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前行广释》第92课
编写师兄:定解B17
审核师兄:定解B01
1、报佛恩、师恩、众生恩的最好方法是?(单选)
A. 修菩提心;
B. 好好工作,每天都加班加点;
C. 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的人介绍佛法;
D. 赶快把自己从轮回里拔出来,不让佛陀和上师再操心。
2、在《旧杂譬喻经》的公案中,佛说声闻不是“我的儿子”,这说明什么?(多选)
A. 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摄持,做任何善法都对解脱没有意义;
B. 以菩提心的教言度化众生,才能对众生获得解脱起到真实作用;
C. 阿罗汉虽然不受业报轮回,但是没有获得究竟的解脱;
D. 修持菩提心的修行人才可以将佛法传承下去。
3、对于四无量心的修法,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多选)
A. 修舍心可以扫清修菩提心时亲怨不平等的障碍;
B. 按照窍决的修法,四无量心要从舍心开始修;
C. 若没修好舍心,会使得慈心与悲心不能完全清净;
D. 明白亲友和怨敌的真实面目是修舍心的关键。
4、如何对待自己的怨亲?(多选)
A. 从今生来看,亲怨是可以转换的,所以亲怨是不定的;
B. 亲怨都是前世因缘就注定了的,所以没办法平等;
C. 从后世来看,亲怨关系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亲怨是不定的;
D. 从总的轮回来看,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当于亲怨串修平等心。
5、如果对任何亲怨既不生悲心也不生嗔心,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种心态,这说明?(多选)
A. 太随喜了,您的九阳神功已经练成了;
B. 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我们追求的;
C. 这是一种愚痴的平等心,是要舍弃的状态;
D. 这种木头人一样的舍心并不是我们修行的理想状态。
1、报佛恩、师恩、众生恩的最好方法是(单选)
【参考答案】
A. 修菩提心;
解析
【考察点】菩提心的重要性
【原文出处】
【在一切思想、一切修行中,菩提心确实无比殊胜。《大丈夫论》中讲过:“欲供养一切佛者,当发菩提之心;欲报佛恩者,当发坚牢菩提之心。”我们拥有今天这样的快乐,完全是佛陀的加持,是佛陀千百万劫中给我们创造的,故我们一定要有报恩之心。而要想报答佛恩、师恩、众生恩,修菩提心是最好的方法。】
2、在《旧杂譬喻经》的公案中,佛说声闻不是“我的儿子”,这说明什么?(多选)
【参考答案】
A. 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摄持,做任何善法都对解脱没有意义;
B. 以菩提心的教言度化众生,才能对众生获得解脱起到真实作用;
C. 阿罗汉虽然不受业报轮回,但是没有获得究竟的解脱;
D. 修持菩提心的修行人才可以将佛法传承下去。
解析
【考察点】菩提心的意义
【原文出处】
【佛陀说:“如同一家人,生了十几个女儿,却没有儿子的话,就不能支撑门户。同样,我虽有阿罗汉无数,可他们都不是我的儿子,不能坐在树下顿悟成佛,不能把佛法传承下去。”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任何一个善根,纵然像阿罗汉那样,从三界轮回中得到了解脱,也不算是特别殊胜。
现在汉地、藏地有许多人,经常参禅、拜佛、烧香、念经、作经忏……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为了自身利益,真正为一切众生成佛而行持善法的,可以说极其罕见。这样的话,无论做什么都意义不大。所以,大家在修行时,一定要对菩提心的重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以此摄持自己的善根。】
3、对于四无量心的修法,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多选)
【参考答案】
A. 修舍心可以扫清修菩提心时亲怨不平等的障碍;
B. 按照窍决的修法,四无量心要从舍心开始修;
C. 若没修好舍心,会使得慈心与悲心不能完全清净;
D. 明白亲友和怨敌的真实面目是修舍心的关键。
解析
【考察点】先修舍无量心的必要
【原文出处】
【本来,四无量心的修行次第是慈、悲、喜、舍,最初应从慈心开始修学。但此处,华智仁波切依据无垢光尊者《心性休息大车疏》中的教言,次第有所不同。也就是,从实地修持的角度而言,首先若没有修成自他平等的舍心,慈心与悲心就会偏堕一方,而达不到完全清净,故最先要从舍心开始修。
这个很重要!否则,刚开始若没修好舍心,众生跟你的关系有亲疏之别,有些众生你毫不关心,甚至不共戴天,那你要发最大的心让他们都离苦得乐,这有一定困难。所以,下面先从舍心修起,先要明白亲友和怨敌的真实面目。
我们现在修菩提心,最大的障碍就是亲怨不平等。】
4、如何对待自己的怨亲?(多选)
【参考答案】
A. 从今生来看,亲怨是可以转换的,所以亲怨是不定的;
C. 从后世来看,亲怨关系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亲怨是不定的;
D. 从总的轮回来看,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当于亲怨串修平等心。
解析
【考察点】亲怨不定
【原文出处】
【当然,刚开始就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对我们来讲,肯定非常困难。但不管怎么样,这也要慢慢串习,若能如此,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
师长、父母也好,其他众生也好,真正去观察时,怨亲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助己成佛方面,恩德上没有任何差别。
而且,现在的怨敌,在往昔的生生世世中,也曾做过自己的亲友,彼此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所做的饶益无法想象。而如今被当作亲友的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也曾成为自己的仇人,加害过自己。】
5、如果对任何亲怨既不生悲心也不生嗔心,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种心态,这说明?(多选)
【参考答案】
C. 这是一种愚痴的平等心,是要舍弃的状态;
D. 这种木头人一样的舍心并不是我们修行的理想状态。
解析
【考察点】何为愚舍
【原文出处】
【所谓的舍心,就是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
……
如果没有达到上面所讲的境界,单单对任何亲怨既不生悲也不生嗔,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种心态,这叫做无利无害的“愚舍”。这一点,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也再三强调过,说有些人自认为舍无量心修得很好,父母死了也没什么,怨敌死了也无所谓,这并不是境界高,而是人太差了,就像石头一样,对亲怨没有感觉。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也严厉批评过,说这样的人是无愧者。这种特别愚痴的等舍,并不代表是舍无量心。】
【档案编号B04092-定解B01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