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往生极乐世界乃无数众生朝思暮想的愿望,但一定要具足众缘 Back

【上师开示】往生极乐世界乃无数众生朝思暮想的愿望,但一定要具足众缘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6-11-16

有些人认为,往生净土需要发菩提心只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其实,如果你认真看了《无量寿经》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发菩提心。我记得在《无量寿经》中有三辈往生的说法:上辈往生者必须出家,还应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并修积大功德,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大众便会亲来接引;中辈往生者虽然不要求出家,但也应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并随力修积供僧等善法,临终时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前来接引;下辈往生者虽不要求广做善法,但也要发菩提心一心念佛,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得以往生。三辈往生中,虽然后者的神通、功德、智慧等远不如前者,但都要发菩提心。
 
确实,往生极乐世界乃无数众生朝思暮想的愿望,但一定要具足众缘。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讲,大家普遍与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较深的因缘,所以历代高僧大德皆普遍弘扬净土法门,往生者也络绎不绝。对于与法王结过缘的在座道友来讲,大家已经具有极殊胜的往生因缘,因为菩提金刚曾经这样对法王作过授记:“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法王的上师喇嘛罗珠与嘛呢喇嘛也对法王作过授记,即:“你在晚年将广泛弘扬净土法门,依此可使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根据这些授记,法王六十岁后就开始普遍弘扬净土法门,他老人家先后在色达、道孚、新龙等地,举办了规模极其宏大的极乐法会,每次人数都达数十万。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法王如意宝开极乐法会的实况录像,当时的场面真可谓人山人海,确实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我深信,依靠阿弥陀佛与殊胜上师的发愿力,无数众生皆可轻而易举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机缘,而认真修行净土法门。
 
前面也讲了,善心很重要,但要令善心变得广大,那就必须以方便摄持,也就是说一定要具备加行发心殊胜。《宝蕴经》云:“心乃一切诸法之前行。”故心广大,善根就广大;发心渺小,善根就渺小。比如两个人都向寺院捐了一百块钱,但一个人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捐钱的,那这个善根就非常广大,可以说永无止境;而另一个人捐钱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或事业圆满,虽然以三宝的加持,他的愿望很有可能实现,但由于他的发心渺小,所以所得的善根也仅此而已。正如《入行论》所说的那样:“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意思就是说,他的善根终将耗尽,果报成熟后就再也没有了,因为没有以菩提心摄持之故。
 
《功德藏》亦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意思是说,任何法只能以动机的善和恶,才能确定它是有功德还是有过失,根本不能以善恶的形象来判断功过的大小。表面上看,一个人造的恶业非常可怕,但他却是为了利益众生,也就是说内心全是善念,那表面上的恶业也不一定有过失,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一样。如果内心特别恶劣,虽然表面上作造佛塔、建寺院等形象上的大善根,那也没有如是的功德。
 
可见,善法和恶法皆乃心之所造。如果我们能以菩提心摄持,那表面上再小的善法,也是异常广大的善根。对此大家一定要产生定解,否则虽然表面上做了很多善法,那也不一定有很大功德。有些佛教徒表面上也在修行、发心,甚至还干了很多年,但结果并未显现应有的功德,其实这就是自私自利心束缚的原因所致。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