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 以万法皆空来抉择佛教为真理
大学演讲
有人总是会心存疑虑:“佛教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论?”诸如此类的问题,始终难以排解。
在我看来,虽然建立佛陀为量士夫等很多渠道,都可以解答这些疑团。但其中最主要、最能以理服人、最颠扑不破的理由,是一切万法为空性的理念。这是证明佛法为正量、为真理最有效的一招。正如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所说:“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若对于佛陀所宣说的前世今生、业因果、心的奥秘、宇宙的形成等隐蔽深奥之法,存有真假与否的怀疑,则首先应从剖析空性入手。通过缜密细致的层层推敲,不但可以将上述问题一扫而空,同时也能发现:除了佛陀以外,其他任何世间凡夫,都永远不可能阐释出如此精妙周全的学说。自然而然地,你不得不对佛法生起坚如磐石的信心。大智者根登群培也说过:“愈近物本性,智者更难诠,诸法微妙性,远离言思境。”越是靠近物质实相,即使是才高八斗的智者,也难以表述,因为一切万法的实相,本来就是超离语言与思维之境的。正如《罗睺罗赞般若颂》所云:“不可言说智慧到彼岸,无生无灭虚空之体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三世诸佛之佛母。”
尽管万事万物的法性,超越了语言与思维,但无论在座的老师与同学们中谁愿意去修持,都绝对可以一窥其隐秘、甚深之堂奥。如今内地很多的知识分子,对修学中观、菩提心等法门颇有心得。要了知万法实相,就必须有修学的体验。指导修学最主要、最可靠的教材,是怙主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
前苏联科学院著名教授斯彻尔巴次基(Th.Stcherbatsky)就说过:“龙猛菩萨的中观缘起空性,与黑格尔辩证法之间,具有重大、亲切的类似。”听到这种说法之后,我想黑格尔的学说一定很不错,所以花了一些功夫潜心钻研黑格尔的论著。结果发现,黑格尔的思想不过是龙猛思想法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因为他连龙猛思想的部分皮毛都没有通达。
的确如此,《中观根本慧论》一开始两个偈颂的顶礼句“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就已经告诉我们,这部论著,已经广泛地阐述了中观的大缘起因。
一般来说,抉择诸法空性,会用到观察因的金刚屑因、观察果的破有无生因、观察本体的离一多因,以及观察整体的大缘起因等。
关于离一多因,对雪域藏区有着不可比拟之恩德的大堪布静命论师,就在《中观庄严论》中写道:“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意即:所有轮回、涅槃、器世间、有情世间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没有自性。无论一体还是多体,都无法成立,就像影像一般。这就是以离一多因的方式抉择空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世间最聪睿超凡的科学家,也无法深入全面地领会上述意义。尽管爱因斯坦等人,在量子物理学方面,提出了很多相似于佛法的理念。爱因斯坦本人,也成了世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大智者。但我想,即使是他,也很难如实地彻证上述甚深之义。至于一般的知识分子,恐怕就更难理解佛法深广精妙的空性之义了。
记得几年前,被世人称为“爱因斯坦第二”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霍金,就曾以量子力学为主题,在清华大学做过精彩的演讲。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刚讲了一会儿,台下的很多师生就已经睡着了。霍金见此情景,懊丧、伤心至极。他不禁感叹道:“想不到在如此著名的学府,我这些不为常人所道的关于量子力学的深奥学说,不但不能被人理解,而且会枯燥无味到成了催眠曲的地步!”霍金哪里知道,他那些接近于佛法的弦理论、多维空间等理念确实太深奥,一般的世间智慧又怎能与此一拍即合?所以,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也不得不遭受曲高和寡的命运了。
同样,若有人想尝试着在藏区的大学生中,宣讲佛教的大缘起因与离一多因,也绝对会让听众不明就里、心思恍惚、倦倦欲睡。但如果有什么影视歌舞大明星驾到,想必这些追星族们会一下子兴奋异常、欢喜雀跃。
此外,观察因的金刚屑因,在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中,以“彼从彼生无少德,生亦复生亦非理……尽生死际唯种生”破自生、“火焰亦应生黑暗,又应一切生一切”破他生、“计从共生亦非理,俱犯已说众过故”破共生、“无因不待他,应成恒有无”破无因生等推理,进行了抉择。若能对此深入思维,任何人皆会受益匪浅。否则,只是将《三十颂释·善说如意树》、《精要明镜论》等正字、诗学方面的典籍,当成了藏文化的全部,认为通达了这些便通达了一切,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曾有一次,某个大学的学生对我说:“佛陀讲的有些道理也不对。就拿《心经》来说,里面讲‘无有眼耳鼻舌’,可是我们明明有眼睛、有鼻子,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吗?”
听了他的这番“高论”,我只是笑笑回答:“你如果好好学习佛法,将来自会明白的。”此外也并没有驳斥他的错误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佛教一无所知,我若跟他讲“这些在胜义中没有、世俗中有”,他根本分不清何为胜义、何为世俗。在他的眼里,佛陀连基本常识都不懂,这样的智慧浅薄无比,甚至连他身边的老师、同学都不如。
其实,一个人若想观察他人如何,自己至少应具备一定的智慧。否则,“爱观察之寻思者,悉地距己万里遥”,自己的小聪明,只会成为危害自己的因,就像我们藏地有些人爱耍弄刀枪,他们自以为这是一门学问,却忽略了武器在伤人的同时,也很容易反噬自己。贡唐江博阳就曾说过:“具双刃之慧剑,若是过分挥舞,有断自头之险。”所以,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本来是对自己有利,但若没有用得恰如其分,到头来也可能害了自己。
总而言之,在座的各位老师、学生,对于以上介绍的空性意义,去学习、实修是相当重要的!
摘自佛教文化的价值观——青海师范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