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显密佛网 >> 普贤上师言教·解脱利益 03 l 讲记 Back

普贤上师言教·解脱利益 03 l 讲记

显密佛网 2021-09-18


普贤上师言教・解脱利益
第三讲

嘉威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三)思惟轮回过患 

由前两部分修心,观察到营求现世法毫无意义,唯一要求来世以后的法,这个时候心会全分注入到修行上,但是对于来世的前程,仍然心中一无所知。死了不会一灭永灭,还是需要随业受生,再来这个轮回的世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命运?需要由第三部分的修心来完成。我们要关注这个修心怎么来操作,以及不去做和做有什么样的差别,就会发现它的一个极大的利益。

总的要按这样三个方面来完成观察:
第一、我落入轮回,总体的状况如何?
第二、我落入轮回,差别的状况如何?即轮回只有六道,在六道里各是怎样的命运?这两个部分都要一一地在心上试着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去抉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遭遇。
第三、心里总地得出结论:轮回没有丝毫的乐可得,这里一苦接一苦,没有任何前途。只有到此,心中才会断掉贪著来世的心。这是生命极重大的一个转折,因为发现是没有前途的,往下走就一苦接一苦,非常地可怕。即使到了天上,也只是暂时的一场幻梦,过后又堕入到苦的深渊,那我还往哪儿走呢?这里没有任何希望了,我到底该去哪里呢?在这个点上,真正地会让人发出唯一希求解脱的心,从此他才步入出世间的道。

01
 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修心发展出来,会变得跟难陀一样。他前面没有见到轮回的苦,最爱恋的是妻子孙陀罗。即使出家,心恋尘劳,佛也管不住他,他时时地就要开小差,可见这个心不是随便就能克服的。不但不是想当然能解决,而且无量劫以来的习气,如果不通过相应的修行,可以说几乎没有办法。那怎么办呢?佛那时候就直接以神通带他去看,是现量的修心,这个在转心上面有非常大的效果。首先带他去看天界,他发现天和人之间相差太远,使他引起了来世求生天界的心,只因天女的美妙。然后带他去看地狱,发现生天只是晚一步下地狱,这才知道轮回非常地可怕,最终的结果全部都是陷入到不见底的苦的深渊,这样使他退掉了对来世天界的耽著。

没有见到轮回过患,没有那个心理转变的量,怎么也没有办法入出世间的道。也就是,外面形式上做得再好,表面上学得再多,但是心猿意马是控制不住的。那个时候的难陀时时都是想回家,有的时候他也控制一下自己,认为要学好一点,好好地做,但是这个心是管不住的。然而后来呢,根本不必说,也没有人在外面督促,他整个的心全力以赴,就是要解决生死的问题。他就知道,自己不这样走,只有下地狱里的油锅。这一个修心,使得他全分地进入到了解脱道,成了护根门第一。
02
 法道的深远观察
第四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成道,第一转法轮讲的是四谛,法轮的第一度讲的是苦谛,苦谛说的是“诸比丘,此是苦汝当知”。这表明,苦谛的法是佛道的开端,是所有圣道的基础,如果这里开好了头,就是打好了基础,也就可以一层一层地建立起整个佛道。假使这个没有修起来,就像大楼没有奠基,也就建立不起来了,好比空中建楼阁或者泡沫上建楼阁,其后果可想而知。
那么,轮回过患的思惟到量,是如何一层一层地对于后来的道发生巨大的推动力,或者建立坚实的基础呢?我们需要一个一个理智地来抉择。

按照《言教》的开示,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1)心入正法的根本依处

(2)深信因果的根本依处

(3)放下此生的心理根源

(4)发展大慈悲心的根源


(1)心入正法的根本依处
正法指道谛与灭谛,即出世间的道与果。心能入法,指出现解脱道的意乐与行为,这上的差距太大了。
有过这分到量地修心,整个的轮回从总体上,从每一道上,从做人的八苦,总体的三苦,全数地抉择、认定了,在经验上,自己都设身处地地去观察过、体验过,心里就完全能够知道除了苦就是苦,对轮回从此不抱任何希望。任何世间的富贵送到面前也只是生厌心,任何享受、任何的假相都蒙不过自己,这个时候就对于轮回的事情彻底地不再抱希望,不再作追求了。
像这样,当胜解出来以后,他就有信念、有志愿、有精进,不是往轮回的四连环链上川流不息地循环。轮回的链子上先是有一个胜解,以为这个地方有很多好的东西我要去追求,来世充满了各种的前程。那么以一个邪的信念当然就会有邪的欲求,有邪的精进,心全部都往轮回上走。经过这样一个观察,轮回的心基本上退光,来世的想法退光,这上面立的这样的愿那样的愿退光,不但不做人,连仙人、天人都不做了,一心地就是要求解脱。这个上面,信念就是唯一解脱有利益,志愿就是唯一我要求得解脱,精进就是唯一地修解脱的道行,如救头燃般。
相反,假使一开始不进入这个观察,听久了之后也就成了讲轮回过患的老师了,都能够一套一套地讲,但是毕竟没有观察过,因为这种心需要具体观察的因缘才会开发出来,口头的鹦鹉学舌开发不出来。然后心里根本就没有动过,那么外面做什么样的表相,都不是出世间的心。这样就知道,在一开始有个虚伪,这个心胜解上没起来,信念上没有,后面整个都是空的,包括整个三乘法道的心理和行为,几乎都不可能出来。而真正内心的状况,就是对世间的贪恋,里头基本就是求世间法。即使有前两步修心能放下现世,但是对于来世没有清晰的见解、决断的心,因此怎么样心就是缠绕在轮回里面,所以修什么样的法还是滋长生死的根。从这上就可以看到真与伪的差别。
从正反面来看,如果我们这个部分修好了之后,就成了心入出世正法的根源,这个上面一步一步走,全数地都是出世间的道,每一个修行全是得解脱的因;相反,整个的根子扎在轮回上面,意乐和行为全是求世间的,那再怎么行进的话,都是一个世间的道,每一个点上都是轮回的因,要知道有这么大的差别。
(2)深信因果的根本依处
因果律在整个佛道上占重要的地位,任何一层道都要由缘起正见而来,缘起正见又要由基本的业感缘起的正见而来。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道如眼目般的就是缘起的见,当明白缘起,就知道如何以相应的正因来发展道和获得果,这是一切白法的根源。落到基础上,业感缘起的正见又要首先从思惟轮回苦的果相,以及紧密结合因相而来。
这个轨道早由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正法念处经》作过指示,那里对于六道各种处所的状况,都详细地揭示了它的状况以及由何业因而来。晋美朗巴祖师的《法轨》,实际上正是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在最开始就以因果相连的方式发展观察,并且每一处都将自己作为其中的主人公,观察我处在那个境界里是怎么样子的苦的状况,而这个苦又是由什么因来的。如果对于这里的每一处,按照这样的《法轨》,都是在自身上看到,是处在什么样的苦流当中,而这个苦又是由什么样的业来的,那么经过了几十番这样具体地观察,当然会知道整个的轮回生命历程都是由因果律支配的。
具体来说,地狱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命现象,那么自己处在那个地方,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原来如此之苦,各种都是非常、细致、具体、确定的,这样就知道,这个苦是真实不虚的。然后再去观察,这是由嗔恚所引发的业而来的。结合《念处经》更加看到,某一种业因怎么无欺地变出那么大的苦,无论是异熟、等流,还是三世流程上怎么导致到后世,那么这样一看就会发现,是业感缘起的法则在支配,一个一个都要去验证。地狱看过了再看饿鬼,饿鬼里面每一种有那么具体的苦相,自身会相信这是真实的,是有这样的情况,佛的经教这么说的。然后再看到是由什么样的业因导致它的,一连起来就知道,有一个因果律在支配。最终看到,天界上面那么大的一个情况,怎么由业来支配。
就像这样,一层一层地看过去,到了一定的时候,整个六道的情况全部都包摄了,才知道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因果。这样再结合佛经,知道原来所有的六道轮回的现相、所有这些苦乐,都是由业来的,从这里就会出现深信因果的心。
再来观察修心与否的两种结果。先从反面来看,如果没有这样发展,不会出现因果的胜解,毕竟这是一个非常隐秘的大法则,上至菩萨都需要由佛语的指示,才能去认识微细的因果。这个长期、具体而细致的修心一旦脱空了,整个的内涵就没有,虽然口头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里真正的见解发展不出来。这个业感缘起的见解发展不出来,那往上就更加发展不出来,所有的道都不能够扎根,后果就是,如同没有结胎,就不可能出现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的成长那样。
正面来看,由于修了这一部分的解脱道,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由于深信因果,才知道一言一行都是业,都将会出现果。任何一个果都是由业来的,这个人以因果正见摄持,他在任何上面都是遵循安乐之道的法则去做,这个将使得他成为善道的行者。由此逐渐地发展起来,缘起的正见起来的时候,一层一层都能够真正地趣入,由这么一个修行,会逐渐地开启缘起的眼睛,逐渐地唤起他的觉悟,一层一层都是按照这样的天理来行持,他的心也最终脱离业果愚,脱离自我的各种自以为是的见解,相应到真正的正理。
(3)放下此生的心理根源
没有观察大的轮回苦,视野就很小,只会紧盯着现世的一点乐;如果观察了轮回苦,发展出大的见解,就感觉现世只是轮回大苦海里的一个小点,是个蚂蚁窝般的小世界,对这个有一点小小的假乐、实际为苦的世界没有兴趣,不会在一个大的粪池里求安乐,不会在大苦海里巴望还有甜头可得。
所以,这里面对比很明显,假使你不去观察轮回的情况,没有一个一个看穿都是苦,连接起来是个大苦海的话,这样一个大智慧没有发展出来,就会对现世很小的事情深度着迷,整个的心卷进去,一点看不破、放不下。但如果发展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苦的见解,知道轮回是个宽广的苦海,放下此生一点假乐是不难的,所以由很大地去观察整个轮回的苦,导致很容易放下此生。
(4)发展大慈悲心的根源
三乘法道需要次第性地发展,如果没有前面观苦的基础,整个大乘就空掉了。也就是,大乘以菩提心为根本,在这个上面建立整个佛道,菩提心又是由大慈大悲心驱使而出现的,大慈大悲心是由于对整个轮回苦的认识而来的。
首先从反面去看,假使没有很好地去修轮回苦,中间出现了断层。要知道,这一个个苦的认识出来了之后,才在自身上感觉自己的处境非常地可怜,再推及到六道的父母,才知道他们可怜,这一层一层具体地认识,成为发展菩提心的因素。这个上面,如果在前面的阶段脱空了,那由于后面修慈悲心的时候不会再重复前面,因此,后面的慈悲心就只是口头,以此菩提心当然也是口头,整个的大乘道就没有了根本的支柱。像这样要知道,缺少前面的基础,整个大乘道搭不起来。
再作对比就能看出这个道的利益。假使按照《法轨》,真正去修习轮回总苦、别苦,每一种设身处地去体会,都紧密地与大乘修心相连。也就是按照《法轨》的安排,从修地狱苦开始,就紧密地连到修悲心、修大乘愿这上面。比如,先观察等活地狱的苦,自身在那种状况下是怎么样的苦,再推己及人,看到有无数的父母正陷在这个苦中,由于现在的众生不断地造作这种嗔恚的业,将来他们也会落在这个苦当中,这样子就开始修习悲心,修习大乘的作愿回向。就按照这个方式,地狱十八种,饿鬼三大类,旁生两大类,具体有各种种类,每一种都设身处地地看到那个苦事。知道了人间八苦的情形,到了修罗和天界,也知道晚一步堕恶趣而已。就像这样,每一种都有一个知苦、有一个拔苦的愿,整个下来当然就成了发生大慈悲心的根源。
以这样一个修心,将使得我们成为大乘菩萨。真菩萨和假菩萨,就是看有没有修苦作为根源的发展。假菩萨就是影像菩萨之类,那口头也会说这些,或者也有一些暂时的善心的发动,但实际不是大乘大慈大悲心的内涵。缺少洞察六道众生整个苦难的缘故,往后慈悲心不可能发展到广大、平等,菩提心不可能遍缘一切有情,就像这样,由于缺少因的缘故,不可能凭空出来,但由于听得很多,可能非常会说这一系列的话,由于看得很多,也可能会模仿表面行为。相反,由于修苦,真正能使我们的大乘善根唤醒,真正地成了发展大慈悲心的根子,这个将对于我们进入大乘佛道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如《入行论》等教授所说,修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发展无数的道的修行,诸如归依心、忏悔心、出离心、精进断恶修善心,乃至通达缘起、通达空性等等,这些以修苦作为基础就容易发展出来。当我们按照这样前行的道轨,一步一步地修出了相应的心,最终会达到像普贤上师那样的德相。他从思惟轮回过患作为根源,然后看到轮回的事毫无实义,以大悲心唯一希求利益众生。而且结合空性,以这个悲心的一分动力,使得不住有寂二边,遵循大乘圣教而修行。



思考题

1.从正反面思惟:修轮回过患有哪些利益?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