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Back

【上师开示】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2-17



身处随圣之境地,

依于殊胜之正士,

己发宏愿积大福,

此四大轮汝具足。

四轮人身是佛经中的一个比喻。打个比方,你要到很远的地方去,靠步行的话,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而依靠四个轮子的车,则可迅速抵达目的地。(古代没有飞机、自行车、摩托车,在地上,四个轮子的车是最快、最安全的。)同样,我们若想快速前往解脱之道,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必须依靠这种四轮人身。


所谓的四轮,是在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一、“身处随圣之境地”:是指依止顺境,处于人间或天界中。有些讲义说,得到人身才有解脱的机会。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也可以解脱,但从别解脱戒所依的角度讲,不像人身有那么好的机缘,不过天人毕竟比三恶趣有福报,所以有些大德或成就者也有转生天界的现象。


或者解释为,我们应依止适合修行的寂静地方,远离容易生烦恼、嘈杂喧闹的恶劣环境。古德先贤也特别重视环境的选择。孔子曾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特别杂乱的地方,他永远不会居住。有一个上师也讲过:“我愿意居住的地方,是离婚率比较低、青少年犯罪现象比较少的地方。”


二、“依于殊胜之正士”:指依止殊胜大德。一切解脱均依赖于上师和同行道友,所以,我们要依止有道心、有智慧、有悲心和利他心的正士。


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修行圆满,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我经常要求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就是因为共同学习的力量非常强。跟见修行果一致的大乘道友共同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想一个人好好修行,其实你的修行功夫尚未得以稳固之前,这样做恐怕比较危险,如果离开了上师和道友,修行不一定会圆满成功。


三、“己发宏愿”:是指要发宏誓愿。我们行持任何一个善法,均应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摄持,哪怕坐一座禅、念几分钟课诵,闻思修行、放生、转绕等,也要回向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快乐,为利益众生和成就佛果而默默发愿。


若没有这样发愿,就算做了很大的善事,善根也不会广大。我们学过许多大小乘经典,里面都说如果在佛前发誓愿,将来定会得以现前。所以,即使你在佛前供一盏灯、点一根香,心里也应该发善愿。我常看见很多男女老少在寺院里拜佛烧香,他们发的愿就是“让我家庭平平安安”、“让我生意兴隆,多赚一点钱”,这种发愿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积大福”:指往世中曾积累广大福德。我们今生能遇到大乘佛法,依止殊胜上师,有机会修持无上佛道,并不是平白无故、无因无缘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累过广大资粮所致。我们现在仍要不断地积累资粮,若没有资粮,获得究竟佛果是不现实的,这在《宝鬘论》等诸多经论中也讲得非常明白。


综上所述,这四轮是趋入解脱不可缺少的途径。其他的四轮马车有没有也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要依止顺境、亲近正士、发大宏愿、积累福报,这四大轮不可缺少。倘若少了其中一个,就如同车子少了一个轮子,修行是不可能圆满成就的。这四轮与不离空性、不舍众生也有很大关系,若能经常行持,一切邪魔外道无法加害你,因为对誓言坚定、常行善法之人,佛陀会时时加被。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无论在哪里看到佛像,都应该心存恭敬。我们出门如果到东方去,心里应观想东方有无量佛陀,“我要顶礼供养东方的诸佛”;如果到西方去,西方也有无量佛陀,“我要顶礼供养西方一切如来”,这样想的话,功德也是非常大。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