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77课 Back

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77课



一、 科判坐标



二、内容总义(归摄)

智慧抉择的对境分为人和法两种,而抉择法无我最好的方法是修持身、受、心、法四念处。法念处所抉择的对境是除身、受、心以外的一切万法,包括有为法、无为法乃至圣者的智慧也是空性的。前文从自生、他生、共生的角度破析万法没有真实的产生,所以一切法非实有。本课将学习关于“万法非实有”的几个辩诤。核心内容如下:

 

(一)有实宗认为:

如果万法无生,则有生、住、异、灭现象的世俗显现也不应该存在,这样就会有“失坏二谛”,“无有涅槃”的过失。对此二者展开辩论:

  1. 失坏二谛的过失:没有世俗谛则依靠世俗谛建立的胜义谛也则无法成立。但是佛经中明确有二谛的说法,因此世俗谛应该是实有的。(详见颂词一

  2. 中观宗的回辩:抉择实相时不能承认二谛,抉择现相时可以承认。

    (1)胜义角度:在实相中确实没有二谛的存在,如佛经中云:“住于究竟菩提果,不见一谛况四谛”。(按照堪布根霍的解释,颂词一的前两句是在间接回答。

    (2)世俗角度(此由他分别):观待众生的分别念,可以安立世俗显现。因此可以有世俗谛与暂时的胜义谛,但这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详见颂词二第一句

  3. 无有涅槃的过失:众生无量无边,产生的分别念也无量无边。如果世俗谛是观待众生分别念而安立的,则世俗显现不可能消失。有世俗显现的缘故,则不可能有众生趋入涅槃。(详见颂词一后两句

  4. 中观宗的回辩:涅槃是个别自证的境界,圣者入涅槃后在他面前没有世俗显现。其他众生的世俗显现不能遮障佛陀的涅槃。(详见颂词二后三句

 

(二)有实宗认为:

如果所分析的万法不存在,则与之观待的能分析的智慧也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能分析的智慧,中观宗又怎么建立万法是空性的道理呢?详见颂词三


(三)中观宗的辩答:

  1. 能分析的智慧不需要实有:能分析之智慧和所分析之境在胜义中不存在,但在未经观察的世俗法中二者可以相互观待假立。(详见颂词四

  2. 能分析的智慧如果实有,则有无穷的过失:如果能分析的智慧是实有的,那还需第二个观察的智慧,如此则无穷无尽的过失。(详见颂词五

  3. 不用去分析智慧是否实有,也能成立智慧的空性:如果通过智慧已经抉择所分析的对境是空性,则与之观待的能分别智慧也一定是空性的。所以不用再单独去观察能分析的智慧。(详见颂词六


三、颂词详解及重点难点分析(详见“阅读原文”)

发心师兄:定解C003

审核师兄:定解C065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