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以四种对治力,烧毁恶业种子。
通过四种对治力来忏悔。
《宣说四法经》云:“菩萨若具四法,则能胜伏所造所积之一切罪业。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所依对治力。”
依靠金刚萨埵的加持力,再加上自己的发露忏悔,大家一定要好好念诵。人生无常,如果罪业没有清净就死了,那它始终会存于你的相续中,一旦成熟之后,永远都得不到解脱,非常可怕。
如同种子被火烧掉一样,依靠这四种对治力进行忏悔,往昔的罪业会全部烧光,自相续一定会得以清净。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
本来无忧树的种子比芥子还小,可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年树枝都会增长一由旬左右。
同样,我们造恶行善也是如此,虽然刚开始只有一点点,但果报的增长程度却无法形容,就像我乳轮王前世供佛六粒豌豆,来世的人天福报无量无边;或者像有些人生一刹那的嗔心或杀一条生命,无数劫中都要在恶趣受苦。所以,这些道理想起来之后,懂因果的人会如履薄冰,对造恶业有一种恐惧感。
就像种子,一旦因缘具足,在水土、阳光等滋润下会发芽一样,业力种子被我执、烦恼之水灌溉后,也会自然生长,让我们在轮回中不断流转,永不得超离。
要知道,因果是不虚存在的,只要播了种子,因缘聚合时,果实一定会成熟。同样,只要造了恶业,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将来终有一天,必定要感受无边痛苦,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都曾在阿赖耶上埋下了无数恶业种子,一旦这些恶业成熟,那时只有规规矩矩地去感受痛苦。
我们应当经常监督自己、观察自己,尽量不要造毁谤、欺骗别人等不善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持善法,并于有生之年中,精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观想在金刚萨埵为主的诸佛菩萨面前,将想得起、想不起的种种罪业发露忏悔,否则,恶业种子不烧毁的话,以后很容易堕入地狱。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的偈颂,讲的是从世俗显现上行持善法。
我们的身体就像菩提树一样,内心的成就,可以依靠身体来示现。内心就像明镜台一样内外透明,可以呈现一切万物,光明磊落。这样的心时时刻刻需要通过忏悔、修行等来“擦拭”,千万不要被各种贪嗔痴的“尘埃”染污。
五祖看到偈颂后说:“依此偈颂持诵、观修,可以避免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中;依此偈颂修行、行持,很多众生可以得到真实的利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的偈颂,是对身心、对万事万物的执著全部断除的空性。身体或心等一切万法,在整个世界上都不存在。菩提之身并非是实有的“树”,明镜之心也并非是实有的“台”,本来没有一个成实的事物,怎么会有尘埃或者障碍呢?
正如莲花生大士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所以,我们即使有再高的实相见解,不管是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还是禅宗、净土宗的殊胜见,取舍因果的行为也要细致入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丝毫的恶法也不做,点滴的善法也要行持。
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
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所以,一个已经开悟的人,定会谨慎取舍因果,不可能杀害众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业。由此也可以推知,倘若一个人随随便便造业,对因果根本不重视,那他肯定没有证悟空性。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开悟了,但平时造的业相当严重,由此,他的真实境界也可见一斑。
当然,对有些大成就者来说,为了利益众生,行为像济公和尚一样吃肉喝酒,这对他的境界不会有任何影响。如《正法念处经》云:“若知业果者,常见微细义,彼恶所不染,如空泥不污。”倘若真正了知因果,取舍方面会极其细微,即使造了罪业也不会染污相续,就像泥土无法玷污虚空一样。显宗《正法念处经》的这个教证,跟密宗的行为和见解颇有相似之处。不过我们作为普通人,假如渴望修持正法,就必须将取舍因果放在主导地位,见解和行为不能脱离或堕于一边。如果随着见解越来越高,行为也越来越如法,对众生的悲心越来越强烈,这说明你的修行没有误入歧途。
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就认为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烦恼也是空性的,但是对于吃的喝的却是空不了。如果烦恼都是空性的,那烦恼所带来的饥饿也是空性的,你为什么还去吃饭,为什么还去喝茶,为什么还去挣钱?这些人只有善空恶却不空,让他行持善法,他就认为一切都是空性的,不要念咒,好好地睡懒觉;造恶业的时候贪嗔痴都开始爆发出来。莲花生大师说过:善空恶空,满布邪见。善也空恶也空,最后自相续中邪见蔓延。
如果真正到了这种境界,所有的善恶对你来说是也没有取舍的,法王如意宝以前也讲过,痛苦的感受一点也没有,说明你这个时候已经证到了空性。就像一地菩萨那样,用刀子一块一块地割着身体,也不会有任何痛苦,那个时候你说真正万法本体上是空性的,不取舍因果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由于未证悟实相尚具有实执,痛苦就不可避免,此时仍应慎重取舍因果,这个问题上应该注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当时众弟子见目犍连被外道打得粉身碎骨而示现圆寂,就问佛陀这是什么因缘。佛陀说:往昔有个婆罗门的儿子娶了一个媳妇,媳妇跟婆婆之间的关系不好,儿子因为偏爱媳妇,就对母亲特别不满。有一次,媳妇又跟他告状,他心生恶念、口出恶语:“要是有个力气大的人,把母亲打得像苇草一样,该多好啊!”以此因缘,他在五百世中常被人打得像苇草一样,最后即使成了“神通第一”的阿罗汉,也仍要感受这种余报。
可见,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他们不要说真正去打,就算是心生恶念、口出恶语,将来的果报也十分可怕。
取舍因果在学佛的过程中非常关键。我为什么经常强调“修高法不重要,先打好基础最重要”?就是因为只有打好了前行基础,修学了前行的这些道理,即使再过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修行境界也很稳固。否则,一两天内修个大法、修个窍诀,甚至跟人天天辩论,好像智慧相当不错,但是这样长期下来,你根本不会有什么真实境界。
因此,大家必须要打好前行、尤其是业因果的基础,对这个公案要再三思维。虽然它表面上只是个古代故事,但你若真正相信因果,就会知道对父母乃至上师、僧众做好事,功德必定不可思议;反之,倘若你对他们不敬、不孝、诽谤、伤害,在业力没有忏净之前,果报绝对会无欺成熟!
其实,除了极其愚笨的人以外,每个人都爱自己,不可能对未来一点都不关心。那么,如果你真的爱自己,在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之前,就千万不能以各种借口去造恶业---当然,假如你有一些境界,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而言之,取舍因果相当重要。大家在学《前行》的过程中,若能打好这个基础,学习佛法才会稳固、长久,再过十年二十年,定会变成真正的修行人;反之,倘若这个基础没打好,两三年中自己吹得特别好听,别人也以为你修行特别厉害,可以在虚空中飞来飞去,但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现出原形、退回原地了。这个原因虽说跟前世因缘也有关,但最关键的,还是你缺乏《前行》的基础。
因此,古往今来的很多修行人,若是非常重视《前行》,那一生的修行就不会退转,并且不容易生邪见,修法也会善始善终。否则,没有基础的修行,就如冰上建筑,遇到一点一滴的违缘,马上便毁坏无余了。所以在这方面,希望大家理当三思!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