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二十七 | 佛教的传承为什么重要? Back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二十七 | 佛教的传承为什么重要?



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问:仁波切您好,我代表美国朋友问一个问题:佛教的传承为什么重要?如今有先进的科学记录手段,还需要强调传承吗?

堪布:佛教任何一个传承,包括戒律的传承,都非常重要。像我们藏地,比丘尼戒的传承历来没有,女众出家的话,就无法受比丘尼戒;而在汉地,这个传承一直存在。不过,《大藏经》和论著的传承,在藏地始终完好无损、代代相传,这是极为难得的。


这些传承有什么用?起到承接加持的作用,也就是说,能将佛陀的加持无有间断地传递给我们,这对修行人来说至关重要。


不单单佛教强调传承,世间也是如此。比如美国总统,第一个是华盛顿,到现在是奥巴马,这也算是一种传承。既然世间的传承都十分重要,佛教的法脉更不用说了。

问:您说受苦时要想到别人,不断地发愿、回向,以此培养慈悲心。这样就不再有痛苦了,对不对?

堪布:这要看每个人的修行功夫。

问:但这样也会非常痛苦啊。比如看上师生病了,希望他马上康复。

堪布:《宝性论》中讲,真正的圣者超离了生老病死,身体上是不会有病苦的;但在众生面前,出于某种利他的必要,也会示现生病等。


所以,弟子为上师生病而痛苦,是凡夫对圣者的一种“担忧”。

问:那么说,上师生病是为了度化我们,就像维摩诘居士?

堪布:如果上师是大成就者,是;上师若是凡夫人,那也值得弟子关心。

问:我是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的硕士。去年,我恭请上师为部分弟子开了个法会,这样做对吗?还有什么可做的?

堪布:你们举办法会,具体情况怎样,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不管开什么法会,最好不要经常募捐,搞些不如法的形象,这对上师不利,对整个佛教也不利。


我们每个佛教徒,应该对佛教负责、对上师负责、对自已负责。如果有些行为容易引起他人误解,就应该尽量制止;对弘法利生真正有利的,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要尽心尽力去做。


以前在特殊年代,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为了护持佛法,再危险的境遇也坦然面对。所以,法王传承下的很多弟子,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方面,有很坚强的意志。


我非常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现在的学佛环境这么自由、开放,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不但自己要对佛教有正信、正见,同时,也应让世人了解佛教的本来面目。这是每个佛教徒的责任,大家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问:我是噶举派的弟子,参加您的网络学习班可以吗?不同传承有没有冲突?参加网上学习,要遵守哪些密乘戒律?

堪布:可以。网上的那些课程,主要是《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前行》等,没有讲密宗的不共修法,故不涉及密宗戒律。佛教各派,不管是噶举、萨迦、宁玛、格鲁,都是圆融一体、互不相违的。


听说在香港,以前不同宗派的弟子,包括一些佛教中心之间,互相有冲突,这是很不好的。无论哪个教派的法,都是首先发菩提心、中间积累资粮、最后成就佛果,这些理念完全一致,不分什么你我。


大家在学佛时,心量应该放大。包括对佛教以外的宗教,也不能随意排斥,彼此应当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问:我是香港公开大学的博士。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佛的刹土一般很美好,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痛苦,这是否意味着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没有发好愿?

堪布:不是。《白莲花论》中讲,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发下了五百大愿。在当时一千位发愿者中,释迦牟尼佛的愿力最殊胜。


为什么?

其他发愿者都选择了清净刹土,而释迦牟尼佛看到浊世众生非常可怜,于是选择了这个恶浊的刹土。


佛经中有一部《白莲经》,专门记载了这些如白莲花般的发愿,说释迦牟尼佛的大愿超过贤劫其他佛。


对我而言,经常会忆念释迦牟尼佛的恩德。若不是他发愿摄受浊世众生,我们这些人岂有机会得度?所以,一定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问: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一定要具备空性智慧?带业往生,是否也要证悟空性?

堪布:不一定先要证悟空性才能往生。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带业往生之后,可以在极乐世界证悟空性,然后获得菩萨的果位,度化众生。

问:我看了很多佛教的哲学,对四法印也有了解。但在工作中被人批评时,许多道理仍用不上,怎样才能使我不受环境影响?

堪布:你在工作中,受到领导批评或别人谩骂时,可以把它当成空谷回声,这在《虚幻休息》以及阿底峡尊者的教言中有讲。


或者,还可以把谩骂当成赞叹,这也是一种境界。以前在释迦牟尼佛面前,有人赞叹、有人诽谤,但佛陀对所有的毁誉一视同仁,不随外境所转。


推荐你学一下《入菩萨行论》,即使没时间全部学完,只学其中的《安忍品》也很好。若能如此,以后遇到什么痛苦、不平,都可以忍受,活得会比较开心。


当然,学佛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从来不去修行。想当个佛教徒,还是要有点实质,不能只是空架子。


要修佛法的话,应从皈依、发心等加行开始。这些简单的法修好了,修高深的法才比较稳妥。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非要先求大法,修不上去了,再进入简单的法,如同先读博士、再读小学,顺序已经搞错了。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