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 Back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

备忘录【闻法轨理】





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三殊胜实修引导


13 

知母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讲授

阿格旺波尊者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具体的修法



现在修知母。


首先要认识到一切有情跟我的关系是最最亲密的,他曾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


此儿子念母恩是自然的事,也非常容易想到对自己无比的深恩。


在念恩以后,报恩也是自然的事。而起了报恩心以后,做最大的报恩也是人子所应尽的职责。


之后想:要把母亲安置在何处呢?


这就要通过智慧抉择,一定要把他安置于最圆满的佛果;通过悲心发起誓愿力,一定要由我来安置。


这样智悲两分的德相出来以后,为了把有情安置于佛果,我誓愿成佛,来取得最大的救护一切母有情的能力


这样立愿以后就有了上士的意乐。


从此做任何事都要发起这样的心,使得自己的一切善行都成为完成这件大事的一个进程。



一切有情都曾做过我的母亲


若问:如此的心,在修时要怎么来做呢?


先对自己现世的母亲修,其次要次第发展到对遍虚空际中的有情而修。


知母:虚空遍及处,有情遍;有情遍及处,业苦遍;业苦遍之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没有不曾作过自己的父母、亲友。


其中,没作过母亲的一个也没有,而作母亲时,没有以纯一大恩作抚育的一个也没有。


修知母时我们的心要扩展,想到虚空遍及之处充满了有情,有情遍及之处遍满了业苦,尽虚空界无量无边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心相续里充满了业苦


他们这么可怜,处在极险恶的境地,心中充满了业苦。


这些苦现在不断地逼恼他,将来还会逼恼他。


被业苦逼恼的一切有情,没有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而且不是一般的关系,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跟今世的母亲一样。


他们在做我母亲时,都是以纯粹无私的大恩德养育过我。



就一个有情

都曾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


就像现世的母亲这样,作过母亲的次数难以思议。


而我从无始轮回以来至今流浪之故,仅仅巴掌大的地上,未曾许多次生过、许多次死过的地方一个也没有故,除了地狱众生和多数天人外,没有母亲就不能出生。


以一个有情作母亲的次数算不出它的定量,因此,一切有情不仅作过我一次母亲,而且作母亲的次数难以思议,如《亲友书》云:“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


像今世的母亲一样,他们都一样给我做过难以计算那么多的母亲次数。


这怎么讲?


因为我不是只轮回一世,今世的心续是由宿世的心识而来,宿世的心识又是由更前世而来


这样推到无始,就知道我的流转是没有边际的。


尽虚空法界里的任何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绝对都是多次生过和死过的。这么累积起来看,的确是无数次的投生。


每一次投生,除了堕地狱和生到上界不经过父母外,在这中间,生饿鬼、畜生、人、修罗以及欲界天等,都要经过父母才能出生。


在这无穷无数的转生里,每一次都有一位母亲。


这其中就任何一个有情来说,曾经做过我母亲的数量是没办法给出一个确定的量的,不是有限的数


有情不但做过我的母亲,而且是无数次地做过。


我们从宿世极长远的历程来看。


比如今世的母亲,如果有宿命通就会看到,她不是只有这一世做我的母亲,能做母亲都是很深的业缘,不可能忽然间做母亲。


比如前世我转生为一只猴子,她当时做我的母亲;再回溯若干世,我是某个部落的人,她当时也做我的母亲;再往前回溯,我生在欲界天,她当时也做我的母亲。


这样推下来就知道,她曾经无数次做过我的母亲。


就像今世的母亲这样,在世上随便找一个众生,以佛眼来看的话,他跟你前世就是母子关系。


不是一世做母子,而是数不清那么多次数做过母子。



发心把母亲安置在最好的果位


这才知道,原来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亲,所以我们称他为“母有情”。


这样认识以后,自己的心就不再那么僵硬,翻脸不认人。不会感觉世上的人有的是仇敌,有的是亲戚,有的是中庸,大多数跟我毫无关系,我不需要去关注他。


你的心会慢慢转变。


就是我们在现相界里对于有情与自己关系的一个最大的认识。


基于知母,后面才会发生念恩、报恩,以大慈大悲的心想把母有情安置在离苦得乐之地等等。


修知母就出现了一个极大的认识。


就像阿底峡尊者,他看到一只狗都说:这是我母亲。


像这样,看到任何人时,在我们心目中他就是自己的母亲


既然是母亲,那当然要为他着想,做一切事都要为母亲着想。


这是孝心最大的升华,所以说大乘佛道是最大的孝道。


这时候我们的心就不是那么僵硬的了。


就像一个孝子,做任何事都会想:我要报效母亲,不能忘记母亲。


我能只为自己修功德吗?那还叫孝吗?


我的这个功德一定要送给我母亲。我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要利益到母亲


这不是单指今世的母亲,而是普天下一切众生这些同等的母亲。


这样,我们就开始发心把一切母亲安置在最好的离苦得乐之地。


样发心:我一定要把所有的母亲,也就是尽大地的一切母有情,全部安置在最好的、最圆满的果位


为了这个目的,我一定要努力。


就好比一个孝子说:母亲生病了,我要解决她的病苦,所以我的一切心思就放在怎样解除母亲的病苦上。


或者说我要让母亲高兴,让她得安慰,所以一定要好好读书,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母亲。



小乘或中士的内涵根本不够


就像这样,大乘菩提心是基于已经认了一切有情是母亲


原先我们翻脸不认人,对于自己的母亲完全是漠然不顾的状态。


现在感觉不能再这样丢弃母亲了。


这时感觉,原来小乘或中士的内涵根本不够


他们只看到轮回苦,那是漫无边际的苦海,自己再也不能往轮回的循环里走,要断定地往出离的方向走。


那时是有了一个大的觉醒,看到这样无尽的流转没有任何出路,除了苦还是苦。


他想:我一定要从这里出来。


但他还没有升华到菩提心,这是以一己为重。


但如果修好了菩提心,从知母上发生了一个大的孝心以后,就不是以自我为主了。


就像孝子不以自己为主,以母亲为主那样。


不是说好东西给我,好东西要先给母亲,不是说我怕累,应该替母亲分担等等。


一切处都想着母亲,不是想自己,不能以一己为重。


这时因为想到母亲的缘故,自己就有一个大的心力:我不管自己


就像《德育古鉴》里讲的杨孝子,他去乞讨的时候,不是说讨到好的东西我先吃,再给母亲吃,而是无论如何我要先给母亲吃,我吃最差的都可以。


要像这样,不以一己为重,以一切母有情为重。


时时想到:我的任何行为都要为母亲做


母亲放在前面,我放在后面。我不能只为自己,为自己得个什么而不顾母亲,那样是不合理的,我一定要让母亲得到利益。


按这样逐渐地修心,最终一定会发展到自轻他重的心,这会自然从我们的善根里发展出来。


我们要再再地强化报孝母恩的心、一切处唯一利益母亲的心,还要经过念恩、报恩,发展悲心、智慧。


这样具两分德相的圆满的菩提心就会逐渐引发出来。


这以后,做任何事决定会用它来摄持。


就像一个人的孝心发展出来以后,出于天性,遇到什么首先自然想到母亲。哪怕得了一点好吃的,都想着:我要先给母亲吃。


常常想:我一定要利益到母亲,让母亲欢喜。比如发了工资,他不会自己去吃一顿、玩一顿,而是拿薪水好好地供养母亲。


同样,我们有这样报恩心后,当然做任何事都要为母亲做。修了善根后,当然要把这个“工资”送给母亲,这都是自然而然的。


这样懂了以后,三殊胜才会深入到我们心中。


不然只是一个枯燥的、没有善心的概念。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一切有情都曾无数次地作过自己的母亲?


2、对此以理成立而发起定解。


3、确认这一点后看到众生时心态跟以往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