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之誓言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有十六件事是不能去做、不能违背的,这也被称为“修行人的誓言”。这十六个誓言,来自恰卡瓦大师的《修心七要》。
恰卡瓦大师是阿底峡尊者的重要传承弟子之一。阿底峡尊者接受西藏法王菩提光的迎请,以减寿二十年为代价,到藏地弘扬大乘佛法,尤其着重传播以菩提心为主的法要,为藏传佛教做出杰出贡献。
恰卡瓦大师把阿底峡尊者的修法与窍诀进行搜集、整理之后,归纳出一个修行人一生所要修持的七个要点,也即“修心七要”。它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所有精华——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的修法。本文撷取了其中一个要点——修心之誓言,分为恒学三总义和十六个细节,内容并不属于戒律所遮止的范畴,告诉了我们一个合格的大乘修行人要对哪些行为说“不”。
“恒学三总义”,是说要恒常学习三个总义。三个总义的意思是说,所有的誓言都可以归纳于三个誓言之中,所以叫做“总义”。
第一个总义,修行人一定要护持自己的戒律。
从别解脱戒方面来说,戒律有出家与在家之分;从菩萨戒和密乘戒的方面来说,出家与在家就没有什么分别了:出家人要守的密乘戒和菩萨戒,在家人也要守;在家人要守的密乘戒和菩萨戒,出家人也要守。
第二个总义,所有身语的行为,都不能太狂放、太癫狂。
有些人为了给别人一种自己已经没有执著、没有爱我执了的感觉,就故意做出一些有失常态的事情:一般人不敢破坏的神山、森林、龙泉他敢破坏;一般人不敢接触的传染病人他敢接触;一般人不敢去的鬼神出没的地方他敢去;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已经没有执著了。
一般来说,性格不是很稳重的人会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在听了一些不执著等的词句以后,自己虽然没有达到不执著、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境界,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为了让别人崇拜自己,所以就去做这些事情。修行人不能有这些张狂行为,不要说修菩提心的,即使是学密的人,一般情况下也不能这样。
第三个总义,是修行不能片面。
片面是什么意思呢?譬如说,如果认为,人伤害自己可以修忍辱,但非人、鬼神伤害自己就不修忍辱,而要想尽千方百计诛杀这些鬼神;或对自己的亲属能修慈悲心,但对仇人却不能修慈悲心等,就是片面。
不片面是什么呢?大乘佛法强调,所有的生命,无论人、非人、动物、鬼神,都是平等的。对人修忍辱,对鬼神同样要修忍辱;恭敬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也同样要恭敬普通平民百姓。无论尊卑长幼,都要一视同仁。
转欲自稳重
第一,要转换以前的观念。以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自己不爱众生,现在学了大乘佛法以后,就要爱别人不爱自己,自他二者要相换。
第二,所有身体上、语言上的行为都要稳重,不能脱离学佛道友的群体。譬如说,有些人学了一点法以后,行为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度化众生、弘法利生的事情不做,整天就是讲神通、讲鬼神等,行为古古怪怪,与大家格格不入。藏、汉出家人与在家居士中,这种人都大有人在,这都是违背大乘佛法的做法。
不应说缺陷
第三,不能说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过失有两种:一个是世俗缺陷。譬如说,外表丑陋、五根不齐等。作为修行人,我们不能给有缺陷的人起不好听的绰号。第二个是佛法方面的缺点。比如破戒、罪业深重等。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就不能坏害别人的名声,更不能给别人说粗语。
全莫思他过
第四,不能思维其他人的过失。前面要求不要说其他人的过失,这里更进一步要求,不要去思维、观察他人的过失。如果对方是你的学生、部下,你有教育他的责任,为了让对方改正而去观察他的不足并予以批评,肯定是可以的;倘若没有这样的前提,在一般情况下,就不要去思维他人的过失。
先净重烦恼
第五,首先净除最严重的烦恼。每个人都有贪嗔痴烦恼,但每种烦恼的轻重是不一样的。修法的时候,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治,先调伏最严重的烦恼,其他的烦恼则从长计议、慢慢调整。
断一切果求
第六,不能因为希求果报或回报而修法。有些人的修行是有条件的,类似于世间的投资,在灾民身上投入一些金钱、药品等,回报虽然不是成倍的食品、钱财、药品,却是成倍的善报的回馈。作为大乘修行人,利益众生的事情一定要在没有条件的前提下完成。不求任何条件,纯粹是为了帮助别人,根本不为自己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舍弃有毒食
第七,不要吃有毒的食品。打坐、放生、布施等所有的善行,都不能包含自私的成分。大乘修行人最可怕、最严重的毒,就是自私心。一旦有了自私心或爱我执,就会完全从根本上改变性质,原来的大乘佛法也将变成小乘佛法。
莫学重义气
第八,不当世间所谓重义气的好人。世间所谓重义气的英雄好汉,大多是那种有仇必报、有债必讨的心胸狭隘之人。作为大乘修行人,则不能这样做。即使众生伤害了自己,不但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要想方设法利益他们、度化他们。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能对别人的伤害耿耿于怀。从菩萨道的角度来说,长期把嗔恨心埋藏在心里并一直寻机报复,是严重违背大乘佛法的行为,务必要断除、要放弃!
莫发粗恶语
第九,争论的时候,不要说恶毒的语言。比如说,世间的两个人吵架时,只要对方对自己说了一两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就要两倍、三倍地还回去。但大乘修行人却要摒弃这种刺伤别人的行为,不能与别人针锋相对,要修忍辱。
勿候险阻处
第十,即使别人伤害了自己,自己当时没有能力马上予以还击,也不能寻找、等待机会,以便实施报复。这条跟第八条的内容有点相似。
莫刺要害处
第十一,不能刺伤他众的要害,揭露别人的弱点、过失。如果不是为了教育、提醒,希望对方改正的需要,平时不能说别人的过失或不足。因为说了别人的过失,别人不一定能接受,甚至会生嗔心,从而造业,如果没有忏悔清净就会坠落。
犏载莫移牛
第十二,不能嫁祸于他人。做了不正当的行为以后,自己要勇于面对,不能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做了错事就要敢作敢当,要勇于承担后果。如果知道错了,就应该尽力忏悔、弥补、改过迁善。
不好强争霸
第十三,不好强争霸,不能独占与别人共用的财产。比如说,通过不正当手段霸占与别人共有的一辆车,就违背了这一条款。
断除诸颠倒
第十四,断除诸颠倒。无论两人打架,还是为了生意上的利益起争执,或者其他任何一件使双方发生冲突的事情发生时,都要尽力做到像大乘佛法所要求的一样,在没有自私心的前提下接受失败,无条件地付出。
神莫沦为魔
第十五,神莫沦为魔。大乘佛法历来提倡众生平等、利益众生、为众生服务、为众生付出。修行的本身,是要推翻、断除烦恼。如果修行不但没有断除傲慢心,还让傲慢心增长了,这样的修行就南辕北辙、走错了方向,就像神变成了魔一样。
为乐莫求苦
第十六,为乐莫求苦。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之上。比如说,有些没有爱心的医生可能希望很多人生病,那样自己就可以赚钱。所以,如果发心不好,医务人员就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真正有菩提心的医生就应该这样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人生病,即使我的医院关闭了,即使我失业了,丢掉饭碗了,我也心甘情愿!
以上就是《修心七要》中修心之誓言的概述。如果违背誓言就会影响修行,所以作为大乘修行人,绝不能不计后果地一意孤行。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六册:《〈修心七要〉略释》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本文配图为慧灯之光网站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图片出处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慧灯之光义工招募
回复“3”:《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4”:《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5”: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6”: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7”:藏历查询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