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开始时信心不强不要紧,重要的是道心不退
最近有些人关于磕头的问题经常问我:“除了法王如意宝以外,可不可以观想我自己的上师?”还有些人很直接地说:“我对您实在生不起信心,可不可以观其他上师?”我回答说:“从讲课开始到现在,我从没要求对我祈祷、对我起恭敬心。只不过我对法王如意宝有很大的信心,所以劝大家祈祷法王如意宝。但如果你觉得与法王的缘分不太足,信心不太够,那观想你的根本上师也可以,续部中并没有说非要祈祷某一个上师。以前我用过一个比喻:倘若绒草和太阳之间没了火镜,绒草便无法燃烧,同样,我们与佛陀之间如果缺少了上师,就不能得到佛陀的真实加持。当然,这个火镜必须是真品,若是假的,则无法吸收太阳光,同样,按照续部和《毗奈耶经》的观点,上师也一定要具足法相,只要是具相上师,不论他是汉族人、藏族人、蒙古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都没什么不可以的。”有些人认为:“某民族的上师才好,我们本民族的不好。”这是孤陋寡闻的一种表现,其实上师不分民族和国界,只要对众生有悲心、对空性法门有理解,都可以作为如来传承的补处。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对法一定要重视。现在有些人修行不错,把琐事完全抛之脑后,一心一意地修学佛法,而有些人只是挂个名而已,有时间就随便学一学,没有时间就不学,这对他虽然或多或少也有点利益,但却无法令佛法深入内心。比如我要求的每天磕头,这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对懒惰者来讲,身体不愿意动,喜欢一直躺着睡着,磕两三百个头就开始叫苦连天。但如果是精进者,就会感到难得的人身太珍贵了,一天磕两三千个头根本不够。
我对大家的要求,并不是按特别精进者的要求来衡量,但你们也不能太懈怠,除了吃喝玩乐,觉得什么都是一种压力。我经常想,凡夫人做善事就像爬山一样困难,哪怕是磕十五分钟的头,也频频看手表,希望时间快点到。但假如是造恶业,或者住于无记状态中,十五分钟一晃就过了,根本没有什么感觉。好比你跟朋友聊天或打电话,不要说十五分钟,两三个小时也一下子就过了。所以,宝贵的时间在无意义中空耗,对我们来讲轻而易举,而把时间用在佛法上,对自他而言相当困难。以前大城市里的许多人,对佛法教理一窍不通,如今虽然有点明白了,但也不要留在文字上或口头上,一定要融入自己的心。一旦佛法融入于心,就会融入生活当中,行住坐卧皆不离佛的慈悲加持。
学院的有些出家人,有时候看确实不简单,他们原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名声、有财富,荣华富贵样样俱全,现在却将一切抛弃,来到这样气候恶劣、条件缺乏的寂静山里求学,如此发心实在令人称叹。然而,凡夫人偶尔的出离心很难恒常保持,有些人十几年后道心不退且蒸蒸日上,这是我们应该希求的,而有些人最初的信心太猛厉了,两三天看着上师一直哭,我都担心他眼泪会不会干了,以后真需要哭就哭不出来了——当然,个别人是前世因缘苏醒,相续中的善根自然萌发,这个时候情不自禁、无法控制。但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信心不要太大也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否则,将来会不会变化太快也不好说。
总之,我们修加行不那么容易,但这确实很重要。假如没有修加行,即使你得了非常高深的灌顶、窍诀,对自相续有利无利也很难说。现在我们这样修加行,对每个人肯定非常有利,只不过有些人烦恼深重,不能圆满修持而已。还有些人无法将所有的法融会贯通,便自我轻视、自我蔑视,觉得“我这个坏蛋,什么都修不来”,天天用拳头打自己的头,这也没有必要。毕竟我们不是圣者,肯定有强烈的贪心、可怕的嗔心、迷惑的痴心,以这三大烦恼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必定时时缠缚着我们。但即便如此,学习佛法和不学佛法还是有天壤之别,你学了法以后,对生活的态度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大家道心不退非常重要,刚开始信心不强烈也不要紧,但这种信心必须要永恒。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佛教修行最关键的要点是,不论你遇着什么样的顺逆境界,都不要去执著它,顺其自然就好。否则,太欢喜了,是着魔;太失望了,也是着魔。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