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为何能消业?丨《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
初入佛门的我们,对佛教中的一切都倍感新鲜、好奇,种种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初入佛门篇将对初学者的各种疑问一一进行解答,为大家清除学佛道路上的障碍。
Q1
有多种宗教背景的人,可以同时祈祷多种宗教吗?
观众:堪布您好!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小接受天主教的洗礼,在基督教的学校里长大,很感激天主教和基督教带给他的仁爱思想;同时他也很尊重佛教,曾在您的座下受过皈依戒,所以他会把三者合在一起祈祷,请问这样可以吗?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这样也可以的。因为他本身特殊的背景和经历,使得他选择既接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仁爱,又觉得佛教的教义很好,所以把三者结合在一起运用,这样当然也可以。其实,基督教和天主教讲的爱,跟佛教讲的慈悲,虽然层次或者范围稍有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佛教的慈悲心,包含基督教和天主教讲的爱;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爱,也是佛教讲的慈悲心的一部分,所以这些本身不矛盾。既然他有这样特殊的背景和经历,又不想舍弃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那么将这三种爱或者慈悲心放在一起修,完全没有问题。
主持人:就是可以三教合一?
堪布:全方位地合一也有点难。因为佛教根本不承认,并且反复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很多佛经中也经常批评这种观点。佛陀的时代还没有基督教和天主教,有印度教。那时的印度教和现在的印度教相比,虽然中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在派系上实际就是一个,应该算是现在印度教的前身。当时的印度教会讲到造物主,也就是各式各样、数量繁多的神。这些神虽然与现在西方宗教承认的造物主——上帝,名字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主宰世界的万能神。而佛教在驳斥这个万能神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否定了现在西方宗教的造物主,所以三教全方位合一比较难。但是因为慈悲心、爱这些部分本身并不矛盾,是共通的,因此他现在的做法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限于特殊的背景,他可以三教合在一起祈祷。那一般的人是不是没有必要如此,一门深入就好吧?
堪布:对,学佛就只学佛。但是大乘佛教的经典有很明显的记载,一定要尊重所有宗教。佛教六度中的第三个是“忍辱”,而“忍辱”中,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包容异教徒或者其他宗教。所以佛教在包容方面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缘起,请教堪布:未来随着人类走向文化大同,您认为不同的宗教会不会合而为一?
堪布:现在还说不清楚,也有这样的可能。以前交通、通讯各方面都比较闭塞,人们在封闭的区域只能接受自己的观念,排斥外来的观念。其主要的原因是了解的太少,所以比较容易被洗脑,认为自己的东西永远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其他的都不好。人们普遍会这样认为,包括对宗教也一样。但是现在全球一体化,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人们彼此之间越来越了解。这时候佛教也有可能会学习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优势;而很多西方的修女和牧师,也会去佛教中心学习禅修等佛教特有的东西。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有可能以后会比较融合,但现在说不清楚,只是有这个可能而已。
Q2
为何要把西方极乐世界设计得富丽堂皇?
观众:堪布您好!修行人应该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但经中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充满了水晶、玛瑙等物质诱惑,为什么要把西方极乐世界设计得这样富丽堂皇呢?
堪布:《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等佛经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面都是琉璃、黄金,各种各样的树都是由各式珠宝构成。其实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时,也不一定是这样。为什么如此描写呢?因为金银珠宝对我们人类很有吸引力,当我们想到整个大地全部都是琉璃时,我们会很向往那里,所以去念佛。如果真有一天到了极乐世界,是不是满地都是琉璃呢?也不一定,即使是琉璃,可能和草坪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真是琉璃的质感,反而可能令我们更加不舒服。
以地球上人类的价值观来看,这些都是很美好的事物,所以佛陀用这种方法来描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是一个非常幸福、快乐的地方,并且这种幸福和快乐已经到达了最顶峰,这是肯定的。应该怎样给我们人类描述这样的世界呢?可能它的山河大地是由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听到过的材料构成的。如果给我们讲真实情况,完全是对牛弹琴,因为我们根本不能理解这些东西是什么,有可能对我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所以佛经有很多符合人类向往的描述。
另一个方面,也许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的真的就是琉璃。我们认为琉璃、珠宝很珍贵,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也一样这么认为,所以那时的所见和当初在佛经里看到的一样,这也有可能。这两种情况是哪种,并不清楚。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不是有同样的欲望呢?不是。这跟他们的欲望没有关系,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长时间修行的心愿成就的,并不是由极乐世界众生的喜好或欲望产生的。如果极乐世界跟佛经中描述的一样,可以说极乐世界的人的审美观或者价值观跟我们基本相同,我们认为金银珠宝很好,他们也觉得金银珠宝很好。如果是这样,金银珠宝其实也是很有用的。
主持人:有的人也许会疑惑,把西方极乐世界描写得这么好,不是会勾起人们内心的贪欲吗?
堪布:是有贪欲,但是这个贪欲是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动力。
主持人:善法欲。
堪布:对,这个是应该有的。
主持人:越贪,越朝那个方向努力。
堪布:是的。
Q3
如何往生到东方净琉璃世界?
观众:堪布您好,请问怎样往生到东方净琉璃世界?
堪布:需要念药师佛;光是念还不够,还要修药师佛的法,修成了就可以往生东方琉璃刹土。
Q4
诵经为何能消业?消了业,是不是生活一定会更顺?
观众:堪布您好!我听说诵经可以消业,这是什么原理?消了业以后,生活是不是一定会变得更顺利呢?
堪布:我们听到佛经的时候,心里会产生善的念头,例如内心充满了慈悲等正能量,然后影响到身体和行为,比如做出利他的行为等,进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所以心善则诸事皆善,这是它的原理。
从理论上看,行善可以消业,消了业以后,生活会更顺利;但实际上,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完全都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系,有些是与客观因素有关,所以也不一定立即就会很顺利。
Q5
学佛后各方面变得不好,是修行出了问题吗?
观众:堪布您好!有一种说法是学佛之后,各个方面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顺,但是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学佛几年了,经济或身体方面却越来越不好,这是不是代表他们修行中遇到了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堪布:有些佛教徒认为,学了佛一切就会越来越好,而且当下很快就会变好,如果他们发现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则会对因果产生怀疑。不仅佛教徒,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也有类似想法。我在西方就遇到过一些非常虔诚的老一辈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他们一直认为,上帝一定会给自己安排非常好的生活和人生,因此很虔诚地祷告。但是当他们走到一大把年纪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上帝给他们安排了好日子,便对上帝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些抱怨。上帝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先不说。先说说佛法的事情。
学佛以后,是不是立即就很顺利呢?也不一定。就像刚刚提到的,生活和人生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不一定全部跟前世有关,有很多也跟现世有关,这是佛经本身的思想。我们今生过开心幸福的日子还是很糟糕的人生,有一部分和过去有关系,有一部分则跟现在有关系。所以今天学佛,明天所有事情就转好,这不太可能。
学佛的人眼光要放远一点,应该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不要急功近利。如果学佛只是为了当下的改变,这不符合佛教的思想。佛教为你提供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改变自己的心态,行为也会自然改变;行为改变之后,你的环境、家庭、工作、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全部都会随之改变。再通过进一步修行,将这个改变上升到某个境界,就可以断除自己所有的烦恼。然后通过培养慈悲心、菩提心等,进而更多地投入到利他的事业中,这样就可以度过一个非常美好的、有意义的人生。想仅仅祈祷一下佛,就能解决当下的所有困难以及生活问题,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当然也不排斥有困难的时候求佛、念佛。如果非常虔诚地去念佛,尤其是祈祷观音菩萨,或者念与观音菩萨有关的咒语,当下也确实会有一些改变,很多时候自己也能体会得到,但并不一定全部都会改变。
佛教讲缘起,就是由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缘来决定某一件事情的发生。其中的因和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很多复杂的因果。所以我们不要希望今天学佛明天就会改变,这样功利的心态不太好。当然,有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佛事活动,也有可能会改变现状,两者都不排斥。但是佛教真正的核心思想,还是前面讲的缘起。
你刚才提到,因为他不顺,所以就认为他修错了,可以确定并非如此。他的不顺利,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说因为他修错了,所以才导致不顺利。
主持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学佛就是告诉我们,无论遭遇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始终保持平静、阳光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
堪布:对,佛教存在的意义就是如此。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规律,你想改变它,想不衰老、不死亡,是不太可能的。虽然不可能拒绝生老病死,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在生老病死发生的同时,却不会给你带来打击和伤害。这就是刚才你讲的用平常心去面对,这个就是佛法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主持人:平常心是道。
堪布:对。
下期预告(4月2日)
初入佛门篇 第3期
Q1 为什么信心越大,上师的加持越大?
Q2 什么是悉地?为何上师的剩饭是悉地?
Q3 读佛经和高僧大德的传记时觉得很不真实,该怎么办?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