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三课(2) Back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三课(2)

智诚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5-14

(接上文)

这个假象在你平时遇到违缘的时候能够调服你的内心吗?这个很难说。当然你在临死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能够能够帮助你吗?没有恐怖吗?这个也很难说。然后就是死完之后能不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呢?这个也很难说,因为你的修行是敷衍的,所以它也敷衍你,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让你感觉在修行但最后来讲都没办法得到实际利益。

只有当我们认真对待这个修行,我们认真对待它那么这个功德就真实的功德。那么就说在它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利益生起来之后你的心就可以被调服。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再遇到违缘,遇到什么事情的过程中,他就可以发挥他的利益,这是真正的朋友,不像酒肉朋友那样,酒肉朋友说跟你弘法,真正用时会找不到人的那种,真实的朋友在真正有事时也会帮你。

所以功德也是一样的,就说我们随随便便地做些功德,那个关键时刻是看不到的,看不到他的利益在哪里,修行佛法没有调伏自己的烦恼,关键的时候他找不到。那么你认真修了,关键时候他就会出来,比如遇到违缘这个坎过不去,修心的这种功德就出来了,怎么样去面对,怎么样去化解,他马上就会帮助我们调伏,然后这个功德在你临死的时候他也会真实地帮助你,帮助你不恐怖,心修了到那时心就会稳定,没有恐怖心,然后死了之后该往生就往生,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会真实地发挥他的效用。

现在我们在修行,修行我们就要选择是做一个真正修行呢?还是做一个假的修行呢?这个方面我们还要通过不断地思维,应用,这些通过不断地思维才能沉淀下来,我们要认真思维,认真思维很多的重要性就浮现出来了,所以这样一定要下决心修,不能够做修行的样子,做修行的样子其实意义并不大。下面我们再看:

此外,印度大成就者黑行大师有一次和众多眷属一起航船渡海时,他想:我的上师虽然是真正的成就者,但从世间的眷属受用等方面来说还是我更胜一筹。黑行大师也是一个证悟者,像这样的话就是一位非常证悟的证悟者,有一次他和很多眷属坐大船航海,因为眷属很多,这个船也很大,像这样的话有很多眷属围绕,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生起一点傲慢心,他生起了傲慢心想我上师是真正的成就者,毫无疑问,但是看世间的眷属和世间的受用方面我还是更胜一筹的。因为他上师显现上面没有那么多眷属,没有摄受那么多眷属,他的受用方面也是一般般,没有自虑于这方面,所以看起来好像我的徒弟更多,我的事业更广大,我的受用更胜一筹一样。

刚刚生起这个念头,航船即刻沉入海中,在水中遇到极大的艰难时,他马上祈祷上师,上师亲自降临解除了他的怖畏。那么在他生起这个念头之后,通过这种因缘,通过严厉对境的缘故,生起这个念头后,航船马上就沉入海中,在水里面遇到很大的艰难,这时候马上祈祷上师,一有事就祈祷上师,上师也因他的祈祷,降临他的面前,解除了他的怖畏。

上师说:“因你生起了很大的傲慢心,所以得到这样的报应。实际上,我也是没有致力于寻求眷属受用,否则,如果我也将精力放在这上面的话,成为与你同样的人肯定不成问题。”上师说刚刚你生起了很大的傲慢心,所以说显现这样的报应。但是上师说实际上我也是没有致力于寻求眷属受用,所为的伟大的事业,如果我致力于寻找的话,如果我也将精力放在这上面的话,至少和你一样我会做到的。有些时候我们依止上师的时候,也是有时认为上师这方面不如我,还在问我这方面的问题,上师这方面也不懂,那方面也不懂,好像很多都是有欠缺的一样,所以有时觉得上师通过我供养的钱财好像把这个事情做圆满了,如果我不供养的话也有点困难,有时也会生起这样的想法。但是真正来讲就像这儿上师回答的一样,如果他致力于稍微显现的话肯定会做得圆满的,但是他又要利益众生,利益有情的缘故,和有些身世当中显现的像转轮王那样的那种,佛陀在因地时也显现转轮王,显现转轮王时他的财富非常的圆满,他通过那个方式利益有情,有些时候又显现一个瑜伽士,瑜伽士像这样是居无定所,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大的事业,但他通过那种方式去利益众生,利益有情。就像米拉日巴那样,他也没有说建很多的大庙,聚集很多的徒众,而且有弟子度化一两个,没事唱唱道歌,就度化一下让他们证悟心性。他也没有显现广大的事业,他就通过那种苦行的方式,通过舍世者的方式,给后代有情树立一个榜样,他们根本不致力于这个,否则的话像这样的证悟者,他的心性证悟出来之后,他的心性显现的福德是无穷尽的,是通过大无畏法存在的。或者要真正成就佛果的话,需要多大的善根,他的福德是非常强劲的,而他成为即便不是佛,即便是菩萨的话,他的相续当中的证悟是非常多的,所以像这样的话没有这些功能,福德,也没有那么多财富,如果显现财富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财富对他来说都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他没有这样示现而已,所以有些时候作为凡夫很容易生起这样一种想法,生起想法这里面也是一个参照,这对师徒的示现,这个上师的回答也是作为我们的参照,如果我们生起这种念头的时候,我们要想这段教言,上师没有致力于寻找,他是没有示现而已,如果他要示现的时候,通过他那种遍智的智慧,凭借着他那种三界的导师,连谛世天,梵天都向他顶礼的那种,他还没有做到这些事情吗?不可能的事情。他的功德是任运的,他如果功德不圆满也成不了佛,像这样他是真正的佛的自性,他是证悟者的自性的话,这些世间的功德随随便便,世间的知识来讲,出世间的证悟他有了,世间的学问,世间的知识对他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他只不过通过这样利益有情比较方便,他没有示现这方面而已,他通过其它方面示现。因为有些上师们的示现,他都是有侧重的,帮众生调化的,有些上师偏重于修行,通过修行的方式让弟子调化,有些上师侧重于讲法,有些是侧重一些做世间的善业,比如放生,等等做其它的事情,像这样很多方面侧重来引导弟子,如果说上师他提倡闭关的话,他的弟子也是依教奉行,往这方面主要努力。如果上师主要是提倡闻思修行,讲经说法的话,他的弟子也是这方面会去努力的。所以这些上师他在世间去显现的时候,是每一世他都有主要任务,他的重点每世都不一样。法王如意宝这一世的功德,上一世的功德,他显现上也是不一样的,他每世都有一个侧重点,我们就不要认为他不懂,不通达或没有能力,我们就不去不要这么想,如果他们要做的话,肯定是远远超胜我们的,这个缘就缘一个,出世间的功德都圆满了,缘这个是不在话下的,出世间的空性、法相都证悟了,那么世间的知识是不在话下的。这些记忆对真实的证悟者来讲非常简单。

往昔出世了说不尽、数不清的佛陀,他们的大慈大悲也无法救度的我们这些众生直到现在仍然遗留在轮回的大苦海中。这段主要我们是要归纳一下,归纳把皈依上师这一品作已规摄,那么说忆念上师的功德,然后让我们好好地依止,也是从哪个方面讲呢?往昔出世了说不尽、数不清的佛陀,就说在我们这次没有遇见大恩上师之前,释迦摩尼佛前还有迦释佛,很多很多的,无量无边的佛已经出世了,也出世了他们也具有大慈大悲,也具有遍智,也具有善巧方便,他们的大慈大悲也没有救度我们,因为我们现在还在流转,仍然在轮回当中流转,从现在我们流转的果,来往前推的话,以前也没有救度我们,没有救度我们的之外,现在仍然遗留在轮回的大苦海中。

昔日涌现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者高僧大德,可是我们也没有能成为他们慈悲观照的对境,甚至连面见他们的缘分也没有。那么除了佛之外,以前涌现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者,还有这些高僧大德,我们在佛教史当中看到了这些传承祖师,每个教派都有传承上师转,每个教派的传承上师看了,哦这么多的证悟者,这么多的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他们的一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说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成就者高僧大德,但是我们没有成为他们慈悲观照的对境,甚至有的人连面见他们的缘分也没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完全没有见过,也不能完全这样说,但是我们从今世,我们依靠今世的角度,从这个方面看的的确确,可能以前虽然就是说见过活佛,但是没有产生什么利益,从今世来说没有见过他们,因为我们现在这个身份当然没有见过,早就入灭了,虽然莲花生大士没有入灭,他老人家在铜色吉祥山不经常来,来的话也是骑着太阳来,我们也看不到,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是很多时候,就是说已经入灭了我们没有见,没有入灭我们现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功德不圆满,也见不到真实的真身,所以说全都是不可思议真实的证悟者,但是甚至连面见他们的缘分也没有。但是以前虽然见过,但是以前的话还没有真正的调服过,但是以前我们不说,现在主要是对当前的善知识,产生这样一种信心,对我们恩德很大,所以抓紧现在的机缘,也许上一世我们也学过前行,我们上一世学前行也学过这段,也学过这段当时的上师也是这样去想的,这不是矛盾的地方,这个没什么矛盾的,关键就是说以前怎么样流转,现在来讲现在对我们恩德最大,以前的上师对我们也有恩德,关键但是现在我们要依止现在的上师,好好依止好好祈祷,通过他的一种调化,配合他的调化,让我们得到最大的利益意识,虽然从字面上讲的话没什么问题。

    如今佛法已到了末期,在五浊横流的这一时代,许多人虽然获得了人身,但只是随着不善业而转,不明取舍的道理,犹如无依无靠的盲人漂泊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那么就是说一方面讲的话,有很多佛,高僧大德都已经入灭了,我们也没有遇到,现在就是说佛法虽然还没有隐没,但是现在佛法逐渐逐渐到了末期了,逐渐逐渐到了末法时代了,所以说在五浊横流的这一时代,现在是话见浊、劫浊、众生浊等等、五浊很强盛的时代当中,在这一时代很多人算后面的人生,但是都是随着不算而转的,在依止上师之前,我们在学习佛法之前,也算是获得了人身,基本上是跟随不善业而转,不知取舍道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些取舍的道理都不了解,好像无依无靠的盲人漂泊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很大一个空旷荒野,那么一个盲人在这个上面,心里面也非常恐怖,也没有依靠处,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出的去,这方面就是非常可怜、可悲的一种状态,这个我们也是盲人,为什么是盲人呢?这样就是说我们没有取舍的眼睛,取舍就像双眼一样,如果有了双眼可以取舍,可以看路,但是如果这时候我们没有了智慧,就没办法取舍道理,相当于我们是盲人一样,我们也是在轮回的旷野当中,无依无靠的时候,这个时候遇到了上师善知识,这时依止善知识,通过他的一种牵引我们可以逐渐逐渐知道取舍之处,通过他的加持我们内心逐渐慢慢慢慢生起了正见,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的出离心,根本不知道菩提心是什么?重要性是什么?完全不知道,学了佛也是把他当成一个发财的方法,或者是长寿的方法,或者帮助我们升官发财的方法,都不知道佛法他是真实觉悟之道,他真正来讲核心的话,我们现在没有依止上师之前,就算皈依了我们都没有发现佛法的精髓是什么,像这样的话依止时候慢慢慢慢的调化我们,现在很多佛弟子他相续是有正见的,非常难得的,很难得很难得,相续当中有正见,对整个佛法修行的一种,他的一种体系,或整个的大纲要还是清楚的,发心成熟的过程,他是很清楚的,那些修行的核心哪些是重点,那些相对不重要,他也是通过上师的调化之后,也是很多人知道,不是一两个,大片大片的人知道,普遍的慢慢慢慢知道佛法的一种修行要点,这方面是上师他老人家的恩德。

此时此刻,诸位上师、善知识、大德以无量悲心垂念我们,他们相应所化众生各自不同的缘分而以不同补特伽罗的身相现于世间。这在这么非常可怜的一种时间当中的时候,上师们善知识大德们以无量的悲心,就是说意念我们垂念我们,然后显现在我们面前,相应所化众生缘分,通过不同的身相,不同的补特伽罗,补特伽罗就是速取趣,速取趣就是可以是众生的意思,就是速取趣,速速取乐趣叫做补特伽罗。通过六道的各自身份,现于世间,如果调化人,他就以人是身份现于世间,那么如果要调化旁生,比如说调化狗,他就会显现狗的形象,在狗群当中给他们利益。所以他就以各式各样的身相显在世间当中做不同的调化。但真实来讲还是人道当中显现善知识的情况,因为人的根基他可以明了法意,可以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这方面有很多优势,是其它道不具备的,他是可以直接调化,其它道可能是间接调化,或者是部分调化,他没有办法直接圆满的调化。但是人道当中都可以,他人既可以身份得圆满的别解脱戒,他也是有苦有乐,也可以生起出离心,他的智力也可以思维法意,他的内心也可以证悟实相,也正好可以修善法,所以人是圆满的,天人也算圆满但他有一种太快乐了,福报太大了,这成了他的障碍,他现在很穷了,饿鬼很穷,但他太穷了,天天在饿肚子,天天在找吃的,天天也没有在学法上面,所以说这些身份都不圆满。但人的身份最圆满,所以主要调化发生在人道,人道的上师、善知识对我们来讲,像这样的话是最接近的。

本来他们安住于佛的密意中,但是行为却随顺我等凡夫人,通过善巧方便摄受,使我们趋入殊胜正法之门,打开我们取舍的双眼,无有错谬、无有迷乱地指示解脱遍知的胜道。这个说是非常重要,非常主要是说他自己的本体是安住在佛的蜜意,这个刚才我们讲了几例善知识当中,是属于佛类的,是以佛化现善知识。所以他安住在佛的蜜意里,虽然他安住在佛的蜜意但他随顺我们凡夫人,如果他完完全全以佛的形式调化,我们根本看都看不着他,怎么调化呢?如果他自己显现功德法身,那我们怎么看他?也看不了,显现道上就看不了。只有和我们显现一样的化身,虽然显现我们面前的佛陀,相当于也是血肉之躯,提不达多在显现杀和尚时也是佛的身体也出血,所以相同的化,某一个侧面来讲也都是血肉之躯,他只有显现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见得到,才能看见到,才能走近我们,我们才能叫他教化。像这样的话随顺我们凡夫人,而且顺着众生的这种根基的强弱,他显现的也是有变化的。比如善根很强硬的时候,他就直接显现三十二相八十四种好,释迦摩尼佛,那个时候就以佛的身相,他们依止的上师都是佛,直接依止佛的。那么随着众生的福德逐渐地消弱,他们也是随着我们福德的削弱,他显现是菩萨的形象,和凡夫的形象,像这样的形象来救度我们的。他是完全随顺我们的福德,给我们做示现。他们特别特别善巧,很慈悲的那种。

如果以后我们没有福德了,众生示现没有福德了,善已经隐没了,他还会显现我们没有解脱善根的形象,来帮助我们,比如净轮王和转轮王,说示现世间没有三宝的。三宝会像那样继续帮助我们的,继续帮助,和他结缘,结下解脱的因缘,或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反正就是他们通过各式的方便方法帮助,但现在我们还是在佛法住世的时候,上师还会显现那种调伏我们的方法,通过善巧方便摄受,大恩上师也是这样,很多方便,像这样的话也不需要我们上学院,某个地方去学法,在家里也可以,就可以听授最殊胜的最传统,最纯正的法义,这个非常好。所以使我们趋入殊胜正法之门,能够真实地调化我们就是法,就是用殊胜的法,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没办法调伏我们,佛都做不到,佛都不能说把手放在头顶上就证悟了,没有这样的。佛陀也是给这个,因为那时候那么努力,根基那么的利,已经可以了,像那样的话我们一个一个地摸顶,直接证悟多好,那么就没有了这个,佛陀也是跟我们一样讲法,也是给根基最利的人,就是顺便放在我们这里都是最优秀的,所以给他们讲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讲,现在也是这样的,他知道我们依止上师主要是法,主要是依止上师听法,然后修法,法是最主要的,其他方面相当次要,这个方面也是我们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我们再再强调主次不要颠倒,依止上师是让我们知道法义,要取舍之道,所以要打开我们取舍的双眼,打开取舍的双眼就是什么该取的,什么该舍的,这方面有世俗谛的取舍,有胜义观的取舍,有浅的也有深的取舍,有很多很多取舍之道。这方面依止上师可以了解,而且现在依止上师的道友们,的的确确根据自己的经济不同,根据自己的智力经济的不同,所以我们相续当中掌握的取舍之道,也是或多或少都有,都是有的。

然后无有错谬、无有迷乱地指示解脱遍知的胜道,完全没有错误,没有迷乱性,很清楚的指示解脱遍知的胜道,这个是对我们最大的恩德,让我们知道只有通过法才能调伏,也只有法才能知道身宝,通过法才能真实成为这样佛宝。所以说这个法很重要,虽然说依止上师主要是闻思修行佛法,先闻思再跟随上师修法,这方面不是跟着上师听了法了就什么也不管了,不是这样。闻思完了还要修法,上师告诉我们怎么样修,然后在依止的过程当中怎么去调伏,怎么样避免步入歧途等等,还要在修行当中不断地依止的,但是这里面全都是一个核心,就是一个法,即便是依教奉行,即便是依止上师他也是一个修法的方式,他依止上师本身就是一个法,他是一个妙法,所以我们依止上师也是在法上面最着重的。意思是让我们证得这些恩德,这些恩德都体现在什么地方,主要体现在帮助我们打开了取舍之道。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上师也是经常说了,有些时候我们分析也是这样的。怎么样呢?真正的大恩上师告诉我们最殊胜法义的这个,经常告诉我们菩提心的,告诉我们最圆满趋入空性实相的,或密宗法要的这些,所有的关于解脱道的这些,这方面没有觉得很殊胜的上师。他觉得这个没有,就是一个传法的,但是没有给你传法的,也没办法告诉你解脱之道的,也没有人在你相续当中培养菩提心,空性的话这个是最殊胜的,为什么你一天和他讲话啊,可以天天打电话,可以就说怎么怎么样,其实这方面不是讲的不好,而且真正给你在相续之中,要给你树立取舍的双眼,以你自己通过这个法来调伏的,而怎么做取舍之道?佛法当中最精华的菩提心,最精华的空性实相,这是我们最需要的,而且通向解脱的最捷径的一种方式是这样的。所以说能够告诉我们这个,能够在相续当中,完完全全帮助我们内心当中生起菩提心的,生起空性见的这样的上师恩德最大。这个一定要知道,这地方华智仁波切所讲的,为什么上师对我们恩德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摄受我们,摄受的方式是让我们趋入正法,打开我们取舍的双眼,无有错谬、迷乱地趋入解脱道,所以对我们恩德是没有办法描述的。这个我们说不了,没办法描绘,因为在无始劫没有一个这样叙述和解脱相关的这么殊胜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不是说对其他的上师就不恭敬,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对我们有恩德,恩德很大,恩德特别大这方面我们要了解。不是像这样你换另一个,这个就不管了,现在就说是一下子把以前的另外一个上师的欢喜心移到这个上师面前了,这不一定是这个意思,但至少我们要知道对我们的一种法恩,法恩在佛法中的述语讲法恩浩荡,怎么样体现法恩浩荡?就是因为给我们传这么多法,连传承,传了很多的法要,每个法要都是关护我们解脱的,让我们进入大乘道的,让我们趣入实相的,或者是加行,或者是正行,或者是道德本体,或者是道德分支,这方面想方设法地让我们闻思,让我们趋入这个正道当中,该鼓励的鼓励,该呵斥的呵斥,这样的话所有的方便都用尽了,只要我们能在法上面把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现在得人身了,对佛法有兴趣了,怎么样把我们的心培养成一个对法,真正来讲对依止法的修行者,真正地用法来调伏我们的心,在我们的相续当中,在我们的智慧当中,能够生起取舍的双眼,能够生起一个能取舍双眼的智慧,真正来讲,给我们做的事情所有的一些上师、导师当中最最殊胜的,佛再来也是做这个,也是告诉我们怎么样修法,佛陀讲法,然后是传法,抉择法义,然后修法,我们的上师就给我们做这些。也是让我们经常对法产生兴趣,既然是这样我们要配合,配合上师给我们传法时我们要恭敬地努力去该听的听,该思维的一定要思维,该修的一定要修,因为只有法才能调伏,通过这样闻思修行,只有证法和弘扬佛法才能报答上师的恩德,否则你怎么报答?这么大的恩德你怎么报答?无法报答的。只有修法,然后把这个法通过自己的善巧方便传给别人就可以报答了。

实际上,上师的功德与诸佛无有差别,而且对我们来说,上师则以胜过诸佛的恩德予以救护。那么实际上上师的功德等同于佛,功德等佛,而且恩德胜佛,对我们来讲上师则已胜过诸佛的恩德,为什么上师则已胜过诸佛的恩德?功德是一样的,恩德胜过佛,因为佛入灭了,现在我们见不到佛,直接听受法义,而上师我们可以见到他,我们可以在上师面前听法,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取舍之道,像这样的话恩德胜过诸佛的。不单单听法,而且是言传身教,一方面对我们来讲,修行正法的过程中遇到善知识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经常讲了,在在我们修学成佛的这些很多因缘,很多助缘当中依止上师是最大的助缘,最殊胜的助缘就是依止具相的具格的上师善知识。

因此,我们应当随时随地以三种信心全力以赴谨慎依止上师。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以三种信心,我们后面还要讲清净信,一个是胜解信,是在讲皈依的时候就要讲这个,下堂课我们就要讲这三种信心。那么就说应该以这三种信心全力以赴谨慎依止上师,非常谨慎地依止,这方面是很重要。只有善巧依止了才可以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完完全全地得到法的利益,如果没有谨慎依止的话,想要得到完整的法的意义,法的蜜意上条件不具足,就是缘起不具足,很困难的事情。下面是一种暂停偈,这一品的结文。

虽遇圣士仍为劣行诱,虽获胜道仍漂非道中,

我与如我恶性诸有情,正法调伏自续祈加持。

这华智仁波切也是很谦虚,写一个问帘时作了一个祈祷,一个祈请文,对我们来讲的话可以直接用了,第一,虽遇圣士仍为劣行诱,遇到圣士了就是遇到圣者的善知识,是遇到了,直遇了,依止了,但是我们还是被恶业的世俗给引诱,按理来讲依止了圣士就等于依止了圣行中,因为依止了圣士,就是依止了圣行为当中,虽然遇到了圣士,但是我们的行为还是被恶劣的行为所诱惑,我们还是在作偏离解脱道的行为,这方面需要忏悔的,需要求加持的,虽获胜道仍漂非道中,虽然已经获得了解脱的圣道,从上师那里听到了很多共同的听闻,不共的修行,菩提心和这些空性的修行,很多道,很多修法已经听到了,仍漂非道中,但是还是漂流在非法当中,按理说获得了圣道应该行走在正道当中,但我们现在就说获得了圣道,还没有走到正道当中,漂于非道中。我与如我恶性诸有情,正法调伏自续祈加持。就是通过正法调伏我们的自相续,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尤其是祈祷根本上师加持我,能够通过正法调伏我的相续。

依止上师之引导终,共同前行圆满矣!以上共同前行就圆满了。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堪布更多文章: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音频 1-115课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全部收藏版)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4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四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5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五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6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六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五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六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7):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七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8):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八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79):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七十九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8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第八十二课


备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听闻辅导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