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最初的你·二规教言论》法师辅导|第08课
01
为什么“一切高贵终将堕”?
一切的高贵或者高位,到了最后一定是堕落。当我们通过某种善根往上走的时候,到一定的边际必定会走下坡路,因为高贵等有为法是名言谛、轮回中有漏善根所引发的,是通过我执、有漏的烦恼,和一些暂时的善心、善行引发的善业。这个善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必定是有限的。所以当善根成熟到一定的阶段时,一定会往下走。就好像一个勇士射箭一样,虽然力量很大,弓也很好,箭也很好,可以把箭射到很高的地方,但是因为因是有限的缘故,当箭到一定的高度再没办法往上走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往下掉,这就是有为法的名言规律。
02
明明有人终生富贵,
怎么能说“一切高贵终将堕”呢?
1、虽然有些人在几十年或者上半辈子很显赫,下半辈子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也有一些终生富贵的,在高贵的位置上终其一生的情况也有。这是不是说明颂词中的道理不周遍?有些人虽然在这辈子显现上没有下堕,在高位上去世,有些皇帝就在皇帝位置上去世的,但是当他去世的时候,皇帝的位置、高官的位置会被其他人代替,所谓一生的高贵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从不复存在的角度来讲,就已经失去了高贵的地位。
2、有些人造了非常强大的善业,在今生享受了荣华富贵,寿命终结的时候没有享完,还会转生为人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生生世世都会这样。这种例子是不是说明颂词中的道理不周遍?《贤愚经》讲到,有些人见到了佛,供养了佛,然后发愿以后值遇某某佛的时候获得解脱。比如在迦叶佛面前发了愿,就一直在轮回中感受很大的快乐。在人间、天上辗转地享受快乐,后来值遇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解脱。如果没有获得解脱,以前在修善根的时候没有发下值遇释迦牟尼佛的愿,没有通过出世间的善业力牵引求解脱,那么所谓的九十一个劫的快乐也会穷尽的。在无始轮回中,九十一个劫其实还是非常短暂的。
“终将堕”的并不一定单单局限在这一世。善业再强劲,只要没有从轮回当中解脱,这种善根终有穷尽的时候。善根一旦穷尽,善业所引发的高贵、显赫的地位一定也会终结。
03
漫漫轮回路,谁没颜值爆表过?
“一切美好终丑陋”,不管现在俊男美女长得多好看,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皮肤、容颜、头发、体态等慢慢都会变化。这是世间规律,任何人抵挡不了,也改变不了。人道是这样,天道也是这样。天道虽然没有明显的衰败,但是当趋近于死亡的时候,会有天人五衰。天人五衰现前的时候,他的花开始枯萎,身上出汗,这些在天界就是衰老、丑陋的体现。美丽的花朵也是一样的,也会凋零。我们一定要了解,这是一切世间法、有为法的自然规律。如果通过善业值遇了美貌等福德,用在修行佛法上面就可以了;如果一旦失去了,也不用太过伤心,毕竟我们在轮回中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美丑的转变,有些时候美好转为丑陋,有些时候丑陋转为美好等。转变很多次之后,就发现这一切其实没有什么终极的意义。为了这些变化的法,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时间去追求,想要永远拥有,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04
世出世间都有可以参照的准则
(佛菩萨、天人建立的准则比较有客观性)
在世间中,不管是从佛法的角度,还是从世间法的角度,都有一个准则可以让我们参照。有些是佛菩萨现量见到之后,在经典论典中讲到的出世间的取舍法则;有些是世间中的高尚法则,是人们在不断繁衍过程中,逐渐掌握的世间规律;有些是天人或者白法的天神和人之间有些特殊的沟通,通过某些特殊的载体,把天人欢喜的正道告诉世间人。因为有时候世间人的智慧看不到很长远,不知道做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的后果,做那个事情有什么样的后果。天人一般寿命长,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前生后世的因果因缘。所以他们会通过某种灵媒等和人接触,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高尚的,天人喜欢的,或者地府中也是很赞叹的。所以世间中也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取舍的法则。
05
吾日三省吾身,不以自己的好恶做标准
如果现在没有谨慎地观察,就没有办法了知自己的过失,因为自己已经被不观察的愚昧所蒙蔽的缘故。越不观察,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越不会去观察,堕入一种恶性循环中。自己的所作所为根本分不清楚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仅仅凭着自己的喜好,自己喜欢的就是对的,自己不喜欢的就觉得是错的。自己的喜好绝对不是一个标准,所以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过失。当这样的行为发心比较严重的时候,即便是别人发现了,或者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父母、妻子儿女,或者自己的师父、上师劝说自己,自己也是无动于衷,不会当回事。有时候还会觉得,凭什么来干涉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是平等的、自由的。自以为是的想法、语言、行为是一般的凡夫人在听到别人劝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
06
用观察来审视意识的分别
凡夫人、欲界众生生活在世间中,每天都要值遇很多的外境,自己的眼识、眼根值遇色法,耳识听到很多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酸甜苦辣味道,身体接触到冷热、细滑、涩的感觉,还有意识每天也在做很多好坏的分别。我们会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外境,如果我们没有小心谨慎,当外境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眼识、耳识自然而然跟着去了,意识也是自然而然产生贪欲或者嗔恨心。如果这样,我们内心中就会出现很多的过患。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观察,然后任其发展,内心当中开始积累烦恼,然后通过烦恼而造业等,出现很多可见不可见的种种过患。
07
二规是一杆秤
二规相当于一杆秤,是不是好人,称一称就知道了。如果是一个贤者,自然在二规的面前会表现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前面所讲到的智慧、稳重、不放逸,以及后面要讲的公平、正直等。和人接触的时候,重用或者不重用某些人,以及选拔人才的时候,也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也不能看外表行为表现得是不是比较好,他的贤劣必须要通过二规来衡量。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贤者也应该以二规来衡量。通过二规衡量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了解自己到底是贤者还是劣者。
08
学佛人应该把生活过得更好
世间中自己所做的事情,该尽力的一定要尽力,学习佛法也是这样,并不是学了佛法之后什么都很消极,什么都不做了。在世间工作的时候应该把工作做好,在单位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家里应该把家庭的责任尽好,做一个最好的人;在学修佛法过程中,也应该如理如法而行持。这其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不是学习佛法以后,在佛法和世法方面都不精进,这样很不好。
09
好的修行者会有日积月累的改变
在很多大德的教言中讲,最好的修行者每天都应该有所转变,今天肯定比昨天修得好,内心中肯定比昨天往好的方面有所转变。中等修行者,至少每个月都有所转变,这个月应该比上个月好。下等修行者,应该一年比一年好,一天看不出来,一个月看不出来,但是以一年来比较的话,就应该今年的状态比去年好,必须有所作为。
10
不执著不是要做得不执著
不是了解几个词语就能做到不执著的,真正不执著的境界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要产生,然后是修持空正见,最后是行持一切无取无舍的行为,一般的人根本做不到。只是看到有些大德不执著,也不观察大德的相续和自己的相续是不是在一个同等的状况下,就去随学,他这样做我也这样做。或者是自己想要表现得像一个修行者,故意地对这些东西不执著,不上心,这些都不对。
11
在众人面前要为自己适当地保留秘密
本来自己内心的贪欲、嗔恨等烦恼很多,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贪心、嗔恨心表达出来,这也是放逸的过失。不该隐藏的应该说出来,但是自己所有的想法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中全部表达也是没有必要的,该隐藏的一定要隐藏。
从世间的层面来讲,也应该保留自己的秘密。如果别人把你的所有想法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基本上你就要受别人控制了。有些时候城府太深了不好,但是完全一点城府都没有也是没办法生活的。在人天乘中做人怎么保护自己,自己的原则、底线、做人的基本规范必须要了解。
编写师兄:定解B24
审核师兄:定解G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