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临死时还应该发这个愿
第四课
《日常禅修窍诀》讲记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接下来应如是思维:不独自己一人,所有众生都难逃死亡规律。无尽轮回中,我与其他众生虽历经无数生死流转,但除感受死亡痛苦外,从未曾赋予死亡任何意义。如今,我应力争使死亡富有价值与意义。】
接下来要思维,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不要特别着急地痛哭、呼喊,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而应该这样观想:“不仅仅我自己会死亡,其实所有众生都难逃死亡的规律。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与其他众生虽然经历了无数生死流转,但是除了感受生死的痛苦以外,从来没有赋予死亡任何意义。这一次,我应该力争使死亡富有价值和意义。”
众生一直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生生死死、起起落落。但是,每一次流转只不过是在轮回中多了一次生死,并没有解决大的问题。那么这一次,我们应该想尽办法使死亡富有意义。
怎样才能让死亡富有意义呢?就是在临死的时候观佛陀或观无常,这是很重要的。在座的各位可能学过《地藏本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这部经中讲:临死的时候,如果听到佛菩萨的名号或大乘佛教的一个偈颂,除了造五无间罪的人以外,都不会堕入三恶趣。这些教言都是很有意义的。
01
拓展内容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六》:“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彼人当得诸佛摄护深种善根。于多佛所尊重恭敬。
是故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如来大威德已。勿生疑惑勿起犹豫。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能于七昼夜中。专注系念心不散乱。
思惟如来广大威德。随所思惟。深固作意深固信解。随其悟入过七昼夜已。应当严洁敷设种种供养之具。着新净衣起清净心现前谛想。即于是夜得见如来。
若复不能依其法式或有所减。但能专注一心者。是人临命终时。亦得如来为现其前。”
《佛说灌顶经》云:“普广菩萨又白佛言。若人在世不归三宝不行法戒。若其命终应堕三涂受诸苦痛。其人临终方欲精诚归命三宝。
受行法戒悔过罪衅。发露忏谢改更修善。临寿终时闻说经法。善师化导得闻法音。欲终之日生是善心得解脱不。佛言普广菩萨摩诃萨。
若有男子善女人等。临终之时得生此心。无不解脱众苦者也。所以者何如人负债依附王者。债主便畏不从求财。此譬亦然天帝放赦阎罗除遣。及诸五官伺候之神。反更恭敬不生恶心。缘此福故不堕恶道解脱厄难。随心所愿皆得往生。”
【还应继续思维:此等内外所摄一切未来、过去、现在诸法,全为刹那生灭之无常本性。所有有为法中,有些相续马上灭尽,如闪电、水泡等般迅疾;有些则如此世界一样,相对而言相续持续时间稍长一些。】
还应该继续思维:里里外外的一切法都是刹那无常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亲眼看到,也能想象得到。
在所有的有为法当中,有些法的相续在产生之后马上就灭尽了,如闪电、水泡一样迅疾,像一些小虫、一些人在出生的当晚就离开了。
而有些法相对而言比较坚固,比如这个娑婆世界、一些水利工程,其相续持续的时间就稍微长一些。
02
拓展内容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如《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
意思是说,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
尤其是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
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而且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越来越向我们逼近,在何时何地死去原本就无法确定,谁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间不会命归黄泉。
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
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对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但因为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至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正当我们沉湎于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死主阎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到那时,纵然拥有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也都无济于事;
即便钻进一个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面围绕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只能是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
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无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护),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因此我们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摘自《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不过无论相续多短多长,不灭尽之法无有丝毫存在可能,所有器情世间最终全部灭尽无遗。】
不过,无论相续多短、多长,在这个世界上,不灭尽的法丝毫不可能存在。生命无常、万法无常的道理,对每个人来讲都很重要。正因为无常,所有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最终都会灭尽无余,不可能剩下任何一个法。
【如来最终都示现涅槃,我一介凡夫更勿需多言。佛陀因此晓谕我等:一切有为法尽皆无常。】
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所有如来,最终都会示现涅槃,我们这些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佛陀知道这样的道理,以总结性的语言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
03
拓展内容
在此贤劫中,以往出世的胜观佛、宝髻佛等七佛,及其不可思议的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虽然曾经以三乘佛法利益无量无数的所化众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诸佛都已趋入涅槃,他们的教法也依次隐没。
在现今的这一教法中,尽管各大声闻及其五百阿罗汉眷属众也曾纷纷现身于世,但他们同样都依次于法界中趋入无余涅槃。
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过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及二胜六庄严、八十大成就者等等,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
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大佛陀广转成熟解脱F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之后又涌现了旧派(宁玛巴)的索宿努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
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当时来了许多猎人。他们问:“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一言不发,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
于是乎这些猎人开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没有能够射中,接着他们又将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可是尊者却纵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最后猎人们在尊者的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怎样也烧不起来。
尽管曾经出世这样的大成就者委实不乏其数,但最终他们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留存而已。
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由恶劣习气相连,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这一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起三门应当策励行善修福。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
摘自《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坐禅三昧经》中说:“世界若大小,法无有常者,一切不久留,暂现如电光。”大世界也好,小世界也好,常法都不可能存在;一切法不会停留很久,就像闪电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稍纵即逝。
因此,我们死的时候应该有所把握。现在不知道是因为核辐射、化学物的干扰,还是因为垃圾食品的危害,很多年轻人得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有些人突然间就到了癌症晚期、无药可救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也不要那么失望:“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啊?跟我同年的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死,我怎么现在就要死了呢?”别人死不死跟你没有关系,你该走了,对吧?这个时候就应该想:“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
【然而可怜众生却不知有为法之规律,他们不喜分离、死亡,对聚会、出生倒欢欣鼓舞,】
我们一般都是这样的,对死亡、离婚、分离特别伤心,而对诞生、聚会却欢欣鼓舞。人们经常说“祝你生日快乐”,但是用智慧来观察就会发现,人们过生日的那一天,其实也是往死亡迈近了一步。所以,一方面应该祝你生日快乐,另一方面也应该祝你……(众笑)
【正因贪执轮回,故而反复旋转于轮回中。此次我应将即将到来之死亡作为自己难得之善知识,从中了知并抉择一切有为法尽属无常之理。】
正因为贪执这个轮回,所以我们反反复复地旋转于轮回当中。这一次,我应该将即将到来的死亡作为非常难得的善知识,从中了知并抉择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道理。观修无常是很重要的修行,我们要经常观修。
04
拓展内容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执著的许多法,实际上没什么可执著的。就拿每个人最爱执的“我”来说,若以中观推理或上师窍诀进行观察,五蕴的暂时聚合是无常的,没必要对其耽著不舍。
《大智度论》中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奉命出远门办事,晚上住在无人的破屋子里。半夜时来了一个鬼,身上背着一具尸体。
他吓得全身发抖、毛骨悚然。不久又来了一个鬼,说那尸体是他的,骂前面那个鬼为什么偷他东西。两个鬼为此争斗起来,互不相让。
经过一阵争执,先来的鬼说:“我们不要争了,这里有个人,让他评判尸体究竟该属于谁。”
那人听后特别害怕,心想:“这两个鬼的力量都很大。如果我照实说,后来的鬼一定发脾气,加害于我,说实话就会死;假若不说实话,先来的鬼也会发脾气,加害于我,说妄语也会死。既然都免不了一死,我为什么要说妄语呢?”于是他回答:“这尸体是前面鬼带来的,应该属于他。”
后来的鬼听了,果然大发脾气,暴跳如雷,把他一只手拔下来,扔在地上。先来的鬼就从尸体上取下一只手,补回他身体上……
如是这般,后来的鬼把他两臂、两脚、头、胁等全身各部分都拔下来,先来的鬼就用尸体的相应部分又给他补回去。随后,这两个鬼共同将他被拔下的残肢吃掉,擦擦嘴扬长而去。
事后这人再三看看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我母亲所生的身体,已被这两个鬼吃掉了,而现在这个身体,尽是别人的身肉,那我到底是有身还是无身?若说有,这些都是别人的;若说没有,现在这个又是什么?”
于是他跑到众比丘那里,把自己的经历详细讲了,询问他们:“我是有身还是无身?”诸比丘说:“身体上本来就没有‘我’,‘我’只不过是五蕴假合,并非真实。”他的根基不错,听后豁然大悟,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我们的身体若详细观察,跟尸陀林中的尸体并无差别,然由于无始以来的迷乱执著,每个人都把它误认为是“我”,进而为此造业受苦,这是非常不值得的。因此,通过这样的观察,大家要认清五蕴不是“我”。
【我自己临死时需如此作意:生生世世中都愿我了知万法无常之真谛,并不贪执一切有为法,愿我此愿必能实现。祈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我!】
如果我们确定自己已经不行了,在临死的时候要这样发愿:我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但愿我生生世世都通达无常的真谛,并且不贪执一切有为法——因为贪执有为法让我不断地流转轮回、如此痛苦,愿我此愿必能实现。祈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一切诸佛菩萨一定要加持我!
如果我们这样发愿、精进修行的话,确实是能成功的。《分别功德论》(《分别功德论》:“舍卫城中。有清信士夫妇二人。无有子侄。二人精进心存三宝。时妇早亡。即生三十三天为天女。端政无双天中少比。女自念言。谁任我夫。以天眼观世间。见本夫以出家学道。年高闇短专信而已。常以扫除塔庙为行。见其精勤理应生天。必还为我夫。时处静室。夜坐思惟霍然见明。怪其有异举头仰视。见有天女问其所由。从何而来。天女答曰。我从三十三天上来。本是君妇。今为天女。天上无任我夫者。观君精进应还为我夫。是以故来白意。语讫忽然不见。还归天上。时老比丘自是以后倍加精进。兼更补缮故庙。晨夕不懈。积功遂多福德转胜。乃应生第四兜率天。天女复以天眼观之。见其乃应生第四天。复来语言。积精进已过我界。我不复得君为夫。语讫还去。比丘倍更精进胜于前时。昼则经行。夜则禅思。心意转明思惟四谛。如是不久遂得罗汉。”
)中说,以前印度舍卫国有一对夫妻,生活过得很好,但是膝下没有子女,后来妻子离开了世间,丈夫就到寺院出家了。妻子生前对三宝有信心,经常供养僧众,以此功德转生为三十三天的一个天女。
她在整个天界观察,都没有找到适合当她丈夫的人。后来,她以天眼观察到,她原来在人间的丈夫已经出家,在寺庙里禅修,并经常在塔庙中扫地,为僧众做事情,因为他非常精进,以后理应转生天界与她为夫。
有一次,当他正在打坐的时候,天女显现在他面前,老和尚问:“你是谁?”她说:“我是你以前的妻子,现在转生到三十三天了。我通过天眼观察,如果你继续精进修行的话,以后肯定能转生天界做我的丈夫,所以我来告诉你。”
天女说完就走了,老和尚非常欢喜,更加精进地修行。因为他修得太精进了,天女再次用天眼观察的时候,发现他的善根已经超越了三十三天,可以转生到兜率天了。
那天女就上不去了,于是她又下来跟老和尚说:“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在一起了,因为你已经超胜了我,你可以转生到兜率天了。”老和尚更加精进地修行,后来他没有转生天界,而是即生获得了圣果。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讲,发愿也好,修法也好,如果心特别切的话,未来的前途就可以不断地转变、切换。《百业经》中讲,有的人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很好地修行,就会转生为母狗;但后来因为他遇到了善知识,就不需要转生为动物了,有这样的因缘。
05
拓展内容
(1)一只母狗
——恶口骂僧 累世转狗
一时,佛在舍卫城【古称奢婆提城,位于灵鹫山附近】。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母狗。
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 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
如来的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恒时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兴盛,哪些众生衰亡;哪些众生具损害性,哪些众生具善根性;哪些众生堕恶趣,哪些众生从中得解脱;哪些众生具 七圣财,如此等等都了如指掌。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如来时刻观察众生的种种因缘,圣者罗汉也是如此。
当时,世尊十大弟子之一的圣者舍利子,以声闻慧眼观察世间,发现度化施主的因缘已成熟。一日晨,尊者身披袈裟、手持钵盂到舍卫城去化缘。
临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远相迎,跑来舔蹭尊者的双足,且不停地摇动尾巴,然后右绕三匝,显得非常恭敬。施主见之,心下感叹:此狗虽为旁生却能如此恭敬比丘,看来很有善根,这位比丘也肯定是位大德;
一个旁生尚能如此,自己作为人更应恭敬承侍。于是他亲自迎请舍利子到家应供,尊者默许。施主满心欢喜地敷设高座,亲手供养饮食,尊者如理受食毕,准备洗钵,施主便请求传法。
舍利子以神通观察他的根基、意乐及随眠烦恼,传授了相应的佛法。因闻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施主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 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
施主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广行布施,求施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然其财源却如井水般令众生取之不竭。他经常请舍利子应供,同时也为母狗求法,它亦能以恭敬心来听受尊者所传相应之法。
施主感念自己能得圣果源于母狗的恩德:若不是它去迎接尊者,自己就没有供养尊者的机会,更不可能得到圣者的果位。从此,他更加善待这只母狗。
一日,母狗生病,施主请尊者前来诵经加持。舍利子尊者即为之传讲“诸行皆无常、诸行皆痛苦、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灭”之法。尊者说:“如若对我生欢喜心,即使是堕入旁生界的众生也能从中解脱。”说完就离去了。
不久,母狗去世,施主前去请问尊者如何处理,尊者说:“将母狗的尸体置一静处。虽然它的肉体会腐烂,但骨架以后会有很大的用处。”施主听后便按照尊者的吩咐将母狗的尸体放在一个非常寂静的地方。
母狗死后转生为施主之女,相貌端庄、眉毛黝黑、鼻形妙高、头如伞盖、双臂修长、身色金黄,具有各种相好。施主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油等喂养。孩子亦如海中莲花般成长起来。
稍长,舍利子让她去听法,由于正值豆蔻年华,性情娇纵,她不肯前去闻法。舍利子就把静处母狗的骨架放在她的面前,令她忆起了前世的因缘。
女孩内心无比忧愁,思维尊者于己有极大恩德:自己是依靠在舍利子尊者前闻法的加持,才得以脱离旁生界,幸获人身。
因此,她满怀感激之情,立刻于尊者前闻法。舍利子观察她的根基、界、意乐、精进及随眠烦恼,传予相应的法门,她以智慧金刚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位。
得果后,她对舍利子尊者恭敬顶礼:“我今已得圣者果位,愿意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持梵净行。”尊者说:“出家可以,但必须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得到父母允许后,舍利子把她带到众生主母前落发出家,披上袈裟,受具足戒。
众生主母为她传了相应的佛法。她精进修学,最终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具足种种神变,受到天、人的赞叹和恭敬。
想到往昔做狗时舍利子为己传法,今为人时尊者又为己传法,因而对舍利子深怀感恩之情,经常顶礼尊者并说:“尊者,是您把我从旁生界中救出来的,对我恩重如山;而今又将我从轮回中救度出来,使我得果。”
舍利子身旁的比丘们常听她说这类感激之言便问尊者:“为什么这位 比丘尼天天说‘非常感谢您,您使我从旁生界得到解脱?’”尊者反问他们:“你们还记得施主家的那只母狗吗?”“记得!那只母狗对我们很好。”尊者说:“这位比丘尼就是它的转世。它在我传法之时数数生起欢喜心,死后转生为施主的女儿。因她回忆起前世,所以经常说感激我的话。”
众比丘听后,对因果生起极大信心,又前去启问佛陀:“世尊,此比丘尼以何业感转成狗身?后以何业感转为人身?又以何因缘对佛陀与舍利子生极大欢喜心,并在您的教法中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请佛陀明示。”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她前世业力与今世的因缘所致。所谓前世的业力是: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施主家有位相貌庄严的女孩,长大后对迦叶佛生起无比的信心,并在其教法下出家。
她精通三学、具足梵行、清净戒律等等有诸多殊胜功德,故成为传法上师,得到各种饮食、衣药等许多供养。她暗自思忖:我一个人享受这么多供养,没有很大的意义,应当发心将这些财物供养僧众。
后来,她将每次所得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求僧众帮忙,但大家都说:‘我们诵经很忙,总不能舍离善法去帮你吧。’这位比丘尼顿时生起大嗔恨心口出不逊:‘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像母狗一样。
’她骂僧众‘母狗’极不应理,造了很大的恶业。僧人们问她:‘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比丘尼生气地说:‘你们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
僧人们告诉她:‘虽然都是出家人,但我们当中有已得果位的圣者,你毕竟是个凡夫,这样恶口骂人造严重罪业,将使你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所以,你应该以猛烈的悔心来忏悔。’这位比丘尼觉得言之有理,便在后半生中更加精进地行持净戒,常求忏悔,临终时发愿:愿我一生中持戒供养的功德使我能生生世世投身富贵之家,相貌庄严,并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出家证罗汉果!
同时又发愿:愿我恶口谩骂僧众的业果不要成熟!尽管她临终时如是发愿,但以此恶业仍于五百世中转为母狗,尔后余愿也如实成熟。这是她前世的业力。今生的因缘是因她为母狗时对舍利子生起欢喜心和信心,以此转为人身,得证圣果。”
摘自《百业经》
有时候,我还是感到很欢喜的。现在,佛教徒的数量可能比较多,虽然不一定都修得特别好,但是很多人在学佛以后还是减少了很多恶行。
如果没有学佛的话,有些人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做各种非法之事,甚至杀害众生,天天点杀,吃鱼、吃海鲜;学了佛以后,虽然不能断掉所有恶行,但至少会断掉一部分。这种功德在你的今生或来世是可以现前的。
所以,我们做一些事情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看到大家在即生当中有这样的转变、有所成就,也感到非常欢喜。
有些发心人员为大众做事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烦心,因为要满足那么多人的要求,会有很多压力和困难,自己的身体也不行,心力也撑不住。
但是就像《大乘经庄严论》中所讲,菩萨为了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种下善根,百千万劫留驻在轮回甚至恶趣当中都心甘情愿。与菩萨的精神相比,我们累一点、苦一点也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另外,我们平时也要发这样的愿:不要被实执束缚,希望诸佛菩萨经常加持我们!
未完待续
临终时,用上这个简便又重要的修法(17)
至此境地,方可叫做真正修成了寂止(12)
若你能踏实去修,这就是你的未来!(11)
对!这就是所有禅修中,最好的禅修 (4)
匆匆一生,总该有个不一样的七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