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学佛不要形象化
大学演讲
其实,佛教最重视的就是智慧,然而遗憾的是,多数学佛的人一直停留在形象上。香港这边也是一样,许多人学佛往往是为了保平安。你去朝圣礼佛,能不能保平安呢?当然能,但这不是根本。佛教最根本的,应该是进行佛法的教育。尤其是知识分子,当你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学习它的精髓,这样便可以得到真实的见解。有了稳固的见解,你的信仰也就牢不可摧了。
这些见解,在智慧方面,用世间最尖端的学问,比如量子力学等微细智慧去观察时,也破不了;在慈悲方面,用人们最推崇的博爱思想来推敲时,也一样经得起观察,甚至更胜一筹。
因此,学佛就应该深入经藏,认真地学。如果只有一个形象,办个皈依证,参加个仪式,找找感觉,说说、笑笑、唱唱歌,这也可以,是佛教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想学到佛教的精髓,最好翻开传统的经典和论典,从中领略深层的佛法奥义。即使没有善知识或善道友引导,在一些基本理论方面,我经常推荐大家去学习《入行论》、《菩提道次第论》、《大圆满前行》等论典,学了以后再实修,就一定能获得真实利益。
如果不学而修,就不明智,因为修是很困难的。藏地著名的萨迦班智达曾说:没有如理闻思的修行,多数是旁生之因 。因此,为了修行成功,一定要先明理,参禅修密都是一样的。比如坐禅,你为什么要坐禅?如果想让心静下来,怎么才能静下来?静下来又有什么用……其实这些都有理论。理论上明白了以后,再坐禅就非常稳妥。
那坐禅有什么利益呢?不说深层的解脱利益,就算是科学可以验证的层面,也是相当可观的。美国纽约有一位科学家叫卓然•约西波维奇,他用一台重达5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对坐禅者的身体及心智进行测试。在测试过20多人以后,他发现:禅修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健全,完全有能力对抗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病症,心态愉悦舒适……可见,单就今世暂时的利益而言,坐禅也是裨益良多。不过,这种修行一定要有理论基础,否则就修不成功。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只是学一学、研究研究,也体验不到佛教的深义。就像《楞严经》里说的:虽然听闻了很多佛法,但若不修行,其实与不听闻是一样的,就如同光是嘴上说食物,不吃终究不会饱。
很多知识分子只会夸夸其谈,说得倒是很漂亮,但从来没有修过,甚至都没有思维过。你不思维的话,即使是最简单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即使是你讲了一辈子佛法,也不一定会有太大感受。因此,一定要实实在在地研究,真真实实地修行!
总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愿大家能真正领受佛法的心髓。虚云老和尚有个偈子说:“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我也由衷地希望,诸位心田中不再生长无明杂草,时时处处绽放胜义与世俗的智慧之花!
摘自科技发达时代的佛法教育——香港科技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