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佛陀根据自己的好恶,硬性制定的律法,没多少理由地规定必须这样、不准那样。佛教戒律完全不是如此。
当年佛陀通过智慧和神通看到有些行为会造成恶性后果,使人远离安乐并障碍解脱。出于悲心,佛陀为大家开示了行为取舍的道理。这就是戒律的由来。
制定戒律是为了帮助众生断除烦恼、灭诸过失。
——希阿荣博堪布
文章改编自
菩提洲网站|佛子心语|《斋,戒》
斋戒日一片漆黑的凌晨,师兄们按时起床,认真洗漱;当然,少不了提醒自己不能喝水。随后前往经堂,此时一向精进的达森堪布早已坐等大家前来。
授戒的两个多小时很快过去。回到房间时,我突然感到很茫然:虽然不饿吧,但少了喝水吃早饭这些多年串习的环节,还真的很不适应。后来决定独自去转山,怕跟师兄们在一起说话多了容易打妄语。
白天法师讲课前段念诵,师兄们声音格外洪亮;估计大家都憋得难受,这可是难得的发声机会。
中午吃饭时,每个人看上去都多盛了一些,以免晚上会饿;多喝水自然也是策略。旁边一位师兄吃干净了饭,举起饭盒向行堂的师兄示意加水,可惜对方误以为要加菜,就给了半勺咸菜……可怜这位师兄,不得不硬着头皮吃完,于是再喝多少水都不管用了,整个一天嗓子冒烟。
最艰难的是晚餐时分,平时工作应酬,晚餐通常是最丰盛的一顿,然而今不仅不能吃,还不能喝。我只好不停地转山念经来分散注意力,却越发饥渴。我也不敢向旁人诉苦,怕不小心妄了个语。
唯一的期盼就是黑夜快些降临,太阳早点升起。为了摆脱这种难受的感觉,我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课诵集,早早地睡去。
天终于大亮,我翻身起来立马喝干杯中的水。不!应该称为甘露,因为从未觉得水竟这样甘甜……
突然想起上师的教诲,“一切痛苦都源于无明”。无始劫以来的习性使然,“我执”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为了满足这个“我”,身外之物就成了毕生追求的目标:更高的衣食住行标准,更多旁人的尊重……人们都在忙着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甚至做乘法,而很少考虑怎么做减法。其实,
我们平日中有多少话都可以不说:
难免妄语,难免口业。
我们平日中有多少饮食可以不吃:
难免杀生,难免疾病。
其实,当你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口净水时,
你就会品尝到甘露的味道。
弟子 诚利容心
谨以此文供养大恩根本上师希阿荣博堪布
为了让更多的有缘者能参与法会共修,共同祈祷、赞颂、忆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上师希阿荣博堪布特意安排通过网络直播,每天三座与参加法会的信众一起共同念诵大悲咒等内容,祈祷赞颂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扎
西
持
林
参
加
共
修
无论有无受持八关斋戒,均可参加念修。
祈愿大家随缘参加共修,以三殊胜摄持共同祈祷、赞颂、忆念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并将共修善根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