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靠什么来衡量善根的大小?
Back
收录于合集
#索达吉堪布
179个


善根的大小,不能单凭表面来衡量,有些人做的善法非常大,每天很积极地听经闻法。但如果心不是很清净,带着图地位、求名声等世间利益的动机,那么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变成大乘正法。因为大乘正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众生,让众生成佛。如果你动机不正,听闻再高深的法,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利益。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显现上特别伤心,弟子仲敦巴问为什么,他说:“我有一个修黑班杂的弟子,今天堕入恶趣中了。”本来,修密宗本尊不可能堕恶趣,但若起了降伏别人的恶念,结果会落得如此下场。可见发心的确非常重要,如果发心清净,一切都是清净的。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因此,我们最初一定要向内观,调整自己的发心,不论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皆要以菩提心摄持。如《入行论》云:“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若能知道这样调整发心,就说明你的善法已被方便摄持了,如此一来,哪怕是做一点微小的善事,也会成为大士正道无量福德的津梁。其实,仅仅发一个利他的心,福德也远胜于供养诸佛,寂天论师说:“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胜月女经》亦云:“仅思利他心,利益尚无量,何况行利益?”相反,如果不懂这样发心,就算你每天装腔作势地闻法、煞有其事地修法,也只能成为形象上的修行,不会真正得到解脱。《菩提心释》云:“未发菩提心,永不得成佛。”有些人看起来特别精进,但内心没调整好,修行是为得到赞叹供养,这样意义不是很大。原来我们去五台山时,就看到有个和尚在坐禅,结果发现有人靠近他时,他闭着眼睛,正襟危坐;没有人的时候,他就睁开眼睛,东张西望。藏地也有这样的情况,我去拉萨的时候,见到有些出家人在那儿化缘,拿着铃杵念二十一度母的赞颂。看见有人来了,他们就开始“嗡吉赞玛帕玛卓玛。”念得特别起劲儿,没有人时就不念了。这些人表面上很精进,实际上是为了名利钱财,这样行持善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过失。但如果以利他心为出发点,就算做的事情很小、时间很短,此功德乃至佛果之间也不会空耗,所以追求外在形象我们并不赞叹。当然,有些大德弘法利生的事业做大了以后,形象也不得不显出来,这是没办法的,除此之外,故意在别人面前炫耀、吹捧,这些没有实在意义。所以,我们平时哪怕有一点点钱财,遇到一点点机会,也应以菩提心摄持来行持善法。比如,自己实在业力深重,没有因缘听完全部的佛法课程,那即使只听一堂课,最初也要发菩提心,中间专心致志地听,最后以圣者金刚语所造的回向偈来作回向。或者,你没有钱长期作上供下施,但偶尔赚了一点钱,也可用来买一包奶粉,刚开始时发菩提心:“为了众生获得无上佛果,我用它供养僧众。”供僧的时候一心一意,很快的时间就处理了,最后再作一个回向。如此,这件善事就有头有尾了,其功德在你的菩提道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