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佛教中的四个沟通窍诀---利行
大学演讲
就是处于任何场合,都要有服务他人的心。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受周围人的很多饶益:父母养育了我们的生命,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同学陪伴我们成长而且给予了各种帮助,还有身边的小朋友们,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因此,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恩德,并尽力回报他们、帮助他们,这叫做利行。
如果认为自己永远是享受者,不必要付出,这就很不合理,应该发自内心有一种帮助他人的心。如果有了这种心态,那么无论在任何宗教或社会团体中,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座有些人可能对宗教不太熟悉,但目前全世界七十多亿人中除了十多亿不信仰宗教,其他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如果认为宗教是迷信、是愚痴,恐怕不合理。而且,可以看到很多宗教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延续下来,留存于世间,如果这些宗教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有些宗教的教义可以说是人类终极的精神价值观。
尤其就你们而言,将来会从事新闻工作,如果要采访一位宗教信仰者,那么首先需要了解他的信仰。现在国外的很多记者要采访任何人,都会先了解对方信仰什么,因为如果对此不了知,那在交谈时有一句话跟对方的信仰冲突,就可能激怒他,导致谈话不欢而散。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与人沟通的能力非常珍贵。
的确如此,这种能力在任何场合都用得上——与家人相处时,与同事相处时……而其他的能力并非如此,比如精通物理、化学等知识。
世界上的很多成功人士,像政界的普京、奥巴马、撒切尔夫人,以及一些宗教大家、商界精英,都非常擅长与人沟通,以此使得很多事情轻松得以成功。
说到“成功”,我接触的很多大学生、大学老师,都非常希求成功,总是想:“我什么时候能成功?”其实不同人获得成功的方法不同,时间也不同。有些人年轻时就大展宏图,有些人到了中年才功成名就,就像有些花冬天吐蕊,有些花夏天绽放,有些花秋天展颜,而有些花春天就竞相争妍。
比如杨振宁教授35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齐白石则是大器晚成,直至57岁仍然默默无闻,70岁左右才开始为人所知,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然而如今有些人在感情或事业上稍遇挫折,就患上自闭症、抑郁症。比如中国现在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为什么?就是这些人内心无法承受挫折所致。其实你的所求并非只在一个地方能得到,在一个事业中失败了,可以去开拓另一个。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竞选失败以及种种磨难,但是他面对这些挫折并没有气馁,而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该伤心时伤心欲绝,不该脆弱时脆弱不堪,平时看起来似乎很健康强壮,说起话来也洋洋得意,但是遭受一点点挫折时,比如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遇到一件不顺心的小事,立即就灰心丧志、一蹶不振。其实这非常不好,佛教讲人要勇敢前行、精进争取,这很重要。
摘自与人沟通的智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