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对一切结上善缘的上师和法师,都要有恭敬心 Back

【上师开示】对一切结上善缘的上师和法师,都要有恭敬心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0-19

2017年10月19日,藏历火鸡年(具贤月)八月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作何善恶成九亿倍,布萨诵戒日、烟供火供吉祥日。

有些人依止的上师特别多,今天到这里去灌顶,明天到那里去求法,只要是上师,不管是男的、女的,高个子、矮个子,胖的、瘦的,庄严、不庄严,都要去皈依、供养,认为上师越多越好。他们常说:阿底峡尊者依止了很多上师,我也要像他那样。但上师一般不会没有任何条件地给你传法,也即需要守护誓言,比如:在讲完法后,会让你看、让你修;在灌顶之后,自己也要信守誓言;即或是念五加行的传承,也要求修加行。但这方面自己从来不重视,甚至没有担负、守护一次誓言,那就不是修行人的作为。

 

有些人摄受了很多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成千上万。他们常说:原来我孤独一人,现在还可以,有很多粉丝,即或是在新加坡、日本、美国,也为数不少。虽然他的弟子特别多,但却不负责任,因为很少用正法来护持或饶益。

 

作为佛教徒,依止任何一位上师都要有恭敬心,哪怕是在十多二十年前听过一个偈颂,现在也要恭敬,不应喜新厌旧。若特别愚痴地认为,虽然以前我在某法师处听过法,但当时并没有用心听,所以他不是我的上师,那就说明自己根本不懂佛法。在世间,这种忘恩负义的人,也会受到人们谴责,出世间的佛法就更不用说了。

 

若上师没有饶益所摄受的弟子,则说明他的自私自利心很重,也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才喜欢有很多眷属。但实际上,弟子要依靠上师获得真正的解脱,一定要闻思修行佛法,所以建立正确的师徒关系非常重要。否则,若像世间的感情或关系一样,则极不可靠。

 

现在个别大学有一些特别不好的现象,比如:虽然学校收了很多学生,但老师并不是为了真正培养他们,而是为了自己的工资等待遇得到改善;学生也不恭敬老师,并没有把老师当作知识的源泉,完全是利用。作为佛教徒,一定要谨慎处理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若刚开始没有善加观察,对上师身份等不太了解,就盲目依止,到后来则会处于特别尴尬、矛盾的境地,这是没有必要的!

 

在依止上师之前,如前辈高僧大德所讲的一样,要善于观察,这特别重要!在观察完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以佛法为主,不要相信自己的分别念。否则,就会以世间理论,给上师加上一些过失,最后要么闹矛盾,要么诽谤。比如,某人对自己所依止的上师不欢喜、不满意,就会在他头上添枝加叶地增加过失,甚至无所顾忌地诽谤。也许自己暂时会成功,但将来的果报却无法想象。因此,凡是与自己结上善缘的上师和法师,都要有恭敬心,这根本不会失去自己的威仪。

 

晚上抽讲考班的学员讲考时,我经常爱看每个人的简历,发现很多学历都很高,比如从清华、北大等北京各大高校毕业,有的还在某个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时我很随喜,因为在当今社会,他们没有忙着世间法,而选择了解脱之路,以后弘法利生的前途应该非常美好。但有时又想,因为他们学历很高,自相续可能会非常傲慢。若傲慢,则过患无穷!

 

因此,我持这种观点:一方面,非常尊重高等学校的知识分子,并不认为所有世间学位或文凭都没有用;另一方面,并非高等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才是人才,而没有读过高等学校的人,比如小学生、中学生等,就不是人才。因为,法尊法师等没有很高文凭的人,也对世界和佛教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既需要有一定的水平,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

 

而在世间,若是一位小学毕业生,则会受到别人另眼相看;若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别人就会特别恭敬他。我的看法一分为二,既不能忽略知识分子的群体,同时也要看到,在没有世间学问的人中,也有很多人格高尚、性情稳重的人。所以,学院选法师,也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知识分子,傲慢心等烦恼特别重,虽然嘴巴会说,实际修持却很差。当然,也有很多修行比较好的知识分子。

 

通过学习这个颂词,希望所有佛教徒都要先观察,再结上佛法的善缘,不要将师徒关系等同世间的感情,否则自己没有懂得佛教的道理,则无法行持真正的佛教。比如,若上师没有对弟子好好传授佛法,只是让他天天提水、做饭,修行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弟子没有学到任何佛法知识。当然,若上师是菩萨,承事也有很大的功德。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修心利刃轮释》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很多人以前没有信仰,但有了信仰之后,人生中确实获得了很多快乐。很多人都将这样的快乐,不断地传播出去,让其他人也通过宗教而获得这份快乐。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像推荐“物质食粮”一样地推荐“精神食粮”,身边的人就会获得真实利益。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