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无明需要空性见
无明的危害
《大乘阿毗达摩》与小乘《俱舍论》中,把我们的负面情绪称为烦恼,并将烦恼的种类分得非常清楚。
一般的心理学与医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描述烦恼方面的词汇。无论如何分类,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
无明,也即愚昧、愚痴。因为不知道世界与自己的真相,很多事情想不开,所以产生了很多烦恼。如果明白真理、真相或真谛,就不会有这些烦恼。所以,所有的烦恼都是从无明中产生的。
无明是一种潜在的烦恼,不像嗔恨心和贪心那样明显。当我们生起嗔恨心和贪心的时候,不但自己非常清楚,别人也很容易看出来,因为言行举止都会有所变化。但无明却隐藏得很深,一般很难察觉。世间的所有学者、智者,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在内,都没有发现最终极的无明。虽然世间的各种学科帮我们解决了一部分的愚昧,为我们揭示了很多世界、人生的真相,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最深的无明烦恼,却是科学、哲学与很多宗教都从未触及的。更因为他们的方法与无明不相矛盾,所以也不能推翻与断除无明。
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有五花八门的宗教,形形色色的观点。有些宗教相信,世界是由天人中的梵天在控制、主宰,梵天高兴,我们就可以解脱;梵天不高兴,我们就会堕地狱。为了供养梵天,就杀牛、杀羊、杀各种动物来祭祀,这种做法就是无明。
佛教认为,主宰世界的,并不是梵天。梵天只不过是六道轮回中的天人之一,他自己都会受制于业力,都没有解脱,会堕落受苦,更不是万能的。即使以祭祀让他生起欢喜心,他也没有能力让我们解脱。更何况,杀动物去祭祀梵天,只能让我们堕落,绝不会让我们解脱。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边远地方甚至还有杀人祭祀的情况。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本来就是极大的愚昧,只能增长我们的无明,更不可能推翻无明。
有了无明,就会有执著,执著外在的世界,执著自己的身体、名、利等等。达不到自己的欲望,就会烦恼、痛苦。为了达到欲望,就会杀盗淫妄等等,所有罪业,都来自于执著,来自于无明。
推翻无明的方法
要推翻无明,需要与无明冲突、对立,且比无明烦恼强大的观念与方法。哪怕念佛、烧香、拜佛、守戒、持咒、吃素都做得非常好,积累了各种世间福报,做了很多善事,但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不能推翻无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出离心的修法与慈悲心等修法虽然非常重要,但都与无明没有冲突,所以也不能推翻无明。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当然可以推翻无明,但世俗菩提心仍然不能推翻无明。关于这些,在因明论典以及《释量论》等经论里面说得非常清楚。
当年达摩祖师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梁武帝给达摩祖师汇报了自己的各种善举,吃斋、念佛、供僧等等,然后不免得意地问祖师:“这些善法有多大功德?”不料达摩祖师一句话就让梁武帝哑口无言了:“没有功德!”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达摩祖师会说没有功德呢?达摩祖师当然会承认因果的存在,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念佛、持戒、吃斋当然有功德,这一点达摩祖师不可能否定,所有的佛教徒都不可能否定。但达摩祖师在此处,是从更高层次的胜义谛角度去评价的,如果没有证悟空性的见解,这一切对解脱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所以达摩祖师才给梁武帝浇了一勺冷水。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也讲了: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但仅靠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力量,无法推翻无明,最后,我们还需要空性见。
就像医生看病,能不能治好病的关键,在于能否了解病的根源,否则无法对症下药。同样,我们没有解脱、不自在、不自由的根源,既不是偶然或无因无缘,也不是万能神在操控,而是源于执著。
比如,当我们非常执著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愁。其间痛苦的机率,将远远超过幸福。因为一旦在乎、执着以后,就会有要求。如果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不能满足自己,就会平添许多痛苦。直到两个人感情破裂,以致形同陌路之后,因为执著消失了,才会相安无事了。反之,很多我们越不在乎的事物,反而有可能越是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生活就是这样,这是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
驱除黑暗,需要光明;扫除无明黑暗,需要智慧的阳光。此处的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明、机灵,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聪明,很可能反而是一种愚蠢。现实生活中懂得怎样去赚钱、去消费,显得很聪明,却有可能毁了自他的解脱和来世,所以也很愚蠢。唯一真正明白无明本质及化解方法的人,就是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传开以后,很多人证悟了世界的真相,获得了无上的自由和解脱。
我们要寻找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智慧有三种:听闻所得的智慧,思维所得的智慧,修行所得的智慧。一一对应,寻找的方法也有三种:闻、思、修。
CCLZ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