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与广闻博学不矛盾。现代学佛的人,不仅要学高僧大德的教言,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心理学等知识也要学。如果你的确待得住,其他的不懂,只是住山修行也可以。但如果你想弘扬佛法,就要多闻多学、与时俱进,让你的讲法不偏离世间人的认识。
这种融合趋势不可避免。我在《泰国游记》里讲述了一些泰国见闻。在那六天时间里,我除了见证他们修行白骨观的传统外,还亲近了许多南传大德。泰国是佛国,大德们热情温和,与藏传汉传的出家在家人,都相处得非常愉快。
近几年里,我跟汉传佛教的大德们也有交往,并且时常学习他们的教言。我认为,这种彼此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进各教派的融洽,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开放心胸,以全局的视野来认识佛教。
“这样会不会太杂,影响修行?”
应该不会。杂不杂主要在于自己。一个复杂的人,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学和修都毫无头绪。而不复杂的人有主见,懂得有主有辅,比如禅门弟子参禅,这是他的根本修行,不需要改变,但他同时也可以了解佛教其他宗派的教义。
蒋扬钦哲旺波有一项重要贡献,他自己虽以噶举宁玛为主,但他接受了当时藏地所有教派的教法和伏藏法传承,并传递下来。法王如意宝也一样,因为求学时继承了各教派的法脉,所以在弘法利生过程中,毫无狭隘之见。我们学院的坛城,就体现了他的胸怀。
那是个特别大的坛城。当初修建时法王要求,为藏地各教各派都设立佛堂,也为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设立佛堂,以此代表各教派互不相违,彼此圆融。因为这种缘起,法王的传承弟子对其他教派从不排斥。
“既然不排斥,是不是可以入其他教派?”
也不是这个意思,修行还是以自宗为主。前两天,在社科院“宗教与慈善”活动上,我听了各领域专家们对慈善的理解,很受用,不过我想,我做慈善还是会从佛教理念出发的。同样,如今学《前行》的人很多,格鲁、噶举、禅宗、净土,各教派都有,但这不妨碍他们修持自己本传承的法。
所以,各教各派的法都可以听,听这些,你会开阔见闻;世间学者们对佛教好的不好的说法,也可以听,听这些,至少你会知道他们不理解佛教的地方在哪儿。只听好的声音,“佛教好”、“《前行》殊胜”,这对个别人或许有利,但对所有人来讲,也不一定。
摘自《大圆满前行》的重要性——中国文化书院演讲
今日开示提醒
北京时间2018年7月7日 晚19点30分-21点30分(悉尼21点30分-23点30分),索达吉堪布将传讲《胜道宝鬘论》第15课
平台直播:
新浪show:491755,491338, 491337
YY:78569736,72383501
试用平台:
【电脑】
https://www.bsasamaya.com/live-open/play.html
【手机】
http://zblive.ml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