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有答】一位朋友得了癌症,现在喜欢什么就去做,他认为这就是活在当下。您觉得这种观点对吗?
问:我有一位朋友得了癌症,后悔以前追逐名利,一无所获。皈依以后,很坚强地面对癌症,还写了本书叫《活着就是幸福》。现在他经常讲,喜欢什么就去做,不要积蓄外在财物。但是他遇到喜欢的人就在一起,不高兴就离开,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认为这就是活在当下。您觉得这种观点对吗?
索达吉堪布答:
他这种“活在当下”的观念,也有好的地方,因为看得比较淡,不会特别去执著;也有一些比较消极的“无所谓”的态度。
我经常觉得,很多人今天虽然有很多抱怨,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很痛苦,但当自己生病的时候,比如脚不太好,看到其他人脚很好,就会很羡慕;眼睛不太好,看到别人眼睛很好也会很羡慕;一旦得了癌症,看到没有得癌症的人,会觉得不管怎么样他很快乐。所以,人的幸福,有时候是比出来的。
前段时间,我正在走路时,看见前面有一个人脚不太好,一拐一拐的,就不敢走在他前面,免得他不舒服,所以干脆在后面慢慢踱步。当然,他不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我还是有这种担忧。
南非总统曼德拉在监狱里关了27年,他说:“每天有半个小时晒太阳,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海伦•凯勒是位盲人,她说:“只要给我三天光明,就很幸福。”所以,每个人幸福的标准都不同。
你这位朋友真要离开的时候,觉得只要能活着,什么都没有也可以。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当得知死讯时会感觉到:“其实人间是很好的,我不想离开。”
所以我们很需要无常观,要知道生命是无常的。佛教有这方面的教育,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就像开车,首先要知道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开,如果是经验丰富的人,会提前准备。我们人生中,也会遇到重病和死亡这样的危机,这时只有自己去承受,别人没办法代替。到那时,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慨。
因此,他当时会那样说——不仅仅是他,我们在座的人,如果只能活几天,也会想“只要活着就可以”。
——恭录自首都经贸大学问答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