讲什么呢?有的学者在研究。别人若问我,最开头说,如何调伏心。
须菩提问佛陀,三界轮回中的众生,都需要调伏心,佛陀在经典中说,一切是空性的。
我们明后天会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苦乐来自于心,但心不可得,这样的话,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前几天讲密法时,一切众生看到的不同,世界上一切的一切,万法唯心造。
如果没有佛教的专业的话,外面的包罗万象的法怎么可能是心呢?观察 之后应该比较清楚。
《金刚经》没有讲其他的,就讲的空性,只是表达不同。
以什么方式调伏呢?就是了知空性,而且是般若空性,不是单空,这样才会明白。
为什么那么多人依靠《金刚经》获得开悟、解脱 快乐?其实是有非常甚深的加持力和缘起力,就是般若空性的威力。
心情不好,工作不顺可以读《金刚经》。
人类一开始是美好的愿望,一直得不到实现,感情上,工作上,生活上,一直在追求 。一旦得到,又患得患失,会不会失去?有钱的人,身体好的人,担心自己没钱、老了。为什么美容院生意最好?因为人们没有安全感,害怕老了。
我觉得不如学《金刚经》好一点。
因为听说美容院特别贵。我们在城市里路过时,最好的建筑,象王宫一样。问是不是历史 博物馆,才知道是什么。
人没有安全感,不知道万法的真相是什么。如果懂得了空性,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一、我们按声闻乘的观点,无常肯定会到来,会预料 ,什么事情 都会无常。人们应该接纳。
二、即使发生无常,在实相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切万法的真相,众生将不实有的东西执为实有,一旦认识,所有的真相大白。
我们不敢说大话,但学习了般若空性,一切压力痛苦都会烟消云散。
富贵人有富贵人的痛苦,贫穷人有贫穷人的痛苦。我们看着有的人应该快乐,比如有的领导,没有证悟空性,还是有痛苦困难和嗔恨心。
有的被赞美的歌星明星,以为他们特别幸福。一旦接触,也许他们有各种烦恼。
《能断金刚经》我的书特别火。为什么呢?因为空性是最好的甘露妙药。
我在想,如果没有遇到大乘佛法,现在学习之后,很多都能直接面对。
发现之后,会开心接受,这可能就是般若的威力。
不能太广了,不然今天可能念不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Everything with form is unreal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金刚经》中最出名的。
实际上,这里主要讲如来的三十二相,讲这时,讲到,相也是非相,如果相和非相远离,则见如来。
如见则见非相,则见如来。
有的人以为相是什么也不执著。其实在人的认知理念中有一种相,其实是不存在的。
有一个认知科学,有一种图案,很复杂 的一个图案。但这种图案,其他人说它是某个图案的话,最后就认为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说可能会这样的,如果说的话,上面有牛头,悬崖上有两个小孩,下面有一个骑马的人,这是我认知的。每人有自己的说法,比如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说上面有牛头,旁边 有什么人,我们自然而然,看到时,就变成这样的。
但如果没有这样说,或者没有传统理念概念,没有情绪时,其实它是表达不出什么,因为上面没有任何相。
其实是心起了主导的作用。
心灵科学最早是佛教的心灵科学。现在俄国的一个科学家,叫风特?,1979年时,到184几年之间的人,他翻译《金刚经》时,认为心灵 科学佛教是最早的。
所以心灵科学佛教是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的原因这样说。
施一公,以前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现在美国读博士,有的学问比较深的人,认可了他的观点。
他有一个演讲,心理的认知科学到达极限。包括生物科学,没办法意识到底是什么样。
应该超出了这两个层次:一是语言,一是思维。
如果没有借助其他的思想,光靠生物科学的话,已经没有办法了。
依靠什么其他方式呢?是不是讲的宗教呢还是其他方面的?我认为这个道理,关于心的问题。
关于心和心所,虽然分成十种,但与佛教的俱舍论,分51个心所,根本和随眠烦恼,还是有很大差别。
应该从佛教的教义中找,其实心灵科学不是那么困难,认识它的本体,显现上的本体,光明的本体,对学得深一点的人应该清楚。
以前在不同的科学岗位工作时,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分析,可以说恍然大悟,原来心灵科学对物质有成果,但内心是一片茫然。有的科学家只是知道除了物质之外有一颗心。
我在以前说过,匈牙利的一个学者纽曼博士,上世纪特别火, 是一个计算之父。
他最后研究的结论,说什么呢?除了物质以外,应该有意识存在。直接对物质世界起到作用。
科学家应该有不同的说法,其实万法唯心,有借鉴,但如果没有的话,可能有困难。
我是非常公正,很直接的,翻过很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灵认知方面,包括心理学哲学方面,国内外越翻越了解,不管是世俗还是胜义方面,如果能了解佛教的观点,可能能解决大的问题。
如果真的能认知无相的话,是一种假立,主观的各种因素组成以外,客观的本体,科学家也认为是没有的。因为经过计算,很多东西是用概率。
比如这个茶杯,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其实是有概率 的问题在其上,这些都可以呈现。因为一个人说好看,一人说不好看,也许好看的人大多数 ,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认为好的真的认为是好,认为不好的人真的认为是不好。民主选举也是这样的道理。这说明,如果真的说明其本体上有真实的东西,我们应该发现,但人类包括现在的科学,包括清华大学的科学家说,我们能发现的有5%,暗物质是95%,内心的暗物质发现的可能达不到5%,因为人们没有方法。
如果讲空性,空性中有显现,而且众生有业感,这样的话,对世界万物,相同不同的应该能讲得清楚。否则 ,科学发展,也不一定能真正了解。
我今天要念五十多页,现在只念了八页了。
(众笑)
总共是一百多页,刚看了一下,念一半需要念五十多页。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Even the Dharma should be cast aside; how much more so the Not-Dharma?
有的人善法也舍弃,更何况呢?有的人不执著,但实际 没有达到一定境界前,会有一些歧途。善法和恶法不执著,但业力是不可思议的。
要到达法和非法无有相,除这个境界之外,供灯、转绕等还是要行持的。
有的人初学,只是自己为了满足自己欲望,可以吃肉,可以……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虽然胜义中没有,但世俗中确实有取舍。
你还没有到岸边 ,就把船舍弃,就永远无法到达渡达彼岸。所以要有基础的见解,才能到达这种境界。
受持、传讲、修行的功德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这里讲以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宝遍满功德很大,这个法以四句偈宣讲,功德远远超过它。
以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宝遍满来供养,我们谁都没有这个能力,但如果把《金刚经》受持、传讲、修行的功德,会超过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来宣讲的功德也很大。
受持、修行、读诵的功德确实很大。如果一天不行,一个月,不行就一年,一年中读一遍,这是如来的真实语,非常有意义。如果不相信如来的真实语另当别论,不然应该受持,遇到《金刚经》是很幸运的。应该这样想。
以无所住而生其心
你们不要打瞌睡,如果打瞌睡的话,那就……
我们藏文的《金刚经》是稍微多一点,汉文的鸠摩罗什的比较少,唐玄奘的比较多,译师说他的太罗嗦了。我认为玄奘的最适合。
我们刚开始讲的是玄奘的,后来改成鸠摩罗什的,有特殊原因吧,以后学的时候,应该学玄奘的比较好,有些内容不同的。
这里讲,以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师依此而开悟的吧。
应该心不会住于色声香味触 ,应该不住一切的这种心,就是空性的。
这种心是很重要的,《金刚经》的重要思想,六祖听一次就开悟了。我们有的人念一百次《金刚经》,好象烦恼越来越严重,无法对治。念得很多,但遇到对境,不是一无所住,而是一有所住。
上师的教言
受持四句,比恒河沙数以七宝供养的功德还大。
还有多少?
本来这里还有该讲的事情 ,但不知道时间……不知道去年是怎么讲的。
去年念传承了没有?
没有念啊?有些说念了。
用了多长时间?也是两节?好象不是。
对这个佛经产生信心的人,非常稀有,非常难得。
你们可以看一看,对《金刚经》产生信心的人真的很难得的。
讲这个法的时候,不害怕的人真的非常稀有。你们怕不怕?真的不怕吗?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The Tathagatas' words are true and correspond to reality.
They are ultimate words, neither deceitful nor heterodox.
这里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如来对一切万法了如指掌。
世间人没有了义不了义,适合众生的心,除了有智慧的人,但很难 。
唐玄奘和藏文说,如来是真语者和实语者,好象有四种。
鸠摩罗什有五种。
由此可以看出,大藏经的经典,全部在文字上,不管是《金刚经》和《般若经》,抉择世俗谛的经典,不会有欺惑性,真正断除了说妄语的因,而且见到了实相。
我们不是迷信,如果如来所说,对众生没有利益,即使佛教徒,也可以不认可如来的语言。但《金刚经》中所说,刚开始可能不理解,但慢慢会生起极大的信心,尤其是学过因明的人,更是如此。
刚才阿拉伯是一百多页,藏文是双面,刚才看错了。
我一看是二十,还有多少,其实不是的,今天的任务马上就完成了。
二谛
先讲一个正面的,从世俗显现讲,再反过来,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再从实相空性的角度讲。
不太懂的人会觉得一会儿说相,一会儿说非相,到底在讲什么?
我担心没有学过中观的人,不知道在讲什么。
原来学过中观,入中论,学完再学会懂。
不然一会儿说实有,一会儿说没有,当然是世俗谛和胜义谛分开,结合万法的真相是什么。
其实万法的实相也是这样的,如刚才所说,调伏其心,显现上烦恼是有的,实相上是没有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了解万法的实相。
否则芸芸众生无法明白。
其实那个相不是相,但众生以为是相。
众生可怜在此,如果知道显现的一面,知道实相的一面,就知道。比如看到彩虹,很漂亮 ,但其背后是不存在的。
懂得名言的人是很容易 明白的,但对于小孩来说,很想抓到,抓不到就伤心。但老人不会这样,虽然五光十色,但背后的真相不是这样的。
有一个新的名词——后真相时代,包括牛津辞典中也纷纷融入这个概念,我们的价值观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媒体不断包装、升华宣传,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
包括大炮等,认识之后就明白。包括物质、场、以前名称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这是一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没有的东西给我们展现,真正寻找真相的人越来越少。
古人虽然没发现现在的这么多的东西,但他们还是讲究真相的。
现在大家互相吹捧攻击,被打败时,他们也是无所谓的。
比如明星的新闻 ,人们议论纷纷,但一旦大白,人们也无所谓。
所以我们值得有必要去研究。
暂停句
十四品已经念完了,如果读诵受持,功德无量无边,同时懂得了万法的实相空性。明天边念边讲完,好吧?
图片 | 网络,阿源
文字整理|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