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活得挺真实,其实不过是梦幻
阿底峡尊者,印度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在西藏期间,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窍诀与法门。其中有些是他自己亲自撰著的论典,有些是他和弟子之间的对话问答。他创立的噶当派法门包括父法和子法,阿底峡尊者宣讲的法称为父法,他的弟子宣讲的法则称为子法。虽然父法与子法都讲述了一些理论,但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强调实修,尤其是菩提心修法。
故事缘起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首座弟子,叫仲敦巴。他虽然不是出家人,而是居士,但修行却非常了不起,是真正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为了利益众生,仲敦巴尊者假装糊涂地在阿底峡尊者面前请教了很多问题。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为了解答以后众生的各种疑惑,也经常在佛面前请教问题一样。
下面是仲敦巴尊者请教阿底峡尊者的一系列问题,其中问者为仲敦巴尊者,答者为阿底峡尊者。
问:产生贪心和嗔心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答:生起嗔心与贪心的时候,要把它看作是如幻如化的。
问:幻是什么呢?
答:幻有时候是念咒产生的幻觉,有时候是依靠药物而让人产生的幻觉。
问:化是什么呢?
答:化其实是不存在的东西,虽然不存在,却可以显现为各种各样的现象。
问:这些幻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答:根源就是执著,因为有执著,所以就会产生这些幻觉。
之后,仲敦巴尊者请阿底峡尊者讲了一个幻化的故事。
幻化故事
在古印度著名的大城市舍卫城中,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魔术师名叫善月,他有一个朋友名叫吉祥。吉祥一家有三口人——吉祥、妻子与儿子。有一次,善月告诉吉祥:“你也学一点魔术吧,将来会有用的。”但吉祥对魔术不感兴趣,他非常喜欢马,便对善月说:“学魔术干嘛呀,还不如买一匹马。”
为了打击吉祥不想学魔术的想法,善月打算幻化一个魔术来愚弄一下好友。
一天,吉祥一家人刚吃完早餐,妻子在厨房清洗锅碗,吉祥则在门外纺织毛线。这时,善月骑了一匹非常漂亮的马过来,并告诉吉祥可以用他纺的毛线换这匹马。吉祥非常开心,两人一拍即合。紧接着,善月就让吉祥试试这匹马。
吉祥赶紧跨上马鞍,结果刚骑上去,马就开始疯狂飞奔,完全无法掌控。失控的马带着吉祥来到一片未知的森林当中,森林两边是高耸的悬崖,中间有一条水势湍急的河流,还不时传来老虎、狮子等野兽的声音。
吉祥被恐怖、绝望紧紧地包围着,后悔不该贪图便宜买这匹马,更不该骑这匹马。正当伤心害怕之时,他忽然发现森林当中好像有户人家,便赶紧走过去,结果看到一个小木屋,便兴奋地拼命敲门。一个老女人打开门,屋里还有三个女人是她的女儿。吉祥便将事情原委向老女人道来。
讲完后,老女人告诉他,自从丈夫死后,就剩下她们孤儿寡母几个,如果他想回去,可能会被老虎、狮子吃掉,还不如留下来与她的女儿成家。吉祥想了半天,也别无选择,只好留下来与其中一个女儿成了家,并生了三个孩子,在这偏僻荒凉的地方过起了简单平常的生活。就这样过了好多年,老母亲也去世了。
一天,他妻子到山上砍柴,三个孩子在树林里的河边玩耍。忽然,其中的小儿子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被汹涌的浪涛席卷而去。吉祥连忙跳到水里去救孩子。不想,大儿子为了试图去救弟弟,也慌忙跳入水中,结果又被水冲走了。
吉祥当即愣住了,不知是救大儿子,还是救小儿子。就在他迟疑之时,两个孩子都被咆哮的洪流夺去了生命。祸不单行,此时又来了一只老虎,张口衔走了岸边的女儿。绝望的吉祥声嘶力竭地嚎啕大哭。这时,他妻子背着柴禾回来了,听了吉祥的哭诉,悲恸欲绝,跳河自尽。最后,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他一边没命地痛哭,一边毫无目的地狂奔,结果走到了森林边缘,并回到了他以前的家里。到了以前的家门口一看,他过去的妻子还在厨房里,一边清洗锅碗,一边高兴地唱着歌。
吉祥失望极了,怒气冲冲地对过去的妻子吼道:“我失踪这么久,受了那么大的痛苦,你居然一点都不伤心,不但不来寻找我,居然还在怡然自得地唱歌!”
妻子不明就里,于是问他:“你根本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在这个地方啊!刚刚我们还吃了早餐,我的碗都还没洗完呢!”
吉祥当即倒抽一口冷气:“按照你的说法,我是产生幻觉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么多年来每一年的12个月,每个月的30天中每一天的每个生活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从妻子母亲的离世,乃至三个孩子以及妻子的死亡,都是我亲眼目睹,而且都是那么真实,这怎么可能是幻觉呢?不可能!”
妻子说:“如果你不信,可以到外面看看。你没有纺完的线还原封不动地在那儿呢!你可能被你朋友骗了。”
他出去看了一眼,确实没有纺完的毛线还在那里。他也依稀记得,纺线的时候,善月骑了一匹马过来,而妻子正在厨房里洗碗。他开始相信自己的确产生了幻觉,意识到是被朋友的幻术骗了。过了几天,善月来了,吉祥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股脑地讲给善月听了。
故事喻义
善月听罢告诉他:“你经历的一切,都叫做幻相,都是我变化出来的。你一直坐在这个地方,一步都没有离开,怎么可能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幻觉持续的整个过程,连一个小时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过了这么多年呢?所以,你生命当中的三个儿女,以及女儿的母亲等等,都是你的幻觉。但你一定要知道,不仅是你幻觉中的经历,包括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一切,包括舍卫城在内的印度各大城市、所有的山河大地以及生活在大地上的生命等,都与你在森林当中经历的生活完全没有差别,都是虚幻的幻觉。
我的幻术仅仅欺骗了你一个人,而这个大环境的幻术,却欺骗了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人。除了佛菩萨的化身以外,所有凡夫都认为世界是真实的。对我们凡夫来说,从无始以来流转到现在,轮回的现实生活是非常真实的。我们会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很实在。但这个真实的现实生活,与你在森林当中自认为实实在在的生活完全一样,都是假的,都是幻觉。
轮回中的生老病死、亲朋好友、远方故乡、时日长短等其实并不存在,就像你在森林当中头发白了、牙齿掉了、满面皱纹的晚年并不存在;森林当中五个亲人的死亡并不存在;森林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家庭并不存在;呆了好多年的故乡——森林小岛并不存在;森林里的日出日落、白昼夜晚并不存在一样。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任何假的痕迹,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轮回的梦中醒过来,没有从轮回的幻觉中走出来而已。
你已经从小的幻觉中走出来了,你知道小幻觉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想从大环境当中的幻觉中醒来,就需要闻思修。
首先,你回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妻子告诉你:你哪里都没去,那是你的幻觉或者是你发疯了,那些经历都是假的。这叫做听闻。就像我们第一次从佛或者上师那里听到中观理论时的第一反应,一听说世界不存在,因果不存在,包括我们自己也是空性时。我们也会像你抗拒妻子的说法一样驳斥道:现实生活这么真实,怎么可能不存在?
但是,真理不但永远真实不变,而且会越来越清晰。随着你听了妻子的话以后,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实在找不到理由来回绝妻子的说法,故而最终慢慢地说服自己,原来我真的没有在森林里生活,那都是我的幻觉,一切都怪我的朋友,如此这般,你就明白了道理,之后恍然大悟。这是思维。
我们常说闻思修行,其中的闻思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听闻,则即使我们念佛、磕头、修桥、修庙、铺路、做功德、当义工……积累再多的资粮,都没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假的。我们的一切,都建立在虚妄之上,也不会接触到空性、光明的概念。之后,还要依靠各种推理、思维方法去遣除疑问,这样才能彻底明白世界确实不存在。
你回家后,从你原本认为真实的森林生活,回到现实生活当中,逐步消除森林生活后遗症,彻底明白森林生活是假的幻觉,其间所经历的四五天的适应过程,叫做修行。”
听了朋友的话,吉祥陷入深思,并以此因缘最终证悟了空性。吉祥的原型,是阿底峡尊者身边一个叫做赤诚加瓦的翻译家的前世。赤诚加瓦是当时到印度邀请阿底峡尊者来西藏的使者之一,既是翻译家,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者、成就者、佛教学者。法王如意宝生前也多次讲过这个故事,并一再叮咛务必透过这个故事,去思维现实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打破实执。
感悟
通过这个短短的故事,我们不但可以从理论上了解到世界的真相,更能体会到闻思修的重要性。学佛的核心就是闻思修。
例如,在没有听到空性道理,没有学习中观理论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感受到的东西,与我们的第六意识判断的结果是一致的。五官告诉意识,世界是存在的;第六意识就根据五官的信息分析判断,最后确定出世界的真实性。这是第一阶段。
学习中观以后,虽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还是告诉意识,这个世界是存在的。但此时的第六意识却有了新的观点,通过思维,它否定了五种感官的结论,明白眼睛和耳朵的结论可能是幻觉,因为中观的推理方法已经证明了,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的。这是第二阶段。
在最后一个阶段,是经过长期的修行,不但第六意识看到世界是幻觉,连眼耳鼻舌身也能看到世界的幻觉本相。
大圆满里讲过,证悟者在修到一定程度时,从禅定中出来以后,不仅第六意识,包括眼耳鼻舌身都有一种虚幻的感觉,这就是闻思修所经历的过程。五根与意识从初期的一致,走到中间阶段的分歧,最后又走向了一致。通过闻思修才能证悟空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推广并倡导闻思修的良好习惯。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受着无明的操控、设计与摆布,却始终全然不知、沉迷不醒。既然现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就一定要设法摆脱无明的束缚,从现实生活酸甜苦辣等风暴雷电的幻觉乌云中突破出来,穿越浓密的无明迷茫云层,开显出现实生活背后的那一片晴空万里的光明空性之法界虚空。
前期回顾
佛教三观系列之微观世界观篇
佛教三观系列之微观世界观篇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八:《幻化故事的启发》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