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做梦时见到的人,有没有内脏呢?——《中观庄严论解说》76(视频音频讲记) Back

做梦时见到的人,有没有内脏呢?——《中观庄严论解说》76(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21


7

6


讲记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思考题


149、我们真正通达唯识宗万法唯心的观点时,怎样理解除了识面前所显现的行相以外的法不承许的道理?


150、在二谛中真相唯识宗与假相唯识宗有哪些本质上的差别?我们取受哪一宗派?为什么?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壬一、分析有法

 ▪ 壬二、分析真因

🔺 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 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 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 壬三、阐明喻理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 壬一、建立离实一

   🔺 癸一、破周遍之实一

   🔺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子一、破实一之外境

        🔸子二、破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 壬二、建立离实多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一、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前面已经讲了,

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

外境行相根本不存在的话,

你们这种独一无二、

像水晶球般的识

怎么能感受外境千差万别的

种种行相呢?

面对这一强有力的疑问,

对方根本无法回答。


下面再用比喻来宣说这个问题。



【譬如,空中浮现毛发时,如果(按照真相唯识宗)所说的“尽管毛发不存在,但现为毛发实际上是识本身显现为毛发相的”,如此一来,虽然无有毛发但仅仅现为毛发的感受是存在的,这一点并不相违,】



经部宗认为隐蔽分的外境虽然不显现,但是有一种与自己的心识无二无别的行相存在,如此承许也是合理的。


按照真相唯识宗的观点,看见虚空中的毛发时,毛发本身的确不存在,这一点不管哪一个宗派都是承认的,即使不存在,所显现的毛发相实际与识本身无二无别,这也合情合理。


《量理宝藏论·第一观境品》中也讲到:所谓的毛发只不过是自己识的一种迷乱显现而已。因明当中明确指出,所有外境可以在总相和自相二者中含摄。当时对方说:空中显现的毛发无有自性的缘故,不能摄于自相当中;眼识无法见到总相,但毛发在识前可以见到的缘故,也不能摄于总相当中。萨迦班智达对此回答说:“发等相即识本身,浮现毛发实不成。”毛发等显现其实就是自己的心,除自己的心以外再无其他。所以,从现分的角度来讲,可以包括在心的自相当中。



【可是如果声称“现为毛发的行相也是不存在的”,则产生具有毛发相之自识的感觉也需要同样永不存在。】



按照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毛发自己有一种相,这种行相不论是错乱的还是真实的,实际上都与识无二无别。因此,虽然毛发与石女儿一样并不存在,但有眼翳者可以亲自感受空中出现的各种毛发相,这一点在名言中没有丝毫矛盾之处。


可是,像假相唯识宗所许的“现为毛发的行相也不存在”的话,能取毛发这种外境的感受也不应该存在了。为什么呢?你们不承认行相,如果连相都不存在,又有什么道理能够感受外境呢?根本无法感受。因为不管是任何一个法,通过眼识、鼻识、耳识等任一识都会产生一种受觉,如果没有受觉,说明并未取受此外境。所以,按照你们的观点,见到毛发这一名言永远都不应该承认,所谓的见闻觉知也将全部断灭。



【因此,说“无有相”以及承认“任何相也不可能显现”这两种观点在此处是一模一样的。】



在此处,说“毛发无有相”与“毛发从未显现”是一模一样的,这样一来,千差万别万事万物的外境也就成了从未显现过,你们所谓的心识,就像水晶球放在黑箱子中一样,以不现任何外境的方式保存着,除了识以外,整个外境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显现,应该如此承认。



【当然,如果什么也不显现,则可以说相不存在。假设有一个行相显现,那么它既是相也是识,说“它不是识”实在无法立足。如果不是识,那么就如同超越了识之范围的石女儿的颜色一样,不可能成为任何识的对境,这是总的规律。】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任何显现,耳识没有听过悦耳不悦耳的声音、眼识未见到悦意不悦意的色法,那么,你说没有任何相也未尝不可。


但是,只要有一个行相显现,

这一相就不会离开识,

说“它不是识”也就根本无法立足。

如果你说行相的确存在,

但此行相并非在识前显现,

如此一来,说见到这样的行相,

也就与评论石女儿的颜色

是否艳丽一样

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论因明还是中观,只要在识前没有显现,这个法就根本不存在。尤其从唯识观点而言,凡是显现的法,必定是在识前显现,这就是总的规律和法则。



【所以,“这般明明感受者是假的,而没有领受的法是真的”这种说法究竟有什么好处可言呢?实无任何好处。】



所以麦彭仁波切说:你们假相唯识宗这般明明感受者是假的,而没有领受的法是真的”的说法究竟有什么好处可言呢?


以前宁玛巴的有些论师也评论格鲁派的个别观点:名言中应该承认的阿赖耶、自证,和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根本不承认;而不应该承认的灭法实有、柱子以外存在的实法却全部承认。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是这样讲的:

眼识见到色法、

耳识听到声音等等

感受外境的法,

从愚者牧童到智者班智达之间

是可以共同成立的

一种见闻觉知,

你们却认为行相并不存在,

从而否定了所见所闻的

一切事物;

然而根本不可能存在、

如水晶球般实有的

自明自知心识却承许为存在。

你们承许这种观点

究竟有什么好处?

希望你们仔细想一想,

然后尽早舍弃这种观点为好。



【总而言之,识与相仅仅是观待而分为异体的,而真正区分成有与无始终也不能立得住脚,所谓的相只不过是识觉知各自对境的明觉之分,并不存在单独的类别。】



总而言之,所谓的“相不存在、识真正实有”的观点实在无有任何立足之处。


识与相仅仅是从观待而言

安立为异体,

并不是自相分开的异体。


识在取外境的过程中

有一种不同的明觉,

这就是相。

比如我今天感觉很快乐,

所谓的“乐”实际包括在

七法界的受蕴当中,

也可以说,

此时我的识成为一种乐的行相。

从反体来讲,乐属于外境,

六种识中的意识

可以领受这一外境,

这时的识也就是乐。



【因此,与某一行相事物异体的这样一个单独的识在何时何地也不可能存在。】



从未感受过外境的自明自知、如水晶球一样实有存在的识,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不管是行相不存在,还是行相与识分开存在,经部宗以上都不会承认这种观点,因为行相与识无二无别这一点,是大家共同承许的。



【可见,分辨所发的“无有不显现”这一太过的方式,再深入细致地进行思索极为重要。】



所以,通过“无有相”与“任何相也不显现”相同这一点,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此唯识宗的不共之处,这一点很重要。


按照真正唯识宗的观点,

以俱缘定因或者明知因

进行推理的时候,

任何一个法,

在识前显现就是存在的;

在识前没有显现时,

这个法就不存在。

这样一来,

我们看见一个人的前面部分,

背后却看不见,

那背后是不是不存在呢?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

应该承认为不存在。

那么,我看见身体的外面,

里面的肠子、心脏等

全部看不见,

是不是这些都不存在呢?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

可以说不存在。


有人会提出疑问:


这样不合理吧!如此一来,我不是见到了一个没有内脏,或者只有前面没有背后的人呢?


用梦的比喻来说明,

人在做梦时见到的这个人

有没有内脏呢?

实际上没有内脏。

一个人,我们见到他的前面,

这时可以说后背是不存在的;

当他转过身去,

可以见到后背是存在的。

所以,见到一个人的时候,

除了面部、皮肤以外,

里面的骨头、脑髓、心脏等

没有看见的缘故,

可以说不存在。


有人还会提出疑问:


不可能不存在吧,因为用刀子捅他的时候,他的身体里面可以流出血。如果这个人除了我表面上看见的以外根本不存在的话,为什么捅他的时候会有血流出来呢?


继续用梦的比喻来说明,

比如在梦中见到一个人,

这个人原本并没有血,

也不会有受伤的情况,

但在梦中打架的时候,

用刀子戳他一刀,

在梦中也会流血。

同样,现在可以见到的法

是存在的,

看不见的根本不可能存在。


有人紧接着问:


那这种观点是不是与顺世外道无有差别呢?


回答是:并不相同。

顺世外道认为

人不存在前世后世,

但唯识宗承许:

阿赖耶上有一种习气,

在未来习气成熟时

可以现前来世。


当然,唯识宗的观点

可以分现相和实相,

从现相角度来讲,

唯识宗也承认外面的柱子

属于无情法;

但从名言实相来讲,

一切万法都是心的显现。


真正通达唯识宗观点的话,

可以说未见到的背后不存在,

这一点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你如果认为:可以见到的面部是心的显现,这一行相与我的心无二无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具有内脏的人实实在在存在。这样的话,你的见解与经部宗的见解无有二致,因为经部宗认为,除了行相以外,在后面还有一个隐藏的外境。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说:一切万法是心的话,那土石木块等是不是都变成我的心了?或者行相是心,万法还是真正实有存在的呢?这些说法,实际都没有通达唯识宗的观点,或者说未对唯识宗的观点生起定解。


正因为相续中的实执过于浓厚,如果说见到的前面存在、未见到的背后不存在,或者我坐在经堂的时候我的房子不存在,这种说法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还有些人说:

我对面的众生存在,我也存在,那么,以万法唯心的观点,对面那个人的心是不是我的心的幻化呢?


《定量论》和《释量论》中都讲到:众生的心是各自分开的。除了具有他心通的人以外,他的心不是我的对境,因为他的心在我面前并未显现。


因此,按照唯识宗的观点,众生的相续是互为异体的,这一点可以承认。但是,一切外境的无情法全部是自己心的一种妙用显现,当我成佛时,我面前一切不清净的显现全部隐没,其他众生面前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显现,就如同一个人已经醒来,另一个未醒的人仍然沉浸在他的梦境当中一样。



大家学习了唯识宗的观点之后,希望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师如意宝在1991年给修行班专门讲过《梦与醒的辩论》,白天的一切显现与晚上的梦境无有差别,如果能够将白天的任何显现都了知为梦境,说明对唯识宗的观点基本上通达了。


不然,大圆满当中也是讲一切万法唯心造,口头上虽然说万法唯心,但从理论上或者实际修持过程中,万法都不是唯心——摸柱子的时候,这种触觉肯定不是心。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说明还没有通达唯识宗。实际上,做梦的时候也会产生真实的触觉,而且燃烧的柱子在梦中也会烫伤我们的手。所以说,有触觉也不代表外境真实存在,以此来推测的时候,最后可以了知,白天的所见所闻与梦境完全没有差别。



【否则,只是耽著在无有本体而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最终对别人所说的过失自己也同样在劫难逃的诸位恐怕已远远背离了细致入微的中观道。】



在此处,名言中不存在的法

名言中当然不会显现,

应该以这种推理进行分析。


如果说胜义中一切法

不存在的缘故,

名言中也是一切都不存在,

这样一来,

中观派对你发出的太过

也就很难超越,

最终必将背弃

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道。


因为从中观角度来讲,

胜义中一切五根、

五境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以此来说明名言中也不存在,

那么中观派也与假相唯识宗

一模一样了。

因此,大家应该了知,

前面对假相唯识宗所发的太过,

全部是从名言角度出发的。



【如此说来,真正的唯识宗要算是真相唯识,此真相唯识宗的论典也极有深度,而假相唯识宗认为外境也不是心,因此稍稍接近实空的观点,可见它相当于(唯识)与中观之间的连接纽带,因而从层次上讲应当位居于上,但由于在名言中极不方便,所以名言中要唯一按照真相唯识来承认。如果掌握了这一关键性的要点,那么对于下面所进行的一切破斥,依靠这样的方式轻而易举便能理解。】



由于真相唯识宗在名言中承认自相,因此安立名言非常方便,而且此宗论典也具有极大的深度,这一点,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释量论广释》以及格鲁派克珠杰在《因明七论总说》中都是如此宣讲的。


而假相唯识宗认为外境也不是心,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对外境断除了一种耽执,所以稍微接近无实有的实空胜义谛,可以在唯识与中观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从层次上讲,假相唯识应当位居于真相唯识之上,但在名言中不方便安立的缘故,在名言中唯一按照真相唯识的观点承认即可。


如果掌握了这一关键性的要点,对于下面所进行的一切破斥,依靠这样的方式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


午二(广说彼义)分二:一、无相观点不合理;二、宣说单单能取相不合理。


甲曹杰的《中观庄严论笔录》[1]当中,主要从八个方面遮破假相唯识宗。此处麦彭仁波切从“无相观点不合理”和“单单能取相不合理”两个方面进行了宣说。《自释》和《难释》当中都没有分这样的科判。


对于《中观庄严论难释》,宗喀巴大师认为是莲花戒论师智慧还未成熟时造的。但不管智慧成不成熟,只要是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都应该乐于接受。


未一(无相观点不合理)分三:一、观察认知对境不合理;二、观察相属不合理;三、观察因不合理。


申一(观察认知对境不合理)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酉一、总说:


如是何无实,彼知彼非有,

如苦为乐等,诸白亦非白。


你所谓的任何一个对境如果无有相,那么,就不可能有彼识了知彼境的过程和机会。就如同苦了知为乐和乐了知为苦的情况根本不会存在一样,同样,白色的外境了知为非白的黑色的情况也是不存在的。名言中的很多法不能混淆在一起,乐就是乐、苦就是苦、白就是白、黑就是黑,应该如此区分。



【如是对境与有境中的任何境,如果无有任何一个实法,则有境之识依靠自力在那一对境上所了知的某一无实法也是绝不会有的。譬如,对于非乐的痛苦了知为安乐,“等”字所包括的将安乐视为痛苦的情况是不会存在的。同样,对于对境的一切白色也不可能视为非白色的黑色。


这以上是总说。】



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某一实法的外境行相不存在的话,那么,不借助任何外力,仅仅依靠有境之识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了知对境这一行相。比如,在名言中,苦就是苦,乐就是乐,永远不会出现将痛苦了知为安乐、安乐视为痛苦的情况;或者,对于对境的一切白色也不可能视为黑色,名言中的境与有境不会错乱。所以,所谓的行相如果不存在,任何一种感受也就不可能成立。


酉二(别说)分二:一、真正认知不合理;二、甚至假立认知也不合理。


戌一、真正认知不合理:


于此行相者,真知不应理,

离识本性故,如空中花等。


如果不承认一种行相,对于苦、乐、白、黑等行相的真正认知也就根本不可能合理。为什么呢?你们所谓的行相根本不存在,已经远离了识的自性,就如同空中的鲜花一样,任何人都不会有所领受。



【识认知对境的方式无外乎真正认知或以假立的方式认知。真正认知是指超离无情法自性的明知本性之识生起某一对境的行相,也称为真正证知。】



识认知对境,有真正认知和假立认知两种方式。


所谓的真正认知,就是指超离无情法自性的明知本性之识,生起某一对境的行相。也就是说,眼识见到柱子时,真正无情法的柱子并不存在,识只是现为外境柱子的行相,按照真相唯识宗的观点,这叫做真正的认知,因为除了行相以外,外境根本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问:有部宗所承许的亲自见到外境合不合理?


不合理。学习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有部宗承许:并不是以识了知外境,而是以根来了知的。也就是说,通过无情法了知无情法,如同柱子了知瓶子、瓶子了知柱子一样,这种观点是根本不能承许的。



【按照承认外境存在之宗派的观点,诸如于对境的瓶子,虽然没有亲自证知,但借助外境的力量能生起与之相同而显现外境的识,并且可假立为证知对境的名言。】



按照承认外境存在的经部观点来讲,他们可以相似地领受外境,比如,对外境瓶子虽然不能亲自证知,但是借助外境的力量可以生起与之相同的行相,并安立识相似认知对境之名言,也叫做假立认知。



【可是对于承许无相的宗派来说,这两种方式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实现。对于亲自现量明显感受的蓝、黄等这一行相,真正现量认知是不合理的,其原因是:如果真正认知必须要以与识之自性一体的方式而了知,但由于你们宗派承认相不是识而离开识之本性的缘故,无论何时亲身感受又岂能合理?就像空中的鲜花与石女儿的美色不可能现量领略一般。】



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你们不承认行相的缘故,所谓真正的认知外境不可能成立;像经部宗那样假立的认知外境也不可能成立。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你宗根本没有可以认知外境的机会。


你们所谓的亲自现量感受蓝、黄等行相不合理,因为真正的认知必须以“与识之自性一体”的方式了知,否则就不能称为真正的认知,但是你们宗派认为相不是识的缘故,已经离开了识的本性,因此,所谓的亲身感受怎么能合理呢?就好像空中的鲜花与石女儿的美色根本不可能现量领略一样。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