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 | 稻秆经系列 · 234 Back

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 | 稻秆经系列 · 234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2-01-04


《佛说稻秆经》节选 ▷▷▷

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

它是无我,也无我所。我和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包括自己的身体、身外的东西,都叫作我所。虽然观察的时候,无我,也无我所,这些都不存在,犹如虚空,从微观、超微观,微观、超微观实际上就是它的本质。从它本质的角度来讲,都是犹如虚空,就像空性,犹如虚空。

“彼诸幻法”,就是这个如幻如梦的的东西。它虽然观察的时候不存在,但是不观察的时候,从我们的这个错觉当中它是可以的。比如说旋火轮,永远都支持我们的这个概念。旋火轮它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理由它变成一个圆形,它永远都不是圆形的。从它的本质上讲,它永远都是一个亮点,它永远都不是一个环形的东西。但是从我们的视觉里面,它永远在这个速度旋转的时候,它永远都不是一个亮点,它永远都是一个环形的,这两个就不矛盾。所以这里讲,从它的本质上讲,“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它的本质是这样。

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

但是从我们的错觉这个层面看,“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所有的这些缘,因和缘全部都具备,没有一个不具备,该具备的全部具备。虽然从它的本质上讲都是犹如虚幻、犹如虚空,但是因缘都具备的时候,从我们的错觉当中,它就“依彼生处,入于母胎。

依彼生处,入于母胎。

依靠它的生处,它的生处就是母胎,它会投生的。本质上讲,它是无我的,无我所,但是从我们错觉的角度来讲,它可以投生。

则能成就执受种子之识

“执受”是佛教的一个术语,执受就是有感受、有知觉、有觉受。就像这张桌子它不叫执受,它没有觉受;这墙壁、砖头没有知觉,所以不叫执受。执受是有觉受的物质,就是我们的视觉、听觉还有意识,就是这些。

名色之芽

然后就变成了这个名色。

后续的这些,十二缘起一个一个就会诞生,这叫作因缘,十二因缘都是这样。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这一部分,虽然前面也提到过,但无论是什么地方出现,这个就是缘起。缘起法的重点,也就是《佛说稻秆经》的核心的部分,我们把这两个搞清楚就可以了。




- END -


往期回顾


成千上万众生在中阴徘徊,为什么是你?| 稻秆经系列 · 233

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的一个变化 | 稻秆经系列 · 232

自性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31

一切用缘起来解释 | 稻秆经系列 · 230

因为空性,一切皆有可能 | 稻秆经系列 · 229

心的最原始的面目 | 稻秆经系列 · 228

错误的宏观世界 | 稻秆经系列 · 227

在微观中,去看它的真实面目 | 稻秆经系列 · 226

大圆满前行甚深的一部分 | 稻秆经系列 · 225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怎么能发挥作用呢?| 稻秆经系列 · 224

两个同时存在的事物,无法建立因果关系 | 稻秆经系列 · 222

从理论上理解不生不灭 | 稻秆经系列 · 221

因和缘的工作 | 稻秆经系列 · 220

佛教通过因明来推理 | 稻秆经系列 · 219

缘起的本质是空性 | 稻秆经系列 · 218

创造成佛之因 | 稻秆经系列 · 217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 稻秆经系列 · 216

下一世的轮回的方向 | 稻秆经系列 · 215

自然规律 | 稻秆经系列 · 214

爱则能润种子之识 | 稻秆经系列 · 213

无明及爱,以烦恼性为因 | 稻秆经系列 · 212

识者,以种子性为因 | 稻秆经系列 · 211

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 | 稻秆经系列 · 210

生活当中的解脱 | 稻秆经系列 · 209

看得远,才想得开 | 稻秆经系列 · 208

三观颠倒后,没有幸福感 | 稻秆经系列 · 207

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 稻秆经系列 · 206

自我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05

轮回无始无终 | 稻秆经系列 · 204

生命不简单 | 稻秆经系列 · 203

错误的人生观 | 稻秆经系列 · 202

物质不灭,精神不灭,生命不灭 | 稻秆经系列 · 201

学了《佛说稻杆经》的结果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00





慈诚罗珠堪布

智慧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