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42课-阅读参考
一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共同加行内容回顾
1、都有什么内容
四种厌世心——生起出离心的方法;解脱的利益——为了让我们对于解脱果产生兴趣,必须大概介绍解脱果的状态;要获得解脱果必须依止善知识,获得解脱果的最殊胜助缘就是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介绍了依止善知识的必要性、要依止上师的法相,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可以获得正法,获得正法之后如理地修持,在上师的加持、引导之下自己慢慢去实践正法;在宣讲善知识法相的同时,也讲了合格弟子的条件和标准。
2、为什么要讲弟子的法器:佛陀不度无缘之人
(1)不是随随便便的缘就可以成为所
一个随随便便的缘,或者说在寺院里烧过一支香,都算有缘,但是这个缘要成为佛陀所调化的法器还远远不够。
(2)修学解脱道需要比较深的因缘
作为弟子要被调化,必须要生起解脱的心,要修持解脱道,要真正对佛法产生信心、想要修持,要真正地依止佛陀学法等等,这需要比较深的一些因缘,或者说需要相续成熟到一定阶段,需要比较深的善根和福德,才能成为佛陀所调化的有缘之人。
(3)这是不是佛陀不慈悲
这不是佛有没有慈悲心的问题,佛陀是有慈悲心的,他也有能力教化我们,但关键是你自己愿不愿意,或你能不能够被调化,还要观待你自己的因缘。
(4)对不同众生有不同调化方式
A. 对够格的弟子
如果弟众的根基福德够了,相续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部分上师、善知识就会摄受他们,给他们讲法,不断地督促他们修行。
B. 对不够格的弟子
依止上师应该是为了解脱,佛陀出世是为了让众生解脱的,上师化现善知识的形象最主要的工作其实也是讲解脱道。但如果弟子的法器、根基不够的话,可能也不一定给他讲法,但不管他也不行,这时候就会有折中的方案,上师会用各种手段和他结更深的因缘,让他培福,让他参加放生等诸如此类的善法,维护他对佛法方面兴趣、信心,上师把这些还不具备法器的弟子培养成能够接受正法的状态,可能要付出多生累世的努力。
(5)我现在还不是法器怎么办
A. 作为弟子要观察一下自身,如果自己大致的方向还可以,细微方面还不具备的话,那就要去调整,要充实、圆满自己的法器。如果自己的信心不够,就想怎么样培养我的信心,如果自己的悲心不够,就想怎么样培养我的悲心,哪个论典里讲悲心讲得多我就要学,学完之后就去修。修了之后框架就有了,只不过里面细节可能不够,这时候通过修法可能就充实起来了,你的法器就比较饱满了,就可以真正地接受正法。
B. 必须要修持福德资粮,或修持共同加行等等,要通过不断地积资和净障,把自己相续中的福德培养到一定的高度,把相续中的业障清净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了弟子的标准或者及格线之后,就可以成为被调化的弟子。
(二)不共加行
1、要走大圆满正行路线的人的必经之路
不共加行就靠近大圆满的正行了。如果你走的是净土或者其他路线,那么《大圆满前行》里的这五支不共加行你可能就不需要走了。
修行是大同小异的,大的方面是一样的,修五加行或者修净土正行的加行修法、修禅宗的加行修法可能有些不一样,但是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2、有了它后面就是正行
(1)这是大圆满的不共加行。我们的相续跟随它的引导去修,修完之后我们就会积累起可以接受大圆满正行的很多条件,相续培养得比较成熟了,后面给你做大圆满龙钦心髓的灌顶,或者说是接受大圆满龙钦心髓的正行。
(2)《大圆胜慧》是正行,它里面不共的修法,区分有寂或者直指心性还有托嘎的修法等等,都是和加行息息相关的,如果现在把这些加行修好,就可以顺利地授受正行灌顶,然后修持正行的窍诀,所以它是不共的加行。
(三)颇瓦法
1、颇瓦法是一种保护
如果在闻思过程中死了,还没接触到正行就死了,那就可以修颇瓦,通过颇瓦的方式就直接到极乐世界去,获得解脱。或者说在修正行的过程中没有证悟也可以通过修颇瓦的方式走。
2、不是说闻思没用
比如我在闻思的过程当中死了,死了之后现在所闻思的功德就会作为临终或者后世的资粮,它照样是可以起作用的。
3、修颇瓦法我们还需要补课
(1)要了解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来增加往生的意乐
如果我们要修持极乐世界就有必要了解阿弥陀佛的的愿力,他自己发愿的情况,他成佛之后摄受众生的情况,还有他自已发愿形成的、善根形成的极乐世界是怎么样的情况,它的环境是怎么样,他的眷属或者极乐世界里面的人民是怎么样的,它的福利是怎么样的,对我们修法的帮助。了解完之后再对比娑婆世界的种种不如意,自己就生起一个想要往生的意乐。
(2)座上座下穿插进行
座上修颇瓦,下座了就把讲净土的经论拿出来看,了解极乐世界,了解阿弥陀佛,培养自己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娑婆世界种种不好的方面和极乐世界很好的方面去对照,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座上修的时候,真正生起出离心来修,以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来修,这很关键,你的意识总是在缘这方面的法义在精进,就很容易修成。
(3)为什么要补这些课
颇瓦法其实方法很简单,最关键一点就是信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心,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加持,要相信法的加持,如果没有这样信心的话是很难修成的。但必须要对阿弥陀佛方方面面都有相当程度的了知、熟悉,才能够生起信心。
二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祈祷上师无量光佛修“舍”字法往生
1、原文
唉玛吙 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百倍信心彩虹萦绕中,皈处总集根本之上师,身非庸俗而为清澈身,吉祥无量光佛本体住,当以强烈敬信而祈祷,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趋入密严刹土祈加持,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
这样将以上全文完整地念诵三遍之后,再从“当以强烈敬信祈祷”到结尾念诵三遍,然后将末尾“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这一句念诵三遍,在这些时候一定要满怀对上师怙主无量光佛的诚挚敬信,一心专注在觉性自心所依的“舍”字上,然后舌头抵住上腭念诵五遍“舍”,同时观想觉性自心所依的红色“舍”字,随着淡绿风团明点而起伏波动并且越来越高,最后从头顶梵净穴出来,与此同时念一声“贺嘎”,观想这一“舍”字如同勇士射箭般融入无量光佛心间。
又如前一样明观心间“舍”字,专注所缘并诵七遍或二十一遍“贺嘎”,虽然其他宗派有念“贺”时观想上升、念“嘎”时下降的传统,但自宗并没有观想下降的传统。念完“嘎”以后,再如前一样念诵“顶礼供养……”祈祷文并尽力念修“舍”字法,接着再念“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七遍或三遍。
2、祈祷偈颂的释义及分析
(1)“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
A. “了义密严剎”就是极乐世界。有些地方讲密严剎是释迦牟尼佛的剎土,也有说密严剎是报身剎土的异名,这个地方的密严剎就是指极乐世界。
B. 有些经典中讲,极乐世界可以是化身剎土,因为有很多凡夫;也可以是报身剎土,因为一地以上的菩萨到了极乐世界,能够直接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也可以是法身剎土,因为阿弥陀佛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这时候就是一个法身剎土。
C. 虽然阿弥陀佛自己、一到十地的菩萨、凡夫、声缘阿罗汉在极乐世界所见不同,但是地方不会变化,剎土就是一个,不同的境界而已。类似于现在多维空间的概念,互相之间也不会冲突。你的境界清净了之后,自然就见到报身剎土了,你见到的就是报身佛。如果你成佛了,就会显现法身,所以极乐世界也叫做了义密严剎,它是非常了义的净土。
(2)“百倍信心彩虹萦绕中”
百倍的信心就是非常强大的意思,或者说比现在信心更加强烈的信心,或者说具有智慧、大悲心所庄严的信心。
(3)“皈处总集根本之上师”
A. 释义
所有皈依处的总集就是根本上师。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处,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三根本是我们的皈依处,上师也是三的总集;本性空、自性明、大悲周遍也是皈依处,上师也是它的总集。所以说根本上师是所有皈依处的总集,具备所有佛法僧的功德。
B. 分析根本之上师是皈处总集的信心哪里来
a. 宿世善根
很多传承上师的传记,比如《密宗大成就者奇传》里面的一些案例,还有米拉日巴尊者依止上师的案例,这种弟子依止上师时的信心的确非常非常稳固,他的宿世的善根特别深厚。
b. 闻思
有些人可能宿世的善根不一定那么深厚,但是他在今生很认真地去积资净障,法义该学的学,该修的修,法义已经融入到相续中,完全改变了他的相续,通过他自己的精进产生了应该有的真实的信心。
(a)不了解的话信心就比较虚
我们如果要产生一个比较好的信心,有时候说要对上师产生像佛一样的信心,必须要了知佛具备什么样的功德;还是要知道三宝的总集:佛宝是什么、佛宝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法宝是什么、法宝的自性、法宝功德、僧宝的功德;三根本的总集,加持的根本,悉地的根本,还有事业的根本等等,这些都需要了解。如果对这些不知道,那你对上师生起和佛一样的信心很模糊。
(b)了解之后看起来信心有退失
以前不了解到底什么是佛,什么是佛陀总集的概念,懂了之后可能就发现:以前我认为上师是三宝总集,自信满满的:上师就是三宝总集,就是三世佛的化身。而现在学完之后,我就不能确定了。这是个好事情,因为以前你的信心是虚的,现在和以前比较起来,似乎你的信心是退了,但它是比较真实的。
(4)“身非庸俗而为清澈身”
A. 释义
上师的身体不是现在庸俗的样子,是一个光明的清澈身,具有真实的、断证功德的智慧,是殊胜无为法的体性。
B. 分析
a. 关于上师示现庸俗身
(a)上师在凡夫众生前示现为庸俗身体的必要性
因为众生的心很复杂,分别念特别多,上师为了利益众生的必要,一定要显现成和我们一样的样子,显现和我们一样的身体,一样的生老病死、行住坐卧,然后才能够和我们亲近,接近我们,我们才容易跟他学习。
(b)对非凡夫众生不需要如此示现
对上师自己的本体来讲,并不需要示现为庸俗身体。对菩萨也不需要这样示现,他们的相续已经高度调伏了,相续已经很清净了,在报身刹土里不需要凡夫世界里的这一套。“佛陀的报身常住”,永远不入灭,因为没有示现入灭的必要。
b. 能不能把上师的“清澈身”观想为一个光团
这时我们观想上师,要观为清澈的,光明智慧的身体,显相上是光明的自性。他的本体不只是一团光,光也只是色法的自性而已,关键是他的外表显现光明的形象,本体是智慧身,他真正是具有所有证悟智慧的本体。
3、念诵的方式
(1)“贺嘎”要怎么念
A. 发音问题
有些是“贺”、“嘎”把两个区分得特别明显,有些不明显,就带点尾音,带一下,“嘎”字是非常小的声音。传统是不一样的,按照传统去做就行了。
B. 声音大小问题
有些人觉得念佛号不重要,念“贺嘎”重要,而且声音要大,觉得是自己的声音大把头顶梵净穴冲开的。其实不是声音大,是信心,有了信心,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还有法义、观想本身让你开顶的。
C. 观想问题
a. 其他往生法的传统,念“贺嘎”的时候,“贺”字上去了,念“嘎”字的时候,送上去的这个“舍”字从阿弥陀佛的心间又落回自己的心间,重新念“贺嘎”,“贺”字上去的时候,“嘎”字又落回来。把落回来的这个次第观得很清楚,有的传统是这样的。
b. 自宗按照《龙钦宁提》的往生法来修的话,不需要这样观想,没有这个传统,送上去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在心间一刹那重新再观一个“舍”字,因为是训练,再观个“舍”字,送上去之后,它不再回来,然后重新再观一个“舍”字。
(2)观想“舍”字融入无量光佛心间时风团怎么办
有些上师们讲,风团不跟“舍”字到阿弥陀佛的心间,就把“舍”字送到梵净穴,把“舍”字送上去,自己再落回心间,这个时候观想就完成了,然后重新在风团上面再观一个“舍”字。
(二)《入草往生法》
1、原文
最后念诵由竹庆派所传下、伏藏大师日月佛所造的《入草往生法》这一简略祈祷文:顶礼佛陀无量光,祈祷邬金莲花生,大恩根本师悲摄,根本传承师引道,加持修成往生法,依此捷径趋空刹,吾等从此命终时,加持速生极乐刹。这一祈祷文的末尾一句“加持速生极乐刹”念诵三遍。再如前一样尽力念修“舍”字法。随后也像前面那样念诵“顶礼供养皈依……”
2、祈祷偈颂释义及分析
(1)“祈祷邬金莲花生”
A. 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阿弥陀佛的本体,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阿弥陀佛的心间,红色的“舍”字放出光明,光明照到达那郭夏海的莲花上,“舍”字刹那间就变成莲花生大士。
B. 平时我们祈祷金刚七句或者念诵莲师心咒,其实也是在和阿弥陀佛在结缘。
(2)“根本传承师引道”
A. 根本上师和传承上师。所有的传承上师可以是大圆满龙钦心髓的传承上师,也可以是颇瓦法的传承上师。龙钦心髓颇瓦法和龙钦心髓的传承上师应该是一样的。
B. 在有些画像里,有阿弥陀佛,还有传承上师,显现在空中,接引亡者趋向于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在修法的时候,根本传承上师引导我修法的路,加持我修成;死亡的时候引导我趋向于极乐世界。现在习惯性地去祈祷,临终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想得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观想他们、祈祷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往生。
(3)“加持速生极乐刹”
A. 在临死修颇瓦的时候,把自己的心识观想融入阿弥陀佛,然后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刹那就走了。这是最好的,不经过中阴。
B. 在汉地净土宗里也说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然后莲花接引,跟着阿弥陀佛就回到极乐世界去。这里是直接观想和阿弥陀佛融为一体,融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
3、念诵、祈祷阿弥陀佛“顶礼供养皈依……”
(1)念诵“顶礼供养皈依”阿弥陀佛圣号时间可以长一点
A. 在念诵“顶礼供养皈依”阿弥陀佛圣号的时候,就看你修的时候用多长时间,如果这一座我可以修两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我就可以安排佛号念长一点,一心一意地祈祷,阿弥陀佛一定要加持我修成!因为这个修法主要是阿弥陀佛的加持。
B. 念得太多,心要散的时候,就不要念了,开始观想,专注中脉中的“舍”字,再修“舍、舍、舍、舍、舍”“贺嘎”,修了之后,再开始祈祷,反复这样做。把信心和这些修法配合起来的话,很快就可以修成。
(2)念诵“顶礼供养皈依”有诸多必要
念阿弥陀佛的佛号是在和阿弥陀佛相应;念佛号也可以积累资粮,它本身是积累资粮的一种方法;还可以清净自己的障碍;也可以具足很多的顺缘。
A. 现在多祈祷阿弥陀佛,在我们修往生法的过程中,帮助我们遣除违缘、障碍。从现在到临死之间的障碍不要发生,不要让我退失信心,不要让我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障碍一定要遣除;还有临终的时候,千万不要出现障碍。这个是很重要的。
B. 有些人一直修,不祈祷,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遣除,这个也有。但我们祈祷一下,做一个保险,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你这样祈祷、这样回向,它就会这样成熟,缘起的力量就是这样的。
(三)《天法往生法》
1、原文
接下来念诵由白玉派传下的《天法往生法》仪轨的祈祷文:唉玛吙,极其稀有怙主无量光,大悲观音大力金刚手,我等专心致志而祈祷,修成往生深道祈加持,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
末尾一句颂词(“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同样重复三遍,接着再像前面一样念修“舍”字法。
2、念诵音调的问题
不仅上师老人家念过颇瓦法,还有法王如意宝、龙多活佛念诵颇瓦的录音,这些都是力量很大的仪轨,圣者念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去学。音调也有加持,在不同的传承里面有不共的念诵,如果能念的话就念,如果觉得不喜欢那个音调或者念不来,朗诵或用你自己的音调也行,主要不是这方面,信心和祈祷是重要的。
(四)后两个仪轨的传承问题
1、原文
后面这两个祈祷文不是龙钦宁提派的仪轨,因此并非持明无畏洲所传下来的,但是竹庆仁波切与贡钦仁波切等传下来,一脉相续,一直传到多哲仁波切。我的至尊上师也曾按照他们的讲法传授过。本来多哲仁波切也有塔波仁波切所传下来的噶举派往生法引导的传承,并编写了念诵往生法的祈祷文,然而我的上师并没有传授。不管怎样,所有不同传承风范的观想次第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这一引导教授必将一脉相承。我的至尊上师在多哲仁波切前听授过多次,因此从至尊上师处获得过往生引导传承的人也就算是得受过噶举派往生法传承了,我想这些人念诵噶举派所传下的祈祷文也完全可以。这两个简略祈祷文可能是多哲仁波切编写的,反正与别的祈祷文稍有不同。这里是遵照我的至尊上师的传统而撰写的。我的至尊上师依照白玉派《天法往生法》的传承为他众作超度的时候,上面祈祷文中的“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替换成“此等一旦现前死亡时”,可是当今有些人没有懂得这一点而念成“此现一旦”或“从此一旦”等,我认为这些都不太妥当。
2、“多哲仁波切”
就是第一世多智钦仁波切,他是无畏洲尊者的大弟子。以前的寺院是在色达的亚龙寺,后面在青海班玛法王如意宝降生地的附近,多智钦的寺院也是有的。
3、“塔波仁波切”
就是冈波巴尊者。
4、所有不同传承风范的观想次第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
“所有不同传承风范的观想次第”基本上是一样的,大同小异,只不过有些是四臂观音的颇瓦;法王如意宝的著作里面还有一个以麦彭仁波切作为主尊的颇瓦法;大圆满后面的颇瓦法主尊主要是阿弥陀佛;还有其他不同主尊的颇瓦法。
5、“我的至尊上师依照白玉派《天法往生法》的传承为他众作超度”
念超度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裕,就会从头开始念,念完龙钦心髓的往生法,然后念佐钦传承的往生法,《天法往生法》也会念,花的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如果时间少的话,前面都不念,只念最后的《天法往生法》。
(五)修炼往生法收座
1、原文
这样反反复复地修炼,临近最后收座时,为了印持于五身法界而念诵五次“啪的”,并于离戏实相的境界中入定。之后观想头顶上的诸位传承上师融入三位主尊中,二位菩萨也融入无量光佛当中,无量光佛化为光融入于自身。由此自己一刹那间变成世尊怙主无量寿佛,身红色,一面二臂,双足以金刚跏趺安坐,双手以等印托着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以如意树严饰,周身由报身十三种服饰装点。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一百遍长寿咒:嗡啊玛 讷则弯德意梭哈 或者其他长寿咒。依靠念长寿咒可以使寿命不受损害,并且凭借缘起谛实力也可以消除寿障。而在超度亡灵或者临终者,或者自己死亡的时候千万不能念修长寿法。
2、为了印持于五身法界而念诵五次“啪的”
(1)关于“啪的”
A.最后要念诵五次“啪的”,最后一次“啪的”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念前几次次“啪的”是正常的声音。
B.很多咒语都是通过“啪的”结尾。有的地方说“啪的”相当于一个具有智慧和大悲自性的文字,力量是很大的。
(2)“五身”
就是佛陀的五身,法报化三身,加上不变金刚身、现前菩提身就是五身,其实五身就是一个本体的不同侧面。
3、“于离戏实相的境界中入定”
(1)如果安住不了离戏实相,就安住在如梦如幻的空性中。这样也不行的话,就什么都不想,坐一下也可以。
(2)最后什么都不想不是空性,也不是离戏,就是一个训练的方式。经常这样训练,通过这个缘起力也可以逐渐了知真实离戏的境界。
(六)回向
1、原文
结尾回向善根当念诵《极乐愿文》等回向偈。
2、颇瓦法具足汉地往生的三要素——信愿行
刚开始发心要往生极乐世界,相当于首先的发心,中间是正行无缘,最后通过《极乐愿文》来做回向,就是把我的善根全部引导回向往生于极乐世界,这里面也是具备了信愿行。信是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信心,愿就是《极乐愿文》等等,行就是颇瓦,中间有佛号,也有修炼。
3、颇瓦法具足藏传净土的往生四因
往生四因中明观福田在这个法中肯定是有的——观想现在就是极乐世界,再观想阿弥陀佛;积资净障也有,修这个法本身就可以积资净障——积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发菩提心里面也有,本身这就是大乘修法;最后是发愿,就是《极乐愿文》这些。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7142-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