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06月25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老师应邀到该校进行主题为《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的演讲。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北京房山兜率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上方山的寺院中心,七十二座茅庵之首(明代鼎盛时期有120座),也是总方丈的所在居住之地。1931年,当年梦参老和尚16岁时,就在这北京房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因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
兜率寺位于西华峰与莲花峰之间,是集山奇、树大、洞深、寺古于一身的著名佛教胜地,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誉。

佛教的一些历史公案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比如汉 地的《大藏经》中记载,佛陀有一位大弟子叫嘎达亚那,他也有过“盗梦”的案例。嘎达亚那有一位弟子叫眉希罗,曾是一位大国王,但他对世间产生了厌离心,于是出家跟随嘎达亚那尊者精进修行。有一次,他在森林中 遇到了阿槃地国王的王妃和宫女们,便为她们宣讲佛法。阿槃地国王发现自己的王妃和宫女们在眉希罗面 前听法、接受教育,便认为是眉希罗在诱惑他的王妃,十分愤怒,于是命人殴打眉希罗。眉希罗觉得自己毕竟 也曾是一位国王,如今却无缘无故被人殴打,心里很气 愤,便在心中发了恶愿,准备还俗向国王报仇。嘎达亚 那尊者劝他不要还俗,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应该因为别人殴打自己就要去报复,但眉希罗完全听不进去。最 后,嘎达亚那尊者留眉希罗住最后一晚,允许他第二天还俗。当天晚上,嘎达亚那尊者以一种“盗梦”的方式 进入了眉希罗的潜意识当中,令他做了一个梦。眉希罗梦到自己已经还俗,但他的军队却被阿槃地国王的军队打败,正当阿槃地国王要杀他的时候,他见到了本师 释迦牟尼佛。佛陀对他说:“你的师父不让你还俗,你 却非要还俗,现在谁也帮不了你。”听到这里,眉希罗非常痛苦,开始呼喊师父的名字,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从梦中醒过来了。这个公案说明,有些尊者和佛菩萨可以通过所谓的“加持力”,进入别人的梦境,然后改变做梦者的心态和生活,这非常有意思。
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讲,内心的 作用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源自于我们 的心。唐朝的六祖惠能大师曾见到两位僧人在辩论,其中一个说幡动,另一个说风动,而惠能大师说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动。虽然这个公案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和观念都是“心”的作用。有一部重要的中观论著叫《入中论》,其中讲到:“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 亦如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尚未从梦中醒来时,梦中人的心、梦中的对境、梦中人的眼根等都是存在的,而醒来之后,这三者就都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 当我们还是凡夫的时候,我们的心、所有的对境以及我 们的眼根等也都是存在的,但当我们真正了达一切万法真相的时候,这三者就不存在了。又比如,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有些人认为他是好人,有些人却认为他是坏 人,还可能有人认为他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这说明外境并没有固定的实有存在,如果有实有存在的话,那所有人的判断都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汉地的永嘉大师说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梦中,六道轮回都是清清楚楚地存在,而当我们真正觉悟后,却发现原来这些都不存在。梦,是前世漫长的生活所遗留下的一部分种子以及现世中我们日常所串习的心态造成的。梦瑜伽基本的修法:刚开始的时候,你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告诉自己现在是在做梦,同时也 要将日常生活与梦境对比,慢慢你会发现二者之间真 的没有什么差别。白天坚持练习的话,你就可以在梦中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做梦,这叫做认识梦。当你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时候,你就可以想,其实梦中没有真实的躯体,梦境可以随着心意变化,然后你可以尝试在梦中实 现各种变化,比如变成飞禽、诸佛菩萨等等。当你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在梦中做很多事情,比如一变多、多变一,甚至可以瞬间走遍东南西北。梦参老和尚在汉地很出名,他早年做军人的时候曾有一段与梦有关的经历。 当年他要从北京去南京读黄埔军校,但在出发前的那个晚上,他梦见自己掉进海里,然后被一位老太太救到了岸边。老太太指给他一个方向,说那条路上的宫 殿将会是他的终生归宿。他醒来后和住处的一位老者 谈了这个梦境,老者说他提到的这座宫殿和北京附近的兜率寺很像,并建议他去看一看。于是他便骑着马, 带着士兵去了兜率寺,而那里也的的确确和他梦中的景象一模一样。经过再三的请求,他最后在兜率寺出家,法名“觉醒”,但后来他自己又取了“梦参”这个名字。在此之后,他还有好几段与梦境有关的经历。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心已断者业非有”, 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以及众生等等,虽然显现上是各 种各样的,但实际上都是由心产生的。佛陀曾经说,心不存在,业也不会存在。因此,当我们把“心”断掉,业也就随之断掉了。
我认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之间需要不断地面对、处理问题,佛教思想是处理这些问题的很好的手段和 方法。虽然科学中有很多理性的手段帮助我们观察、分析物质层面的问题,而处理心理问题的手段则可以在佛教中找到。当我们掌握了这两种手段之后,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我们不能只接受电影中的价值观,那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很有限,毕竟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很多年轻人觉得一定要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有所成就,但实际上, 我们努力一辈子,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我曾遇到过一个老人,他临终前说:“我这一辈子做过很多坏事,这 一生就是一场噩梦,今天这个噩梦终于要结束了。”结 果他真的在当天去世了。从临终时人们对自己一生的 回忆来看,人生跟梦没有差别,既然如此,那么我可以很大胆地说,今天的座谈是一场梦。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